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2021-01-10赵小燕姬红兵王爽

科教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赵小燕 姬红兵 王爽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批,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专业学位原有的40个领域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的新类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于如何深化专业学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专业学位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关键要素,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培养方案实践经验,总结出新类别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 工程类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方案 对应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15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ZHAO Xiaoyan, JI Hongbing, WANG Shuang

(Graduate School,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6)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original 40 fields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adjusted to 8 new professional degree categories, approved by the 34th meeting of the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of 8 new professional degree categories should focu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system,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better serving the needs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inking and working suggestions of the revis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of new categ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

Keywordsengineering master;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program; adjustment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促进专业学位改革落成实效,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学位〔2018〕7號)中已经确定“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代码0854)、机械(代码0855)、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资源与环境(代码0857)、能源动力(代码0858)、土木水利(代码0859)、生物与医药(代码0860)、交通运输(代码0861)8个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办也因此专门出台了《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要求工程类专业学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如何设计培养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1培养方案的主要构成

培养方案是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文件,是高校研究生日常管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支撑文件,同时也是学生培养质量评估和督察的主要依据。现在很多高校由于各经验不足、师资缺乏等种种原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相同,其教学内容、培养机制和模式也基本趋于一致。

培养方案应明确的规定本专业类别研究生在校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安排时间、达到怎样的要求,因此培养方案应该的结构应该包含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要求、实践要求、学位要求、培养方式等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为例,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此次修订的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学位简介、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实践、学位工作与成果,同时包含了具体的课程附表和相关实施细则。

2改革方向

国家进行工程专业学位优化调整的原因是进一步推进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与职业发展要求相衔接,因此要求各高校探索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子。经过与同行高校的交流,同行们普遍认为受限于理念、师资力量、经验、管理机制等因素,工程类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与学术学位培养方案有实质性区分非常困难。

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真正体现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特色和培养模式正是此次改革的重点。西电依托多年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领域做的探索和经验,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论文成果四个方面加强了探索。

2.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紧密相连的,基本目标定位的要求应该是服务国家、国防、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以西电为例,通过对多年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分析和追踪,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的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调整后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的基本培养定位为:发挥学校在各领域的学科和工程技术优势,依托国家、地方和行业企业重要工程技术项目,培养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攻关、创新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特点和层次做出具体要求,同时在培养目标中应对学生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工作能力、知识结构也做出具体的要求。

2.2课程教学

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在扎实数理基础能力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当前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普遍存在大量与学术学位同上、内容更新较慢,无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重理论而轻实践、与行企业发展脱离等问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上也基本采用与学术学位相同的模式。从西电这些年实践经验来看,专业学位前几年人数相对较少,为专业学位单独开设课程受师资能力限制相对比较难。西电在2013年修订培养方案时,大多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只是采用了与学术学位不同的课程编号,但还是一同上课、一样的考核方式。此次培养方案修订,避免这种“两张皮”的现象是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几年专业学位人数大幅上涨,行业内的高校基本达到了50%的比例,这个比例将会继续上涨,甚至达到70%,培养理念也在不断改革更新,因此,为专业学位单独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有必要。

要基于各专业类别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理清楚各专业类别学生培养的主要支撑知识体系,以此来设计核心课程。数理基础课程要在打牢基础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单独开设了针对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学公共课,以此加强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单独引进了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养课程“工程伦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的培训;工程类专业学位应加强校企联合课程和专业学位案例课程的建设,经过几年的累积,每个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中均开设有若干门校企联合课程,将行企业应用问题和职业能力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师生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同时,鼓励各学院开设短学时的专题应用课程,以此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类型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工程经验丰富,不以职称等硬性条件来局限任课教师。

在此次西电工程类培养方案修订时,学校对教学管理也做出了较大改革。原来执行的规定是与学术学位一样的要求,课程分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是学位加权平均分不低于75分。在此次新类别培养方案修订时,已经不再有学位课和非学位的区别,相应地,不再有学位平均分高于75分的要求。同时,鼓励任课教师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局限于考试一种形式,可采用在线考试、大作业、小论文、在线答辩、主题报告等方式。即使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上的课程,也鼓励任课老师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2.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体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培养研究生熟悉相关行业领域工艺、流程、标准、相关技术和职业规范等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学位工作选题的重要阶段。西电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较多的联合培养经验,在此次新类别培养方案修订中对专业实践这一部分非常重视,对于专业实践的形式、内容、时间、管理、考核等都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

