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项目制管理的实践探索
2021-01-10李朦雨吴小妹
李朦雨 吴小妹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凭借集团化办学优势,走科研兴校之路。经过五年的实践,学校探索出一条重構教学组织形式、深化课程顶层设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的发展路径。“三位一体”分层走班教学、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开展项目学习、升级智慧评价系统等举措,推进了学校综合办学质量的提升。本期,我们探讨学校在项目制管理与综合评价方面的实践经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在管理制度上实施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和项目制管理双线并行的“双轨管理”制度。
项目制管理是一种在项目目标和组织目标总体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总体目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和分解,使目标的实现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多层次目标管理方式。学校依据校区发展情况、学生特点、资源条件与教师特长,通过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在项目策划阶段确定了“云端评价”“分层走班”等品牌项目,以及“艺术鉴赏”“心智开发”“设计美学”等11个课程项目,并通过自由竞聘的方式招募了11名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全责、全权、全程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一、创新管理模式,运营项目平台
学校设立项目管理部,搭建众筹式的项目运营平台。在学校常规的组织架构如年级部、党政服务中心、课程教学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的基础上,在校长室和党支部领导下,学校以项目部为主导,协同其他部门开展项目活动,各年级部积极配合落实项目工作。在“双轨融合”管理体系中,学校淡化行政权力与行政力量,使行政管理主要在组织保障、组织支持、组织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重点突出项目管理的创新性、效能性、价值性与流畅性。学校组织从“行政+专业”向“专业+项目”转变,回归学校的学术与专业属性,力求实现学校教育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从“在过去中学”到“为未来而学”的转变。项目管理平台的建立,在学校探索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实现师生关系由角色隔离到相互融合的转变,形成基于信息生活、数据时代的学习“朋友圈”与兴趣特长族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整课程资源,构建项目课程
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从课程入手,培育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态场”。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思想方法等模块上进行增减、整合、重组,架构形成具有显明的基础性、辐射性、生成性的特色项目课程,进一步开发出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例如跨学科融合项目课程“艺术鉴赏”,该课程将美术、音乐、生物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课程,由3名学科教师在各自授课时间按统一的主题教学计划授课。如10月开展的“大美中国”主题,由音乐教师在各班教唱教材必唱曲目《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等红色经典歌曲,并录制MV,让学生用歌声将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出来;再由美术教师在各班就教材内容《手绘线条图像》讲授如何绘制“中国地图”,将我国不同区域的结构图分给各个小组,引导学生以该区域的风俗特色为创作源泉进行绘制,并合为一张完整而有特色的“中国地图”;最后由生物教师教授中国各区域动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情况。三个学科联动教学,既解决了学科内单元教学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对祖国有了更加具体、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项目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在数学和英语等学科上的差异愈加明显。学校本着尊重学情、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的原则,进行了“分层走班项目”实验。为了探索新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学校在七年级6个班级尝试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数学学科分为A、B两个层次(B层次优于A层次),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范式,即以分层走班为课程教学形态,以“伴生课堂”为教学方式,以自然递进为实施路径与发展目标,开展分层走班课程开发、教学与评价、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分层走班教学实施后,参与分层走班的6个行政班的数学和英语成绩相对上一届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后,学校在数学、英语、物理三个学生学习成效差异较大的学科,全面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开发区教学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八年级一年内的数学成绩评价指数增长明显,且英语学科学业水平相对落后的现象得以消除。
项目课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如在“体育分项走班”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排练出独具特色的课间操,进一步落实了阳光体育教育;“国学体验”项目课程开展了序列化的国学主题教育,开启了传承国学的新方式;“心智开发”项目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预防早于治疗;“移动博物馆”项目课程通过整合本地的博物馆资源,使学生借助制订观览计划的过程,深入探究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从书本走向现实,达到了激发学习动力、强化学习体验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