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
2021-01-09姜玮
姜玮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在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独立完整人格的树立、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与绘画艺术、视觉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因此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辅助性育人功能是艺术院校一项必要的工作要求。育人功能的实现要求大学语文课在教学内容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纳科学合理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做到德育与美育交融、言传与身教并举。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院 大学语文 教书育人 德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15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n Art and Design College
JIANG Wei
(Beihai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Beihai, Guangxi 536000)
AbstractAs a humanities subject, college Chine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persona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Literatureisalsoanartform,whichiscloselyrelatedtopaintingartandvisualart.Therefore,itisnecessaryforartcolleg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uxiliary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Chinese cours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requiresscientificand reasonable adjustments in theteachingcontentofcollegeChinese.In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skills should be adop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mor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develop both oral and personal teaching.
Keywordsart and design college;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and educating; mor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传统教育自觉地将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在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独立完整人格的树立、综合素质的加强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在育人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新的形势,怎样让课程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效用,值得思考与探索。
对艺术设计学院而言,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更是不可忽视的。文学也是一種艺术形式,与绘画艺术、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因此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辅助性育人功能是艺术院校的一项必要的工作要求。
1育人功能的实现要求大学语文课在教学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与中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相对摆脱了应试教育模式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不良影响,能够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做出相应调整。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艺术学院学生的特点,课程应该着眼于人文精神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与中学语文相对,大学语文应该摒弃对语言文字结构及释义上的过度胶着,注入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人文知识,使课程设置的意义得到提高和扩展。对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的讲解是大学语文最主要的课程内容。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历来与历史、哲学、思想、文化相互关涉、相互交织,这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及其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增加能够拓宽教育对象的人文视野,提高其对艺术美感的感知鉴赏能力与对优秀思想的辩证认知能力,对艺术学院学生深厚文化素养的培养极具效用,可以影响其艺术设计思维的深入与扩展,同时还能够在更大的可能上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取得更佳的育人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采用引导性、引申性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大量客观知识的机械性灌输,大学语文在教学技法上应该更多的以客观知识为载体,以纵向的挖掘分析引申引导为渠道,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独立思考,通过对思维的不断磨砻砥砺使其人文素养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本知识量的增加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质的飞跃。
另外,在课堂内外的师生交流中,教师应该合理调整自身为人师者的姿态,戒除唯我独尊、唯我是从、自以为是的一言堂式话语霸权,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引导入交流、以交流促引导,因事制宜,因材施教。艺术学院的学生大多感性活泼,这就要求在教学技法上教师应该加入跳跃灵动的互动因素,摒弃过于古板学究气的教法教态,在思想领悟与艺术感知两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以期在德育与美育上取得双重育人效果。
2德育与美育是大学语文课育人功能的两个重要方面
2.1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的方式实现大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
大学语文课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大多已经步入成年,在道德教化上过多采用刻意说教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空泛幼稚,引起学生的厌烦、不屑。艺术学院学生对图画的兴趣远远超过文字,他们更加注重教师个人在课堂讲授中的感染能力,而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诠释解读能力。当然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容忽视,但是对艺院学生而言,采取有效方式取得良好效果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文学是人类生活所留下的历史见证,涵容了人类曾经有过的种种悲欢离合、是非善恶的经历与情感。作家将其所持有的思想立场上的歌颂与批判、激扬与贬抑或直接或间接、或直露或曲折地渗透到作品当中,激发读者的思考与警醒。思想上的深度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闪烁的思想光辉。针对艺院学生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技法。
以动之以情带动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以其追求真理、正义与完美的执着精神敏锐的感知着人类的苦难,在这种意义上,文学家称得上是人类痛苦的代言人。鲁迅先生曾经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抒发苦痛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宣泄。作家身受不幸或目睹他人的苦难所造成的不平与悲悯意味着一种对改善与救治的渴望。因此很多文学作品的情绪产生于对社会善恶状况的某种不平,这种叙述情绪的背后潜隐着深刻的是非观念。因此,由作品内容所孕育出的情感可以浸润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萌生出正确的价值取舍。例如对于小说《祝福》中悲凉的笔调与对祥林嫂孤苦悲惨处境的氛围营造能够使读者对“人吃人”的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刻真实的认识,使人随之思考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正当关系,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师通过对作品中满载的悲悯情怀的深入发掘与传递,使得学生的性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报任安书》中的激愤控诉与发奋读书的不屈精神;史铁生《我与地坛》身残志坚的意志感召,都可以通过情感的感染渗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情感浸润所能够产生的育人功效。
