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01-09梁伟

科教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学习动力教学模式

梁伟

摘要大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是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基于GIS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本文构建了多维的课程考核体系,强调在探究式项目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素质、成果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实施效果表明该体系既解决了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对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动态评价等问题,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的高质量培养。本文研究成果可对其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2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ode

——Takingthecourseof"GISDesignandImplementation"inShaanxiNormalUniversityasanexample

LIANG Wei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Theconstruction ofuniversity curriculumevaluation systemisthefocusofundergraduateteachingresearch and reform. Based on the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ode of GIS special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which emphasizes that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emotion, quality and achievements are the main evaluation cont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quiry project lea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hows that the system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results objectively and dynamically,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results objectively and dynamically, It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project-driven teaching;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項目驱动教学的考核评价将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考核融合于项目完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1]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反馈、评定和导向等多种功能。考核内容具有多元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素质、成果等都列入考核之中,建立起符合探究式教学理念的教学评估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2]

在实施“项目驱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之前,陕西师范大学考评规则是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率和作业等,考试成绩即为学期末笔试成绩。自2013年在“GIS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应用。

1评价目的

考核评定应具有反馈、激励和引导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健康发展的成绩评定才是合理有意义的。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用“成绩好”或“学困生”等定性描述,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核评价来明确自身的学习特点,调节目前的学习方法,改变以后的学习态度,从而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让其由追求学习成绩到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要不仅学会而且会学。[3]

2评价方式

2.1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考核类别中既包括对过程的考核,还具备对结果的考核。建构主义认为自主是学习的本质属性。[4]学生的学习态度体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同样贯穿整个项目,可将其作为一项考核标准,用来量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技术(过程)文档是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自行整理的资料、方法和阶段性成果,均参与对过程的评定。项目驱动模式下“GIS设计与实现”课程学生无须考试或考试不作为重点环节,根据学生的项目选题不同,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成果分别是模型、程序代码、三维全景和数据处理等不同类别建立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的标准。例如做程序代码的同学,其优秀的标准就是完成具备查询、浏览和缩放等基本功能的系统,并且操作界面美观。对学生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其项目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更要以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流程是否完整等作为考核依据。

2.2态度和能力相结合

学生的个人能力、项目性质和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化,教师在考核时要善于进行学生间的横比,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学习情况,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纵比,注重过程性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5]在项目驱动下的考核评价模式中,要结合其项目选题的性质和难度,对项目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沟通的能力进行考核。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身心阅历为基础,综合分析学生过去和现在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2.3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课程成绩不是单一的由任课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自我评价、项目组成员评价、答辩时专家组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四部分按不同的权重比组成。

自我评价由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完成,通过深度剖析自己,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应该重点加强学习的内容和技能,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和提升,同时自我评价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发扬长处并继续保持,发现不足及时弥补。项目组成员评价,项目组成员是完成同一个项目课题的同学,也是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对象,更是在项目过程中最容易发现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进展问题的群体。当他人评价自己时,学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也会收到问题的纠正;在学生自己评价他人时,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也可以避免重蹈错误吸取经验。由此,項目组成员评价,不仅仅是获取学生成绩的途径,还是一个让学生透彻认识自我和学习他人的手段,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客观准确评价事物的人格立场,提升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答辩专家组评价,答辩时“项目驱动”负责教师会邀请本学院甚至其他学院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专家构成答辩专家组,专家组依据学生准备的个人项目档案、成果展示、答辩效果,给出成绩评定。任课教师评价,项目驱动下的考核评价模式不仅评价标准多元化,而且评价主体多元化,任课教师不再直接决定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杜绝教师因偏爱甚至偏见而导致的学生成绩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

2.4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相结合

评价标准要体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项目过程中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指正的同时还要激励表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进行成绩评价时,不仅关注成果,还要将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列入其中,有助于激励和肯定那些一直踏实勤奋,表现出超常毅力但成果不一定明显的同学,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

