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1-01-09李丹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丹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教育,在达成素质教育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识音乐作为一种全新教育形式,需要与传统音乐教育有所区别,也要体现出其新意、亮点,更要积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确保高校素质教育可以取得更好成果。基于此,我们围绕高校通识音乐教师展开思考,进一步分析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为提升广大高校育人水平做出积极努力。

关键词 高校 通识音乐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24

On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Da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kind of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in achievingthegoalofqualityeducation.Asanewformofeducation,generalmusicneeds tobedifferentfrom traditional music education, reflect its new ideas and highlights, and actively integrat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Based on this, we focus on general music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rther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this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ke positiv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path

音乐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音乐更易受到人们的欢迎、认可,甚至也对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正因如此,通识音乐教育虽为一项全新教育,但依旧不影响学生喜爱,且音乐素材多样,皆为思政教育的融入并取得较好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促成两者的灵活融合、充分融合,成为当前教师关心的主要问题。

1通识音乐教育概述

1.1通识音乐教育内涵

通识音乐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音乐教育形式,基于传统音乐教育的更新形式,可以透过教学将音乐独有的价值与功能释放和发挥,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确保学生音乐素养得以培养并为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此外,通识音乐有助于缓解重技术、轻素养的尖锐问题,即可为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提供助力。在21世纪,素质教育已经全面落实,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更好的顺应外部需要,还需紧抓通识音乐教育,而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也成为一种必然。

1.2通识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高校通识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深化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便可将一味沉浸在学业学习中的学生带离出来,使得学生得到更全面培养,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学生人格魅力并成为符合现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较好协助。

高校通识音乐的目的可简单的概括为:培养“完整的人”。作用非常显著,除了关注和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外,也专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可借助音乐的独特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人文关怀品质。总的说来,可以弥补应试教育中的教育不足,可以确保学生的薄弱品质、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成为人格魅力较高、整体素质较高的现代化人才提供支持。

简单来说,通识音乐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三个方面:其一,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创造潜能。通识音乐除了保留艺术门类共有的規律,也存在自身特点,可以通过音乐课程中赏析的节奏、节拍、速度、音色等内容,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认知、有更全面解读,利于学生感悟创作者或表演者音乐中的思想,即可突破大学生固有思维,对激活创造力有较为突出功效;其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完善其人格。音乐鉴赏是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并提升审美素质的最佳渠道,学生可以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结构上的精妙,自可对粗俗滥造的音乐成品形成高下立判,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学生审美标准将不断提升,对完善大学生人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其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品质。不管是哪个类型音乐,都与时代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相关联,可以说是与人文精神与时俱进发展的产物,同时,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直接性、复杂性和多面性特点,所以,可以成为人文精神传播及传承的较好载体,当前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通识音乐、有更多机会了解通识音乐,便意味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逐渐提升。

2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分析和阐述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时,要首先了解国内高校的通识音乐教育与国外通识音乐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站在本国角度看通识音乐教育,它自身存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方可强化育人作用、教育意义。有关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革新需要借鉴通识音乐教育的有益经验。要知道,通识音乐教育有别于以往的音乐教育,属于新兴产物,也可理解为升级产物,在当前各所高校中发展现状良好。而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正处于革新关键期,传统音乐教育走向通识音乐教育的历程,正好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带去有益经验,可确保两者在融合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进步。思想政治融入通识音乐教育,无疑可以提升通识音乐教育的丰富性、有效性,为此,两者的融合属于“双赢”。

毋庸置疑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抽象等弊端,想要快速走进大学生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产生深远影响,就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同通识音乐教育一般进行华丽转变,通识音乐教育作为革新的成功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渠道,由此看来,两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存在较强合理性。

另一方面,通识音乐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更是教育的前提,可以在通识音乐教育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指引并将其带领到正确轨道,尤其是育人方面出现瑕疵及不足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可以及时完善、及时修补,避免通识音乐教育越走越偏。当前来看,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多以选修课或论坛、讲座、实践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说,便是将传统课程进行打包,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掺杂其中,出现问题便很难发现、便很难重视并重点解决,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之融合,可以可避免多种问题出现,利于终极教育目标的快速、稳定实现。

3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了解到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后,需要高校通识音乐专业教师用心分析促成通识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较佳路径,更要采取必要手段和行为提升融合的充分性、有效性、针对性,保障融合工作完成的出色、顺利。

