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需贯穿教学全过程

2021-01-10方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青树大象耳朵

方芳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教学背景。教学情境给学生架起了一座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的桥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以及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不断地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何让所创情境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呢?笔者通过课前激发学习动机、课中促进深度学习、课后注重知识巩固三个层面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好胜心强,勇于挑战,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有趣、生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以竞争式的任务情境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学生喜欢诗歌朗朗上口的节奏,但在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内涵时,受生活阅历所限,他们很难解决这两个问题。于是,笔者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创设了竞赛式的任务情境:这首诗的作者祁念曾爷爷要来我们学校举办“延河在我心中流——《延安,我把你追寻》创作座谈会”,我们班要派出代表参加这次座谈会,代表要和作者交流,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和作者交流,首先要熟读课文,知道诗歌的内容;其次,要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延安的信息;最后,还要适当猜想——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拥有与作者交流的内容。笔者顺势指导:“下节课,我们通过三场PK赛来筛选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并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任务:任务一,“延安知多少”知识竞赛,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延安、延河、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资料;任务二,“诗歌朗诵PK赛”,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任务三,“创作缘由我来猜”,思考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原因。三个任务紧紧围绕目标层层推进,前两个任务分别指向教学目标“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最后一项任务指向学生的思维发散目标,旨在讓学生整合课文及相关资料体会“追寻”延安的意义。

课堂教学时,学生纷纷发言,分享收集的资料、故事,并将资料内容融入对诗中事物的理解中,挑战与应战非常激烈。竞赛中,学生不仅读出了诗的韵律,也潜移默化地体悟到了延安的红色精神。

二、创设体验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所谓体验情境,就是一种能让学生浸润其中、身临其境、境我合一的教育场域。教学中,教师创设体验情境,可引导学生将学习与自身联结,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融入文本中。体验情境也是深化学习的有效策略。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围绕大象的“耳朵”讲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大象想法的两次变化,引导学生挖掘出“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认清自己后再做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改变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最好”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创设了角色体验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大象和小兔子等动物,让学生以动物身份走进文本。这天,大象在慢悠悠地散步,迎面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仰着头,瞧着高高的大象问:“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生下来就这样啊。”和小兔子说了再见以后,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它们也纷纷来问大象“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此时,笔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大象:“听了大家的问话,你心里怎么想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从角色转换中感受大象想法的转变。

为了让学生体会大象第二次改变想法的原因,笔者这样创设画面情境:大象决定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可是,大象喝水的时候,一只蚊子飞进他的耳朵里,他想用鼻子去赶蚊子,结果一不小心呛了好几口水;大象正美滋滋地吃香蕉,一只蜜蜂飞进他的耳朵里,在里面嗡嗡地叫,扰得大象只顾赶走蜜蜂,没有心情吃香蕉了;到了晚上,一只小飞虫钻进他的耳朵里,飞来飞去,它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点精神也没有。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大象撑起耳朵后的“头痛、心烦”,学生对大象第二次想法的改变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难点,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因为视力下降戴上了矫正视力的眼镜,结果大家都笑她戴眼镜难看。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班里戴眼镜的学生立即回答:“我是为了矫正视力才戴的眼镜,不能因为人家笑话我,我就不戴了”,“戴眼镜是为了自己的眼睛好,别人笑就笑吧”。这一情境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学生有了切身体会和内心感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创设迁移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迁移并运用知识,将语文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此,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才能转化为语文能力。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要将文本中的关键知识、必备技能合理地融入其中,才能确保学习的质量和品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后习题1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旨在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主动积累语言;课后习题3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则指向知识运用。

依据课后习题,笔者创设了知识迁移情境,并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很多远方的小朋友准备到大青树下的小学参观、游玩,请你来当导游,向他们介绍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了便于学生介绍,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同学、校园、教室、上课、下课”等关键词。学生当导游的积极性很高,在口头介绍完后,开始练笔。有学生这样写道:“欢迎同学们来到大青树下的小学!这里的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有学生这样写道:“大家的穿戴不同,各种鲜艳的衣服成了学校靓丽的风景。”有学生这样写道:“大家看,那就是边疆小学大青树小学。走过这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就到学校了。”有学生这样写道:“看,古老的铜钟还挂在校园的大青树上,凤尾竹还在校园里摇晃呢。”有学生这样写道:“小鸟在校园里欢唱,国旗在校园中高高飘扬,穿着各族衣服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玩耍。”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青树大象耳朵
贵州省铝土矿采坑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恢复治理方法探讨——以清镇市麦格乡大青树铝土矿采坑为例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敏化”阅读味蕾 品赏新鲜词句
耳朵在哪里?
布哈克历险记
认真的大象
修剪青树的他
大象
借我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