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中共宣传口号的传播技巧探析

2021-01-10杨瑞璟赵青山

西部学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杨瑞璟 赵青山

摘要:宣传口号是一种特殊的传播介质,在抗战时期亦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宣传和动员群众的重要手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口号的传播主要有针对性和适时性两大技巧。针对性技巧指的是,在口号的宣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关注到接受者群体的特点、意识水平与现实诉求,由此来恰当地选择传播内容。适时性技巧指的是,口号的使用需要把握住时机,抓住恰当的时间段进行宣传活动,可以帮助接受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所发生的事件信息。这两大传播技巧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宣传口号;传播技巧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4-0012-03

口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用来宣传、鼓动的可供呼喊或表明纲领性内容的简短句子”。现代传播学认为,“标语是形式,口号是内容;标语是口号的物化,两者浑然一体”[1]。在抗日战争中,宣传口号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鼓舞士气、发动群众、宣传政策、进行战争动员的手段,梳理和分析抗战时期中共宣传口号的传播技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抗战时期中共宣传口号的传播针对性技巧

在口号的宣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应该关注到接受者群体的特点、意识水平与现实诉求,由此来恰当地选择传播内容。在抗战时期,针对不同的对象,中共分别采用不同的口号进行宣传。

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团结人民抗战为目的,中共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等口号,起到了积极地引导动员人民、团结军民进行抗战的作用。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提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3]139这一观点被概述为“兵民是胜利之本”[4],以号召我党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问题。

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宣传口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重视民生方面,中共提出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把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分给贫苦工农”[5]。在组织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开发苏区财源,发展对外贸易”[7];“推广劳动互助,劳动与武力结合”[8]688等口号;在科教建设方面,中共提出了“要努力文化教育,要学习共产主义”;“实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休谈封建话,青年须读列宁书”;“广设抗日干部学校及实习社会教育”;“打破一切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9]237等口号;在宣传社会风俗方面,提出了“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陈规陋习”,“提倡男女平等”等口号[10];在改善工人生活方面,提出了“救济与安置失业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1]等口号;在进行社会动员方面,中共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9]214-215等口号。以上这些口号在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广泛宣传,将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理念传达到了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之中。

针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在1942年的《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提出作为党员要时刻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此外,1944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也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标语吸引了大量的人士积极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中来,也使得中共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拥护。

针对军队士兵,毛泽东在1936年末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中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以鼓舞士气为目的口号,鼓励人民军队坚定必胜的信念。同时,他还指出“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379,还有颇具辩证意味的“防御中的进攻”“战争力量的强弱转化”等口号。这些都集中表述了我党的当时的战略思想。此外,东北抗日义勇军也提出“宁做刀下鬼,不当亡国奴”[12]297的口号,足以展现其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针对外援力量,毛泽东在其《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中指出,要想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抗战期间,东北抗联与金日成领导的朝鲜革命部队联合作战,共同击退了日本的侵略者,在东北一带广泛宣传了“携手团结保家乡”“联合起来上战场”[12]199等宣传口号,促使中朝战士团结合作,共同对敌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發后,1944年8月,美国派遣对华观察小组来到陕西延安,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刊文,提出了“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口号,并希望美国可以支援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以上案例都反映了在抗战期间,中共积极宣传争取外援的口号,并希望以此获得国际上的广泛支持,为后来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群体所提出了不同的宣传口号,通过采用针对性技巧,增强了抗日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提升了自身的声望。同时,考虑到当时广大群众的知识水平、年龄层次、文化素养等差异,这些口号的内容都采用了较为简朴的语言,使广大的受众群体易于接受,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抗战时期中共宣传口号传播的适时性技巧

口号的使用需要把握住时间,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宣传活动。采用适时性技巧,可以帮助接收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所发生的事件信息[13]。中国共产党分别于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及相持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前夕提出了不同的宣传口号,体现出坚定不移,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的决心,也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足够长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其已经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完成了,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难以达到最终的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具有的领导责任,要求其必须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努力,并总结为“争取民主”“实现抗战”[3]262。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通电,向全国的同胞们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14],鲜明地表达了抗战到底的信念,号召国共走向亲密合作,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的人民群众。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讲话中他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成为了《论持久战》中的重要思想论述。

到1938年末,南京、武汉等城市相继沦陷,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部分势力对于是否继续进行抗日持观望的态势,而汪精卫更是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公然表示投敵。面对如此局面,中国共产党中央于1939年7月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号召人们力求进步,精诚团结,去争取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要“继续抗战,抗战到把日寇驱逐至鸭绿江的对岸”,“要巩固团结,团结得如钢铁一般的强国。”[15]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使得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后也随即向德意日宣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抗战到底的态度愈发鲜明,并持续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抗战的大局,依靠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将其结合成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来进行抗战。之后,在法西斯势力的不断败退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为了宣扬其在抗战中的成绩和贡献,于1943年3月发表了《中国之命运》[16]一文,其中表述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理性。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而强硬地回击,发表题为《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的文章,以师团为单位列举数字详细对比了国共抗击日军的程度,对国民党的谬误宣传进行了反击。同年8月,《解放日报》发表题目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文中列举和阐述了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的人民运动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用翔实的纪录坚决地否定了国民党的错误言论。文末借用《中国之命运》中蒋介石所说的“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国民党,革命失败了,那亦就是中国国家整个的失败。简单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中国国民党”的话,改之为“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共产党革命失败了,那也就是整个中国国家的失败。简单地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中国共产党。”[8]639,此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口号成为了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了针对性,也体现了适时性的传播技巧,成为这一时期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6月,中共七大闭幕,毛泽东在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7]。从那之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个口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斗争、敢于拼搏、不怕困难精神的真实写照,它也鼓舞着中国人民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最终取得胜利。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所提出的宣传口号也是相应发生变化的。无论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提出的“长期抗战”的思想和口号,还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再就是1945年6月提出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口号都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向对日作战的最终胜利。

结语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探究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宣传口号具有针对性、适时性的传播技巧,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力量坚决抗战的决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精神的真实写照。不但在抗战时期增强了抗日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提升了自身的声望,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天,这两项技巧在今天宣传工作中同样适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当下我们在进行口号宣传时,除了发挥传统的针对性、适时性等技巧之外,还应该注意口号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并把握住正确的宣传方向,将传统和现代的宣传形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口号在现实生活中的宣传和动员作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文庠.标语的传播功能[J].新闻界,2006(2).

[2]邓初民.对日抗战的基本问题[M].北京:大众出版社,1938:3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论持久战[M].香港:新民主出版社,1948:73.

[5]浙江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图书馆.浙江省革命文化史料馆藏目录[M].浙江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图书馆,1991:6.

[6]彭承福.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44.

[7]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70.

[8]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红色档案丛书编委会.晋察冀日报文摘2[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

[9]韩承鹏.标语口号文化透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10]平北抗日斗争史调研组.巍巍海坨山:平北人民抗日斗争纪实1[M].内部发行,1989:43.

[11]蔡勤禹,李娜.民国以来慈善救济事业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93.

[12]韩玉成.东北抗战歌谣[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

[13]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5.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1.电文(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71-472.

[15]《二十世纪中国实录》编委会.二十世纪中国实录(3)[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2769.

[16]徐塞声.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文献选编(上)[G].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746-747.

[17]杨宪福.毛泽东领导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232.

作者简介:杨瑞璟(1984—),女,汉族,云南曲靖人,历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滇缅抗战史。

赵青山(2000—),男,汉族,重庆人,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研究方向为滇缅抗战史。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