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21-01-10华佳周传生
华佳 周传生
摘要:教育评价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用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近十年的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等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提升教育评价的路径建议是:(一)改革教学督导机构制度与健全听课与评议制度,从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方面加强对学校的评价,形成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层次化、动态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以学生“增值”的幅度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三)构建职业教育的评价理念、构建产教融合的评价环境、创新融合多元的评价路径;(四)培养第三方评价市场、建立教育评价合同制度,加强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多元化、规范化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教育评价;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4-0117-05
引言
教育評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020年,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首次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新理念[1],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政策文件的发布与教育评价日渐受到重视,对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发展及趋势进行梳理有利于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并对促进我国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 Space①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对知网收录的2010—2020阶段教育评价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帮助更多教育领域工作者了解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0至2020年度有关教育评价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教育评价”及“教育评估”为检索主题,对十年内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剔除报道、通知、内容重复等无关样本,共得到有效样本1347篇。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分析
图1是对我国教育评价2010—2020年度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的发文量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该领域进展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2010—2019年间期刊发表数量在小范围波动,在2020年达到峰值172篇,从文献增长情况可以判断出,2010—2020年间关于教育评价的研究大致呈逐年上涨趋势。从整体趋势上看,教育评价已经在教育领域被许多研究者所关注。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研究者一直以来不断探索与深化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在2010—2020年间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政策文件出台,整理结果如下表1,且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与期刊发文量呈正相关趋势,这体现出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促进教育评价研究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总结的机构数据使用Cite space进行计量分析,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默认阈值Top N=50,生成教育评价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分析图谱。对机构进行统计发现,发文量≥10的机构共22家,发文量共444篇,占有效样本总量的33%,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发文量位列前三。通过表2可看出,发文量不少于10篇的22家机构中有13所师范类院校,2所教育评估院,1所教育研究机构,可见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即师范院校是进行相关研究的主要力量,但各省市区级行政部门缺乏该方面研究。同时,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即北京、上海、重庆等一线城市对本研究领域关注较多。为了解不同机构间合作情况,使用Cite Space软件适当调整阈值,运行结果显示共有61个节点,节点之间没有连线,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现阶段教育评价研究团体的分散程度,不同机构之间明显缺少合作。
表2发文量≥10的研究机构统计
序号机构名称发文量序号机构名称发文量1北京师范大学6912东北师范大学112华东师范大学6413清华大学113上海市教育评估院4914上海交通大学114武汉大学2915沈阳师范大学115西南大学2416首都师范大学116华中师范大学1817扬州大学117上海师范大学1718重庆市教育评估院108南京师范大学1619辽宁师范大学109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620南京大学1010浙江师范大学1421天津师范大学1011湖南师范大学1222云南师范大学10(三)主要发文作者分析
随着政策文件的不断落实,我国学者对教育评价的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加。使用Cite Space进行计量分析,节点类型选择Author,默认阈值,生成作者发文共现图谱,如下图2所示。对其进行整理后可发现,2010—2020年间发文作者数共有327人,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武汉大学的邱均平,共发表13篇期刊论文。根据普莱斯理论公式计算出核心作者的最低文献数量≈3篇,即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2],如下表3所示。37位核心作者共计发文157篇,占有效样本总量的17%,表明研究者长期专注于该领域的较少。
同时,通过对作者共现图谱可发现,我国教育评价领域在2010—2020阶段已形成小部分的作者合作交流圈,即合作范围较小,多为同一机构的学者合作。其余研究学者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共现网络。综上可知,近十年我国教育评价领域作者间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同机构的研究团队已初步形成。
(四)主要发文期刊分布
通过对刊载量不少于6篇的期刊进行统计,整理后如下表4所示。后可知,28种期刊共刊登文献508篇,占有效样本总数的37.7%;其中CSSCI来源期刊刊载相关主题文献为297篇,《中国考试》载文量最多;普通期刊刊载量为211篇,《上海教育评估研究》作为教育评价领域专业期刊,载文量最多。
由布氏定律可知,核心期刊通常刊载关键文献[3]。同时,根据文献统计出的样本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可知,核心期刊共刊载该领域文献共计297篇,占样本文献量总数的22%,由此可见,虽然近十年间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文献量并不庞大,但通过该领域在核心期刊上发布的文献量可见教育评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三、近十年我国教育评价研究热点分析
运行Cite Space软件,设定时间切片为一年,节点模式选择Keyword,默认Top N阈值为50,选择Prunning中Pathfinder与Mininum Spanning tree,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下图3所示。通过图3可以大致了解在2010—2020阶段我国教育评价相关研究的热点内容。
根据多诺霍判断公式计算得到阈值为7.46,即频次超过8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是高频关键词,整理后详见表5。在可视化图谱中,节点中心度表示该节点直接联系的个体数量,节点中心度越大,说明该节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力较大[4]。一般认为节点中介中心性≥0.10,则说明该节点占据了网络的核心位置,即该节点较重要。
教师考核根据陈超美博士推荐,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对关键词聚类可以进一步确定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主题演进。进行运算后,得到聚类模块值Q=0.817>0.3、聚类平均轮廓值S=0.947>0.7,即聚类结构显著且结果可信。对聚类信息进行整理,挑选类团节点数≥10的聚类结果,并列出每个聚类标签值最大的3个关键词,整理结果如表6所示。表中各个聚类的紧密程度均高于0.8,说明聚类结果较好。综合关键词频次、中心性的统计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去掉指向性笼统的关键词与合并近似词后,可以得出我国教育评价在近十年研究的热点领域为以下四方面:
(一)教育质量评价
1.对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特征,张亮等提出,教育质量评价应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层次化、动态性等特征。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注重学生发展,走向增值评价,以学生“增值”的幅度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5]。
2.教育质量评价专注于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以多元視角来构建。董洋等人在拓广分部评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本科教育的质量评价模型[6];郑州教研室也以现代教育评价机制为目标,构建了针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7];一些学者已经将对教育质量评价的体系研究付诸于实践,形成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研究,黄越岭等人建立“PIDOCA”的一体化循环模型,并结合实践提出有效策略[8]。也有一些专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教育质量评价进行比较研究,马莉萍等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分析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为我国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提供启示[9]。
(二)高等教育评价
