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诱导疗法在儿童口腔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及观察
2021-01-10邢增葵胡媛王丽丽谢银霞
邢增葵,胡媛,王丽丽,谢银霞
(深圳市罗湖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19)
0 引言
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抑郁与焦虑均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而发生不配合治疗的结果,而在治疗前发生,则可能延误治疗[1]。在治疗中发生的话,危险性较大,可能因哭闹行为而导致各种危险。在各类门诊诊疗中,尤其以口腔门诊是儿童较多聚集接受治疗的门诊[2]。而因为心智尚不成熟,无法坦然接受治疗减轻因口腔问题而造成的痛苦,产生强烈的焦虑与恐惧心理,无法较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过程[3]。行为诱导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特殊的方式,用对方所可能感兴趣的事情,激起对方的兴趣,巧妙的引导按照需求完成,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相关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4]:儿童口腔门诊内准备接受诊疗的儿童;年龄4-12周岁之间;监护人知情同意可配合本研究干预。排除标准[5]:接受过类似行为诱导疗法;复诊儿童已经坦然接受治疗儿童;心智发育不全儿童;视力、听力、精神障碍儿童。将(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儿童口腔门诊中接受治疗的300例儿童,以随机数字法实施分组的方法,以常规干预为对照组(150例),男83例(55.33%),女67例(44.67%),患病时间3.6天至1.1年,平均患病时间(14.1±1.5)天,年龄3.0-12.0岁,平均(7.6±0.4)岁。以行为诱导疗法干预为实验组(150例)男81例(54.00%),女69例(46.00%),患病时间3.8天至1.0年,平均患病时间(14.5±1.4)天,年龄3.1-12.0岁,平均(7.8±0.5)岁。一般资料相对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即正确的健康教育,柔声指导儿童对于口腔治疗中的相关健康教育,获得儿童及其家属的信任,引导儿童接受治疗。实验组实施行为诱导疗法:①常规法:即使用儿童的语言,以儿童的表达方式,站在儿童的角度简单地交代本次治疗的目的、过程及治疗后的好处等;②诱导法:即采示范法、鼓励法、“威逼利诱”法、家长陪伴法等等,将儿童带至诊室前,观察其他较为配合的儿童的示范,采取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对效果较差的儿童则实施威逼利诱法或激将法,激发儿童主动配合的信心,促进患儿可以顺利配合完成治疗;③强迫法:采取束缚板、束缚带、开口器等装置约束患儿,再辅助以心理疏导,使患儿能够主动性从而完成治疗的方法。
1.3 评价标准
对照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调查、行为管理分类,干预后儿童治疗配合的效果。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以HAD代表评定抑郁和焦虑的状况。D代表抑郁,A代表焦虑,每个项目均分为4级评分。总分0-7分代表无易于或焦虑,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抑郁或焦虑,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抑郁或焦虑。按行为分级量表依据在诊疗过程中患儿行为表现分类,依照医护人员的指示配合完成治疗为Ⅰ型(配合型);精神紧张,时而配合,时而抵触,最终仍能张口完成治疗为Ⅱ型(紧张型);通过肢体抵触或哭闹方式,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为Ⅲ型(恐惧型);大声哭闹,直接逃避治疗为Ⅳ型(拒绝型)。干预效果评价:经干预后,患儿提升2级以上,达到Ⅰ型效果为显效;经干预后患儿提升1级,较干预前明显配合为有效;干预后患儿行为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总数-无效[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比表现,数据相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调查评分比较
两组儿童在干预前HAD-D、HAD-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经干预后HAD-D、HAD-A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儿童HAD-D、HAD-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调查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调查评分比较(±s)
2.2 两组儿童干预效果比较
实验组儿童在干预后获得了95.33%干预的总有效率,而对照组仅为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干预效果比较[n(%)]
3 讨论
在任何诊疗中,均有可能存在患者对诊疗较为不配合的情况,而这其中尤其以口腔门诊最为普遍。而在成人治疗中,因其了解治疗的重要程度,因此可以较好的配合整个诊疗过程[7]。但是在儿童口腔门诊中,配合度较差,这由儿童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害怕、甚至拒绝牙科诊疗,医护人员应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实施相关的干预,以减轻儿童对口腔诊疗的恐惧心理,达到配合诊疗的目的[8-9]。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庭化、儿童化、幼儿园化的布置诊室,保障操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亲切的语言、和蔼的面容,都是消除畏惧心理的主要因素[10-11]。在候诊厅内设电视、照片等,以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播放轻松的音乐,松弛病人紧张的神经,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增强就诊信心。谢红研究中指出[12],选取口腔科就诊患儿实施行为管理及效果评价。结果行为管理后不同性别、年龄组患儿的完全合作率较管理前提高(P<0.05)。可见对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患儿实施行为诱导疗法干预,可明显的提升患儿完全合作率,减少在诊治过程中的因为配合度较差,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儿童在干预前HAD-D、HAD-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经干预后HAD-D、HAD-A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儿童HAD-D、HAD-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儿童在干预后获得了95.33%干预的总有效率,而对照组仅为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研究结果与李风玲、张双双研究结果相近[13-14]。
综上所述,在儿童口腔门诊中,以行为诱导疗法对儿童进行诊疗前的干预,可明显的减少儿童的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儿童自我的行为管理,获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