3.1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社团活动等促成两者融合

在高校校园中,广播成为除了课堂之外的主要宣传阵地,还需积极应用起来,确保广播可以输出积极、正能量内容,也可借此机会播放优美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便可营造浓郁的校园教育氛围,学生可在校园中随时随地接受熏陶、指引,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播放《奔跑》《大梦想家》《有梦想就行动》等,又或是红色主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东方红》等,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产生较强共鸣,从而汲取正确思想、积极力量。此外,有可积极利用网络社团活动促成通识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包括征文比赛、演唱比赛、志愿服务、社团文化艺术节、三下乡等,还可利用校园LED屏播放与社会热点、国家大事,通过这些渠道,促成通识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余,也扩宽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让学生时刻被熏陶、时刻被陶冶,利于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养成健康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下树立正确三观,长此以往,必然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随主旋律做人、做事,外在影响终将内化为实际行动力,便可显著提升育人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校园黑板报、校园网站、校园宣传栏等,也可成为通识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较好载体。

3.2关注音乐专业教师成长,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音乐专业教师作为通识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主要接手人、承办人,还需重点关注音乐专业教师个人的成长,需要考察音乐专业教师是否具备促成两者充分、有效、灵活融合的实力,这是高校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建议在考察教师个人综合实力过程中,不放弃对教师的栽培,可借助多样化培训达成该项目标。可在理论培训中,向音乐专业教师灌输“通识音乐教育价值”“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等多方面知识与思想,提升专业教师认知、强化专业教师对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实践培训方面,还要为音乐专业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实践机会,磨炼专业教师教学技能之余,也可让专业教师于此期间内积累教学经验,还可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表现取长补短,自可提升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程度,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便更具可能性。

当然,上述为最直接、最简单的助力音乐专业教师成长和进步的方法,还可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其他方法。待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后,高校也需在人员、设备、技术等多方面给予音乐专业教师一臂之力,促成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如为班级活动及年级活动做好宣传、组织工作等等,简而言之,便是为专业教师完成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基本可保障学生于通识音乐教育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还可间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乐于奉献精神等多种品质,便可让通识音乐文化内涵更深层次。

3.3优化教学内容,串联思想政治教育主题

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可借助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要知道,课堂中教学内容占据较大比重和分量,再加上师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看重程度,因此,教学内容可以成为融合工作完成的突破口,需要音乐专业教师从实际出发,做好相关设计并有效串联思想政治教育主题。

在串联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时,可以从音乐类型入手挑选一些积极、正能量的同类型歌曲,借助歌曲的聆听和哼唱,让学生说出感想,进一步升华歌曲价值及教育意义;又可从同类型情感的音乐入手,激发学生更强烈思绪,也可让学生备受感染之余加深体会和感触。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成为一些红色歌曲、积极向上歌曲的较好融入渠道,可极大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责任心、爱国情感、创造力等素养大幅度提升。

鉴于当前高校中通识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学生大多为00后,还需注重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特点,切实在流行音乐中有效穿插经典、正能量之声,切实让音乐直击学生心灵。有条件情况下,音乐专业教师还可为了强化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而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红色影片、励志影片的片段,包含《十月围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建党伟业》等,尤其要将带有音乐渲染的片段摘选出来让学生去体会,教育成效将大幅度增强。

3.4以学生为主体促成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通识音乐专业教师需要改变固有思路,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教学,方可强化教育成效,可保障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恰当、合理。传统课堂中,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单一的接受,教师不知学生学习程度、学习感受,师生隔阂便由此产生,不利于教师获取想要的教育教学成果,因此,还需重点关注学生兴趣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状况,建议从学生学習兴趣入手寻找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最佳契机,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又可让两者的融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要与学生实现平等对话、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分析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分析和大胆阐述,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即可保障课堂中的各项教学安排起到应有教育成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通识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改革深入的必然结果,还需相关专业教师做好万全准备工作,切实将两类教育的融合视为重要工作目标,更要学会运用学校给予的支持,提升融合有效性、灵活性,切实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空间,即可保障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终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妍囡.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8):90-91.

[2]包可方.论民族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方式[J].新西部, 2020(18):156+130.

[3]李夏.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27-128.

[4]苏李.音乐通识课程的育人价值意蕴及其生成[J].思想理论教育, 2017(09):107-111.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