西电工程类硕士的专业实践可采用多种形式,可在本专业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或校内承担有企业工程项目的(联合)实驗室开展。既可采取集中也可分段进行,但累计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专业实践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商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和考核要求,具体内容应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相一致,与研究生的学位工作选题有较紧密的关联,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明确选题方向。专业实践结束后须提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由实践单位、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对实践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其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任务情况、取得的专业实践成果以及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体会等内容。《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是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必要材料,专业实践成果评价结果是学位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2.4论文成果

经过探索与长期的调研,西电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申请方式不应该局限于论文一种形式。西电从2014年开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将论文类型大致分为八大类,即“工程(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应用基础技术”“实用新型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技术报告”“工程(项目)管理”和“案例分析”,以及“技术论文”,类型虽不同,但呈现的都是论文的形式,基本内容和版式与学术学位并无多大区分。而且经过这几年西电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专业学位硕士生最终完成的论文确实与学术学位区别不大,并未强化实践能力展示。

因此,在此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时,西电加强了学位成果的探索与改革,用“学位成果”来作为获得学位的要求而不是“学位论文”。我们认为,学位工作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最终申请学位可以通过学位论文,也可以通过学位成果+成果报告的形式。但所有工作的选题均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技术研究或改造等。同时,相应地完善了学位成果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学位成果要求等相关管理规定。

3问题与对策

3.1工作组织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启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国家直接发布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令;第二种是国家部委下发了关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培养指导等意见或通知,间接刺激或引导各高校根指导意见精神开展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第三种是高校的研究生院(部、处)自发组织各学科(专业学位点)要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无论是哪种启动方式,研究生院(部、处)应起到主导、服务、监督、管理的作用,并大力发挥二级学院、导师和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行们普遍认为,培养方案修订在调动大家积极性上比较难,学位点的主动参与度甚至是配合度都不高。每一次较大的培养方案修订就带来研究生教育的某些改革,而改革之所以难,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在改革过程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受益或同等程度地受益,那些利益受到损失、没有受益或受益较少的人会或多或少地抵制改革,至少是消极应对改变。对于很多学院领导、学位点负责人来说,与争取学位授权点能带来的业绩提升、国家财政拨款增加、研究生规模扩张等能获得的实际利益相比,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短期内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于导师或者普通教师来说,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职业成就感等无直接关系,仅是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担,因此很多二级学院和老师对此项工作都不积极。

而以西电培养方案修订的经验来看,工作的组织实际是培养方案修订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真正落实学校的各种改革措施,首先应该调动领导(学院院长或者研究生主管领导)的重视,并通过正负反馈与各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整体完成情况和教师的考核情况进行挂钩,否则各学科(专业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无法真正从内涵上进行改革与优化。

3.2修订思维

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其他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是一套整合了学位点建设、招生、培养、学籍、学位授予、实践管理、奖助、导师指导等相关制度的综合方案,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特色和培养模式。因此,培养方案修订要有全局性、整体性、前瞻性的思维方式,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非良性循环,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

同时,工程类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在国家和教指委精神的支持下开放思维,避免用过去沿袭的固化思维来局限改革。以西电为例,此次工程类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修订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是突破性的,学位成果的改革也是开创性的。这些改革均会带来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的诸多改革,因此培养方案修订一定要有全局观和整体的思维、组织方式。

基金项目: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方案思考与设计”(项目编号:2090220001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2018-3-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 moe_818/201803/t20180326_331244.html.

[2]余桂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理性审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34-40.

[3]龙志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60-62.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调整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答记者问,2018-3-27,http:// 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03/t20180326_331237.html.

[5]涂晓春.制度惰性与我国的體制改革[J].改革与开放,2007,4:8-9.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