APP下载

巧设矛盾事半功倍

2021-01-10蔡利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说明文矛盾宇宙

蔡利霞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讲述宇宙探索的科普说明文,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形象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但是,本文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欧化语言给中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减。如何用最简便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在题目解读中创设矛盾情境

一般地,科普说明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果让学生对题目感兴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对中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理解障碍,但这种普通的定中短语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笔者便在这个题目上创设了矛盾情境:“现有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浩瀚的宇宙是无边无际、无疆无界的,但本文为什么说宇宙有边疆呢?”学生立即对笔者设置的矛盾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教科书,试图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学生带着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阅读文本,对宇宙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宇宙是无边无际、无疆无界的,但人类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所能观察到的宇宙是有限的,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作者所说的“边疆”,当然,这个“边疆”是暂时的,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扩大,也就是说,人类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为了验证学生从文本中得出的结论,笔者出示了知识链接:目前人类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谜。学生两相对照,得出“宇宙有边疆是相对的,仅指人类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宇宙无边疆则是客观的”结论,因此,文题不矛盾。

二、在语言表达上创设矛盾情境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强调的,学生对这种观点也深以为然,但本文却与这种认识略有不同。

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矛盾情境: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电视节目解说词,说明文语言讲究客观、严密;解说词追求口语化、通俗易懂。然而,本文却有大段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如前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这是为什么呢?情境设置后,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笔者便引导学生分组对这些议论句和抒情句进行字斟句酌的分析,经过笔者巡回点拨和小组讨论,有小组回答“作为电视节目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有小组回答“科普说明文中运用议论和抒情,是用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以此引导读者理解枯燥的科学知识”,有小组回答“无论是什么文体,其表达方式都不是唯一的,只要有利于作者观点态度的阐释,都是可以适当借用的。”

在小组回答的基础上,笔者又出示了文中一些诸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目全非,成了扁圆形”之类的句子,让学生咀嚼品味。最终,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学生很快理解:“科普说明文或解说词虽然有其固有的表达方式,但适当借用其他文体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抒情色彩,传达作者观点。议论、抒情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可以传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不会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三、在观察顺序上创设矛盾情境

写作顺序源于观察顺序,人们对事物的观察顺序多是由近而远、由此及彼,这是由人类生理条件决定的。本文的写作顺序却与之相反,很值得推敲。

本文的寫作顺序是由大到小、由远而近的,即“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这种顺序与人们的认知顺序是相反的。是作者疏忽吗?肯定不是。于是笔者在观察顺序上创设了矛盾情境: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如果按照“(地球)行星—太阳系—恒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宇宙”的顺序来写,不是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吗?学生兴趣盎然,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反复强调“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更是一篇电视节目解说词”,喜欢摄影的学生立即发现:“这是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地介绍便于解说者把握内容,而先局部、后整体地介绍,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一些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也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看法:“这种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热爱文学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人类自己命运的热情。”善于观察的学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为了使问题更形象,笔者画了一个宇宙空间示意图,在综合学生答案和示意图的基础上,学生最终明确:这样安排顺序,符合宇宙演化规律,便于知识梳理;电视解说词先整体后局部,有利于观众整体把握说明对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如果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可使介绍对象更清晰、直观。

四、在文章中心上创设矛盾情境

本文的中心蕴含在作者对宇宙的介绍中,如何让学生从单调的说明中去挖掘本文的中心呢?

结合文本的中心,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矛盾情境:众所周知,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正如文本所说“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为什么人类还在不断地探索宇宙呢?

这个情境看似很矛盾,学生探究的热情立即被激发出来,大多数学生随即把眼光放在了文本的议论句和抒情句上,这也正是笔者预期的教学目标之一。很快,学生筛选出文中所有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并各抒己见。为统一认识,笔者将这些句子平均分配给5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笔者和学生的共同整理下,学生明确:宇宙是辽阔无垠、神秘莫测的,人类在宇宙面前,的确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且,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最后,笔者结合本文,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宇宙有疆也无涯,探索不止亦不停”,完美地诠释了本文的中心。

(作者单位:鄂州市葛店高中)

猜你喜欢

说明文矛盾宇宙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说明文阅读专练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宇宙第一群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这宇宙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