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2021-01-09陈奕君
陈奕君
摘 要:朗读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众多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学生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策略
语文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规范朗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获得情感体验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对低段学生进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朗读时间不足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和答疑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朗读的时间很少,常常流于形式,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行朗读时,很多学生还没有读完教师就要求停下,开始授课,导致学生对朗读本身印象不深刻,难以掌握要领,根本达不到朗读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朗读目的模糊
常规的语文朗读为集体朗读,大家一起发声,听起来好像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读得有节奏有韵味,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取得了有效的朗读效果。教师在学生朗读前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朗读完成后也不作完整的点评,学生亦步亦趋,似懂非懂,没有用心思考,这样无目的的朗读意义不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朗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开始得到教师的关注,并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不只是强调学生的知识点学习,还需要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出发,尤其是朗读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而且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课文理解记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明确朗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课内外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练习朗读技巧等。扩充朗读学习时间,将朗读教学纳入日常教学内容,利用晨读课等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朗读,定期举办朗读分享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出口成章、小不读书等App让学生养成每日练习朗读,利用积分竞赛模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朗读练习兴趣,并通过不断练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技巧锻炼,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时,课文本身是一个带点童话色彩的小短文,教师除了制定教学目标,如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会写“他、河”等7个生字,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短語的意思,还应该设定朗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要求学生通过扮演文中小公鸡、小鸭子角色来体验朗读对话,感受文中情感,体会小伙伴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的确立,让教师的朗读教学有据可依,确保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兼顾到朗读教学,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使其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重视语文朗读学习,注重多练习。
(二)实施情境教学,拉动学生朗读情感
情感展现是朗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针对朗读教学,多是以自己朗读为示例,学生模仿朗读,且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教师的示例及讲解结束后,学生的朗读练习时间不足,对于文中的情感理解、体会还不充分,朗读过程中很难进入情感,最终朗读表现一般,缺乏动人的情感让朗读没有生机。现在,随着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给朗读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声情并茂展现。
例如,在教学《端午粽》时,是从文中儿童口吻角度,讲述端午节的氛围以及外婆包粽子、分粽子的温暖场面。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的图片以及视频,也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过端午节的照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体会端午节的浓浓氛围,在此基础上拉动学生回顾自身的端午节体验,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人端午节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温暖场面,进而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暖暖亲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体会文中情感,可以在朗读时怀揣温暖的心,感悟浓浓的亲情。朗读与读书不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会读出课文、背诵课文,对于文中的情感体验并不做要求,因此,学生朗读过程中缺乏情感,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通过情境教学,拉动学生情感,可以让学生的朗读鲜活起来,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丰富朗读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期保持集中,语文教师需要丰富朗读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表现欲非常强烈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朗读不同人物的对话,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揣摩朗读语气、语调和情感,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朗读表演时融入自己的创新设计,比如,加动作、加对话、补充故事情节等等。此外,更有朗读竞赛、诵读分享、合作朗读等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多设计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将自己的朗读过程录制下来,反复聆听,不断改进。对比单调的理论授课,活动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且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强化朗读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阅读素材的理解能力与感悟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语感以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技巧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进度等出发,确定朗读教学目标,创设朗读情境,丰富朗读活动形式等,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陈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1):63.
[2]高敏超.朗朗书声韵感情——再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