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敏:沉浸于教学研究的探索者

2021-01-10吴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街灯张敏情境

吴锋

“‘沉·浸式’语文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沉’(下沉),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将学生认为‘高大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语文知识,把耸在‘云端’的语文知识拉到‘地上’,把远离当代生活的语文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二是‘浸’(浸入、浸润、融入),即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语用情境,引领学生融入语文情境中,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进而积极、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

这是记者采访云梦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张敏时,她对“沉·浸式”语文教学理念所做的解读。

教学感悟能否在教学中落实,取决于教育对象的需求

1995年,年仅19岁的张敏从湖北省汉川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云梦县下辛店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报到之前,结合学校所学及实习经验,张敏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年之内,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三年之内,成长为一名校际优秀教师;五年之内,成为有镇域影响的优秀教师。目标是明确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初上讲台,张敏信心满满,充满激情。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还保留着小学课堂学习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所以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很好。期中考试,张敏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全校也算差强人意。如果这样继续下去,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张敏暗自高兴。

可惜好景不长,期中考试之后,随着课程难度逐渐加深,新鲜感逐渐淡去,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消褪,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人越来越少。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法,同样的教学对象,刚刚经过半个学期的时间,怎么就相差如此之大呢?张敏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张敏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一位老教师告诉她“这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时的必然过程,不必大惊小怪”,另一位教师告诉她“这是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后的自然结果,慢慢地就好了”,还有教师告诉她“这是学生摆脱天真烂漫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这些看法都很有道理,但喜欢从自身找原因的张敏固执地认为,学生的变化固然有客观原因,自己的教学肯定也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好学的张敏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打开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从中汲取营养;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到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一旦得知县里、市里有教学研讨活动,她就主动向学校申请前往观摩……

张敏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渐悟出了一点教学真谛——正如人们面对无欲无求的事物所持的视而不见甚至熟视无睹的态度一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的喜爱上,没有喜爱之情,就没有获取知识的欲望,更不必说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了。张敏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教育感悟毕竟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最终取决于教育对象的需求。于是,她进行了更为扎实的调研工作。每天课外时间,她至少要与三名学生交流、沟通,把每一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列成表格。一个月下来,她与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逐一进行了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敏经过梳理、归纳后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有些语文知识过于抽象,理解难度大;二是一些文章时代久远,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难以激起学习兴趣;三是有些语文知识在现实中没有多大用处,学了也用不上;四是语文学习见效慢,不像其他学科的学习那样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张敏意识到,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必须解决学生面临的四个问题。

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不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四个问题,教师自己必须改变以前的教法。基于此,张敏开始了漫长的摸索和实践。

类比教学更形象,对应教学贯古今

如何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张敏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选择了最有实效的类比教学法。在教学中,她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让学生通过类比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比如,她在讲解郭沫若的经典名篇《天上的街市》时,对于诗歌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互喻修辞,学生第一次接触,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张敏便自创小诗“天上的雪花纷飞/好像是漫天的白色柳絮/漫天的白色柳絮飞扬/好像是天上的雪花纷飞”,以此类比课文第一节内容,让学生从飞雪比喻飞絮、飞絮比喻飞雪中体会互喻的妙处。学生对具体的雪花与柳絮非常熟悉,所以很容易就理解了用飞雪比喻飞絮、用飞絮比喻飞雪的互喻手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用明星比喻街灯、用街灯比喻明星”也就显得具体而容易了:诗人將天上的明星比作现实的街灯、将现实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可见在诗人心中,人间和天上是一体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敏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02年,她开始自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此,她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教学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鉴于教学成绩突出,她被调入云梦县一中附属初中任教。

环境变了,教学对象变了,但张敏研究教学、探索教学的热情没有变,反而更强烈了。为了把时代久远的语文知识“拉”到现实中,张敏绞尽脑汁,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停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网络上的名师请教。终于,她找到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古今对应教学法:古今汉语是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虽然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与当代语文有代差,但语言文字即语文知识是有迹可循的,甚至是前后一致的,这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古今汉语的对应关系将远离时代的语文知识“拉”到现实中。

在教学文言文时,张敏设计了古今汉语对应表,引导学生用当代语文知识理解文言知识,如“‘吾’对应当代的‘我’”“‘尔’对应当代的‘你’”“‘优伶’对应当代的‘演艺人员’”“‘相’或‘丞相’对应当代的总理”等。在教学现代文学作品时,张敏特意把近现代作家如鲁迅等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挑选出来,与当代汉语进行一一对应,以此指导学生顺利阅读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除却——除了”“川资——路费”“寒素——朴素”“景况——情形”“适值——正好”“诚然——的确”“鸡子——鸡蛋”等。

将学生认为的“高大上”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语文知识,把耸在知识“云端”的语文知识拉到“地上”,把时代久远的语文知识“拖”到现实中。张敏把这种教学观称之为“沉”。这种“沉”消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那些看似“高大上”或有时代隔膜的语文知识不仅不高不可攀,反而显得亲切自然。

所学“浸入”社会生活,才能转化为所能、所用

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既促进了张敏的专业成长,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张敏的重视。2008年,张敏被调入云梦县实验初级中学任教科处主任。

平台的扩大,让她的探索与研究更加深入。在将语文知识“下沉”研究的基础上,张敏又将目光转移到让学生“浸入、浸润、融入”语文知识上。为什么要进行“浸入、浸润、融入”的探索与研究?张敏说:“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学生所学必须‘浸入、融入’社会生活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浸入、浸润、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作用和妙处。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迸发,语文素养也能自然形成。”

张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学习、借鉴名家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悬念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背景情境、动作情境、语言情境、实物情境、图像情境等。借助这些情境进行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送友人》时,学生对题目的把握、对诗句的理解、对主旨的分析等都比较准确,但认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描写与“送别友人”的悽恻之情相悖。于是,张敏创设了两个生活场景:(一)你多年的好朋友将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到遥远的深圳定居,你与他(她)告别的这一天正是秋天,北风劲吹,落叶遍地,乌云压顶。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二)你多年的好朋友将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到遥远的深圳定居,你与他(她)告别的这一天正是春天,桃红柳綠,芳草鲜美,阳光明媚。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对于第一个情境,学生很容易理解——“我的心情如凄凉的环境一样,非常悲凉”。对于第二个情境,学生认为,和好朋友离别,“我”的心情本就难过,而优美的环境让“我”想起了与好友相处的美好时光,心情更加难受。张敏相机指出“第一个情境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离别之哀;第二个情境是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同样的道理——”张敏还未说完,学生就立即抢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摹出一幅寥廓、秀美的送别场景,是用乐景写哀情,更增添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惜别之情。”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张敏还根据学生所学设计项目式任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知识与运用结合起来,让生活与社会变成学生的活教材,如她设计的自由表达任务,就有“课前三分自由秀、我来过把老师瘾、好书推荐爱阅读、班级博客我更新”等项目。

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在不断地摸索、实践和调整中,张敏的“沉·浸式”语文教学观逐渐形成。多年的辛勤付出也给张敏带来了不菲的收获:多年来,她在《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2019年,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11月,在强手如林的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张敏利用“沉·浸式”语文教学观执教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一举夺得金奖。

猜你喜欢

街灯张敏情境
不能信包装
你不吃醋吗
故乡的街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路旁的街灯
路旁的街灯
迷路的街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Numerical study of im purity distribution in ultrasonic heat meter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