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师专业发展几个问题的回答

2021-01-10陈大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定式合理性教研

陈大伟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等有比较独到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主持建设的“教师职业道德”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首倡并致力于推进观课议课和理想课堂建设,在《人民教育》刊发的“观课议课”系列文章(共33件)被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出版《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等24部著作;多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多次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成都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这是本专栏最后一期,主要回答一些一线教师关切的专業成长问题。

一、观察和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

问:在《从研究和时间两个维度看教学反思》一文中,您提到了观察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这是一种好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充分的时间做保障。请问:有没有费时较少的自我观察方法?

答:拍摄自己的常态课,观察自己上课的录像,然后一字一句地整理课堂教学过程,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未来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反思方式的确比较费时间,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有回报。如果目标正确,方法有效,有可能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荀子·修身》中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工作期间没有时间做,寒暑假是不是可以试着做一做?如果相信做过和没有做一定不一样,那就可以试一试,哪怕试一次。可以把自己的课用录音设备录下来,在公交站等车时,或是在地铁上听,听多少是多少。如果这样的时间也没有,那就每节课按时下课,用几分钟时间想想刚上过的课:哪些地方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下一节课,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做一点改变和调整?常听老人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样积累着、改变着,日进一卒,功不唐捐。

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反观要不时按下“暂停键”。教育的问题是在慢中发现的,教育的智慧是在慢中想出来的。比如,可以在教学不流畅的地方“暂停”,想一想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以后怎么办;可以在教学意外处“暂停”,想一想这样的意外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应对;等等。人因思而变,认真思考后的反观能帮助我们从教学经历中淘洗出“成长的黄金”。

二、从问题到课题

问:我自己做了一些问题研究,很想据此申报区级课题。请问:怎么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

答:我主张教师首先要研究自己的问题。我们做课题研究不一定要等别人给你立项,可以自己给自己立项。当然,因为想让自己的研究更规范,能对其他人形成意义,同时也满足个人评职、晋级等考核要求,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这样的想法也值得称道和学习。

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意味着要借助科研的方式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师的研究区分为教研和科研。四川省教科所的周林研究员说:教研是一种更为自由的研究,在计划性、系统性上没有严格的要求,研究的持续时间比较短;科研是相对严格的研究,一般需要经历“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数据(将方案付诸实践)证明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其研究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

我赞同这样的区分。一般而言,教研层面的问题大多具有个人性、随机性、短时性;科研具有普遍性、规划性和长期性。通过教研不断解决问题可能带来个人教育经验的增加和改变;通过科研不断解决问题带来的是社会教育理性的丰富和教育实践的有效。

把教研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研究的问题是只对自己有意义,还是对他人也有意义——这是对所研究问题意义的判断,如果研究的问题只对自己有意义而对他人没有意义,没有形成社会关切,那么他人可能就不会感兴趣;二是问问别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没有——这就需要查新,当然教研也需要查一查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有没有谁解决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以防闭门造车、浪费时间和精力;三要问问是否有比较好的研究基础,这样的基础可以是自己已有的问题解决的实践基础,也可以是研究的理性构想和设计,目的是证明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

另外,各地教育科研的立项条件并不相同,如果要申报课题,最好多向当地教科研部门的专职管理者请教。

三、从内看成长

问:这么多年来,我很重视参加各种学习,也很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但是论文发表不了,项目申报不上,赛课也没有获奖。请问:我该怎么看待目前的处境?参与这样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答:出现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但效果不理想的窘境,首先要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是否学到了关键、是否用对了方法、是否学以致用。《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是否在用“上士”的方式学习?学过以后,是否用研究的方式在用?

再说说对成长带来变化的体察。说到专业成长,很多朋友会定位于发表了论文、获得了荣誉称号、赛课获得了某一个层次的奖励等,并以此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当然可以,也有必要,但主要定位于外在的目标,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外在的目标终究有限,很多外在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无法由自身决定;不论是目标在满足后被消耗,还是最终无法实现而落空,都有可能让人对目标产生失落和虚无的感觉。有效的成长评估不是把目光投向他处,而是转向自身,体会成长所带来的变化和收获,从中获得激励和动力。

把目光投向自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视。

首先,审视自己教学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否增加了。合理性表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按照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认识,教学合理性包括教学主体合理性、教学目的合理性以及教学工具合理性。合理性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发展。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增加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变化,表现为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自觉性是否增加了。教学自觉性增加表现为开始积极主动地追求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意义,追求有效的教学、有意义的教学生活。自觉性增加意味着研究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研究性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方式时,教学会更加具有理性,我们就开始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最后,审视教学效能感是否增加了。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增加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的增加,它使我們对教学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对结果充满信心。教学信心不断增强将使我们的教育生存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地进行创造性劳动,享受由创造带来的教师的幸福生活。比如,对不涉及评奖的公开课和教研课,你现在是否愿意主动承担?在成长中,我们的变化可能是:从不愿意承担到可以承担,再到主动争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自身效能感的增加。

四、在案例研究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问:在观课议课的实现方式中,你特别注重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并指出实践中的教育真理具有境脉特征。如何看待从案例中获得知识?具有情境性会不会失去了普遍性,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答:从案例研究的要求看,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案例需要对案例进行从“个”到“类”、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和概括;需要完成从具体行为到经验的提炼,并努力将经验抽象到理论层次。经验的适用范围与经验的抽象程度紧密相关,没有什么比高明的理论更适于运用,所以我们要将案例知识迁移,以发挥其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案例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中跳出来,去发现关于实践伦理、实践原则等更上位的教育原则和原理。对案例知识进行抽象将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得到教育实践的滋养,教育理论因具有实践的根基和样例而生动、有活力;得到教育理论的烛照,教育实践因富有教育理性将更加自觉和自信。

从案例研究的意义看,它可以建立起教育行动和行动效果之间的关联,获得针对类似教育情境的应对办法;可以对实践行动和实践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当事者的教育决策和行为方式进行解读,从中概括出教育实践的相关原则和理论,并借鉴、批评实践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可以追寻实践者的教育价值追求并澄清自我的教育价值观念,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意义。获得方法和技术、原则和方式、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案例研究架设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从研究成果看,案例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是具有境脉特征、故事背景的有层次的教育实践知识。它不是一种必然性知识,也就是相同的行动未必一定出现相同的效果。它是一种可能性的或然性知识,也就是根据案例知识采取相同的行动或许能带来相同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结果。在或然性知识中,有的可能性大一些,有的可能性小一些。教育案例研究获得的不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必然性知识,而是统计意义上的概率知识、可能性知识。

从案例知识的实践价值看,借助案例可以认识和理解更多的教育可能性,从中分析更可靠、可能性更大的策略和方法。我们要发挥案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中跳出来,去发现关于实践伦理、实践原则等更上位的教育知识,并根据实践情境灵活运用案例知识。这犹如下围棋,打谱可以使自己见多识广、心中“有谱”,心中“有谱”下棋才有底气;谱中有定式,定式是实践可能性更大的谱,所以我们要多研究定式,记住一些定式;掌握定式以后,还要关注棋理,因为下棋不是死守定式,而是在遵循基本棋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定式。

猜你喜欢

定式合理性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