2.5才能、智慧和勇气相结合

项目结束时学生要进行课程答辩,在答辩前需积极准备,答辩时要沉着冷静地阐述观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展示课题成果。对于大三的同学而言,他们首次接触这样的场景,不少人会胆怯、紧张、缺乏信心,这将是对他们勇气、表达和才能的挑战,同时可以通过这次实践积累经验,为大四的毕业答辩、考研以及工作面试做准备。陕西师范大学年级GIS专业基本在25人左右,学期末每个学生有十分钟时间进行答辩,约用时四个课时。学生的答辩考核成绩依据其答辩当天表现给出。

3评价类别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突出对过程态度的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果+答辩”三部分考核结合起来。(1)平时考核。学生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文献资料的阅读、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次数、课堂出勤率和作业完成状况。评定时以教师的统计数据为依据,文献资料的阅读需要学生提供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程序代码等,并将所有文件整理存档。(2)成果评阅。成果评阅是结合学生的项目选题性质以及难度,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个人情感的提升。评阅需要学生提交一份过程文档,在文档中将在项目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阶段性成果等细则进行说明。学生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其知识和技能的优异,同时还体现在其情感认知的提升,包括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态度,与组员协调沟通的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等,情感认知部分的评价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就需要学生和老师客观的给出分数。(3)答辩展示。即学生将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以及成果进行多媒体答辩。评价的项目有答辩整体效果、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和PPT等,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现场表现情况给出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GIS设计与实现”课程在使用此评价体系时,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由自我评价(10%)、课题(方向)负责人评价(10%)、答辩时专家评价(40%)、授课教师评价(40%)四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自评/课题(方向)负责人评价/答辩时专家评价/授课教师评价=平时成绩(满分20分)+成果成绩(满分60分)+答辩成绩(满分20分),“GIS设计与实现”课程总成绩=学生自评成绩10%+课题(方向)负责人评价10%+答辩时专家评价40%+授课教师评价40%。

4评价考核评价体系应用

项目驱动下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传统的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灵活化,学生和教师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应用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水平,客观、公正、透明地进行成绩评定,对于学生而言,期末的试卷成绩不再是考核的唯一标准,而对学习的态度、个人感情以及学习过程的体现将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项目驱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应用时须向学生做出声明。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给出明确的指令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重点和考核重点感到疑惑,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在课程开课初,学生刚接触项目任务时,教师就明确地给出了评价考核体系,以确保学生明确考核的方式和具体细节,有计划、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并且准备材料,这使得考核透明化、公正化。

灵活使用基于项目驱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项目成员互评部分的成绩,需要教师灵活使用。每个学生的团队成员数量不等,给其的人数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数据的科学性,只需要取总成绩的算术平均数。若某同学的项目组成员(除自己)为5人,该同学的项目组成员评价成绩=5人的成绩和5。

评价体系只是对学生学习检测的参考手段。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学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检测的手段,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查漏补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習生活,塑造学生勤学、乐观、坚毅的品格。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目前的状况,而应该重视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进行积极科学的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后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变化,对其优良之处给予肯定鼓励,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使他们得到能力和态度上的提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能发扬个性、善于与他人合作、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科学严谨治学。

5结论

实际数据显示,考核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对使得那些平时最刻苦最有耐心的学生最终成绩排在班级前列,“付出就有收获”这是对他们学习态度的肯定,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坚定学习的信心。相反对于部分头脑聪慧但在课程考核时“临阵磨枪”的学生而言,就不一定能拿到较高的分数,有助于帮助其进行反思重整,端正心态,脚踏实地的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要对自身进行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组员评价,就要求他们学会克制私心、端正立场、客观公正,这有助于他们成为能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平时考核”中的自我评价分数都较高,其一说明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确实端正了态度、提升了毅力;其二也是学生对自己在完成一个长时间的项目过程中努力和付出的肯定。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体系,能抓住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从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和答辩展示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情感态度,全方位、多主体、多层次进行考核,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但是在实践中本文所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细致,学生成绩的计算工作量过大,后期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2017JM4011)

参考文献

[1]胡玉红,李盛.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0(9):60-61.

[2]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8-80+90.

[3]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4-26.

[4]刘小强,何齐宗.跨越师生教学的观念鸿沟:走向微观深层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9):63-68.

[5]周刘莉.浅议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评价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67-167.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学习动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