注重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也不例外。文章作品所承载的优秀思想都是源自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人性中存在的恒定因素决定了古往今来的人类活动规律具有内在的相通性。优秀的文章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道德理念,可以穿越时空而发挥永恒的教化作用。这是文本知识能与现实生活互相呼应诠释的先天基础。将思想理论与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实现思想理念到日常生活的一种合理回归,這样更容易给教育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得到一种更为深刻实质的把握与认识,较之单一地细究理论的精确含义更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例如诠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最后一句,文本含义是“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如果发现自己身上也有,就进行改正。”这样的解释显得有点死板枯燥,既不能使学生直观醒目地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是笔者曾经引用的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比如,一个同学在图书馆看书,忽然被一阵手机铃声打乱了自己的思路,心里不免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除了心中不快之外,应该注意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是否也未调成无声模式。如果没有就立即采取措施。也就是在发现了他人的疏失之后马上引以为戒改正自己的不足,即所谓‘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实例可以达到只关注文本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借助课堂之外的其他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将文学狭隘地看作一个专业,只为某一部分人所研究并从事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文学与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因而它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特点的学科,它包含着一种普适性智慧。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学校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与思想熏陶是一个重要的育人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完全可以借助其他的手段让教学对象获得更多的引导,让课堂上的教学影响得到有效延伸,发挥长远作用。例如向学生推介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影视作品,并适当的进行评论指导,这对艺术学院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因为艺院学生绝大部分对影视艺术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而影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学形式。影视作品影视文化会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思想状况带来广泛深入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引入影视文化及其他可取对象具有深远的育人意义。
2.2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美育功效
帮助学生树立审美享受的观念。一切艺术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为人提供审美享受为目的。文学艺术也不例外。但是一切艺术在供人享受之前也都需要一个对之不断研究认识的过程。余光中曾经说过:“任何艺术在享受它之前都要经历一个忍受的过程。”然而,在现实当中,很多人往往在忍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负担心理、逆反心理,尚未获得审美享受便半途而废了。对于文学艺术更是如此。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文学艺术审美享受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观念的树立除了教师在讲堂上直接强调外,更需要教师自身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审美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在讲授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朗诵、表情、手势等让自身的陶醉状态影响到学生,激起他们对文学艺术美感的好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努力提升其审美层次。教学对象的兴趣被激活之后,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方法手段,将其引向更高的审美层次。有些教师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在深入引导上未能很好把握,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很快丧失,或者长时间不能在审美享受上有所进展。因此,兴趣激发与审美提升应该互为表里。在此期间师生的互动与课堂情趣性因素的注入十分必要。
笔者在讲解古诗词中的感情表达时曾经多次以发问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比如:
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样的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如何?以多项选择的方式列出,答案有沉郁、苍凉、闲适、狂喜、轻快,等等,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感受的过程中找出正确的选项,并适当给予加分奖励。这样更容易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会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使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水平有所进益。
另外与艺院学生对图画艺术的敏感与注重相适应,可以在(有时候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时将文学艺术与图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加强文学艺术与图画艺术的联系,深入发掘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出一道谜语“绛纱笼罩水晶寒”,答案是“荔枝”;在投影屏幕上挂上一幅画,画面描述,池旁的花树的落瓣飘入静静池水中的景象,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最佳答案是“池花对影落”;这就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体验到文学艺术与图像艺术异曲同工的艺术美感。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上述教学方法与实例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求索。
3教师言传与身教是实现育人功能的必要途径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便喊出“救救孩子”的口号,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也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通过教育使国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改善,一代胜于一代,是保证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最重要途径。因此育人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天职,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的事业目标。教师应该始终坚守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成为社会进步的坚强支柱。
眼下市场化的经济大潮在各个领域都造成了一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浮躁与偏颇的心理氛围。教育领域也逐渐受到影响,某些艺院学生对语言文字艺术的一种轻视甚至排斥更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倾向。这样不仅未能实现育人的工作目标,还对学生和整体教育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始终坚持完善自我,加强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身言行成为一种规范楷模,唯此才能引领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民办高校推进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易丹金,乾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语文素质培养[J].文教资料, 2019,(30).
[2]李恒.教学设计视野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
[3]于丽媛.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9).
[4]韩雪飞,李咏梅.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广东蚕业, 201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