1.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周彦勇等认为,我国现阶段缺乏以多元化的价值事实为核心进行的高等教育评价[10]。刘振天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11]。
2.在发展路径及方法探析方面,杜瑛提出,多元利益相关者深入参与评价可以有效提高评价效用、评价方法应注重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创新组织管理方法,建立评价的参与协商机制[12]。郑延福则通过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为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指标设计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13]。
3.在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方面,张琳通过分析日本高等教育中“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双轨”评价体制,提出了我国应该注重不同大学之间的差异,采用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官方评估、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淡化政府职能,重视中介机构评价中作用的建议[14]。熊耕则通过分析美国盛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动因,以及政府、学校、专业与课程四个层面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实施发挥的作用,并总结美国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特点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评价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15]。
(三)职业教育评价
1.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评价面临一定的问题,孙亚军认为,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在借鉴国外发展模式时本土化的意识不足,需要建构既适合国情又适合学生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16]。杨红荃在对评价制度进行时间后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我国教育评价是由政府主导,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制度缺乏公正性;评价指标体系普适性过强,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无科学排名导致的社会公信力较弱[17]。唐小艳总结当前的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存在“偏重主观,忽视客观”“偏重静态,忽视动态”两方面的问题[18]。
2.对于发展路径与方法探析,李洁坤从学校与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有效实施的策略,学校层面从教育评价观念、改革教学督导机构制度与健全听课与评议制度三方面来实施,社会层面从上级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方面加强对学校的评价,来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评价[19]。肖建辉针对工学结合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以往工学结合课程评价的缺点,以学习质量的视角构建了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20]。
3.在国外经验比较研究中,姜舒曼认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评价方法更注重能力评价,提出我国应该开展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四个维度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21]。罗琦等人通过对比多个国家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提出应该明确职业教育的评价理念、构建产教融合的评价环境、创新融合多元的评价路径,以及健全保障机制[22]。
(四)第三方评价
1.在第三方评价建构与应用方面,周应中总结了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及行动策略,并设计了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23]。刘志峰认为,目前第三方评价还存在“评价目标模糊、评价主体缺失、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过程简单和评价心理定势”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评价制度建设、注重评价过程管理和构建评价预警机制”等策略来解决[24]。曾瑜认为保证第三方评价有效的运行,应该从“培养第三方评价市场、建立教育评价合同制度,以及加强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三方面进行改进[25]。
2.在国内外比较研究方面,漆玲玲探究了美国第三方评价模式后指出,美国第三方评价由组织构成方式、组织权力形成方式、组织行为方式以及组织行为的监督方式四部分构成,我国应在借鉴该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多元化、规范化的第三方评价模式[26]。孙颖等以日本短期大学为例,介绍了日本第三方评价体系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经验,提出我国应从建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引入市场导向的评价机构三方面来改进现阶段的第三方评价体系[27]。
结语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不难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领域受到持续关注,但是存在着许多仍待改善的地方。希望广大研究者加入到教育评价的本土化研究与实践验证中,以推动我国教育评价领域的快速发展。
注释:
①Cite Space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目前大多利用这款寻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研究前沿,及其对应的知识基础。被称为是一款很实用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尤其是在科学引文分析方面,由陈美超教授支持开发,主要用以分析共被引网络。
参考文献:
[1]瞿振元,张炜,陈骏,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
[2]李小霞.近年来国内洛特卡定律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3]金重愉.试论文献计量学在高校图书馆之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7(4).
[4]李硕豪,李文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5]张亮,赵承福.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及其消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0(5).
[6]董洋,窦斌,彭晓易,等.拓广分部评分模型在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
[7]姬文广.我们期待怎样的教育评价——以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的郑州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8(7).
[8]黄越岭,韩玉梅,陈恩伦.新时代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价值取向、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9).
[9]马莉萍,周姝.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举措及其成效评估——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教育科学,2016(3).
[10]周廷勇,李庆丰.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问题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11]刘振天.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J].大学教育科学,2020(1).
[12]杜瑛.协商与共识:提高评价效用的现实选择——基于第四代评价实践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13]郑延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的设计[J].求索,2011(5).
[14]张琳.中日大学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5]熊耕.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12(1).
[16]孙亚军.新课改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0(2).
[17]杨红荃,黄雅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构想[J].职教论坛,2016(25).
[18]唐小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商论,2018(32).
[19]李洁坤.职业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10(22).
[20]肖建辉.基于学习质量视角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与實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
[21]姜舒曼.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对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
[22]罗琦,陈桃珍.内涵式发展语境下职业教育评价的新思考[J].江苏高教,2019(5).
[23]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24]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25]曾瑜,田贤鹏.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
[26]漆玲玲.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7).
[27]孙颖,刘红,杨英英,等.日本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经验与启示——以短期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简介:华佳(1997—),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与评价。
周传生(1966—),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主任,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馆长,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分布式技术、教育信息化。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