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脂肪肝与他汀类药物
2021-01-09陈词
本刊记者:陈词
记者问:为什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常常合并糖脂代谢异常?
王迎春教授:NAFLD是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是健康体检肝脏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脂肪肝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密切相关,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这棵大树上最先成熟的果子,所以当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脂肪肝时,常常合并有血脂、血糖的异常。
记者问:NAFLD患者合并有血脂异常时,是否可以服用他汀类降脂物?什么时候开始服用?
王迎春教授:NAFLD患者是ASCVD患病高风险及高病死率人群,血脂异常又是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能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合并脂肪肝的高血脂症患者更需要强化降脂治疗,以积极防治ASCVD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调整膳食结构,维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同时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速步行、骑自行车、跳舞、游泳等),每周5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减少体质量和腰围,改变生活方式3~6个月以上,血清LDL-C>4.14mmol/L时,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以减少ASCVD的发生。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
记者问:他汀类药物有升高肝酶的副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他汀类药物种类较多,应该如何选择呢?
王迎春教授:他汀类药物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但大多病例都是轻度的、无症状的和孤立性的转氨酶增高,除非患者有肝硬化失代偿(Child-Pugh评分大于7分)或肝功能衰竭,结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基线水平、ASCVD 危险分层,个体化地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不同ASCVD 危险人群降低LDL-C的目标值不同,低危、中危人群<3.4mmol/L、高危人群<2.6 mmol/L、极高危人群<1.8mmol/L。选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根据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起始剂量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或瑞舒伐他汀钙5 mg每日1次,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临床上习惯睡前一次服用,剂量调整时间为4周或更长,调整剂量时,注意他汀疗效6%效应,即当剂量增倍时,LDL-C 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但药费及不良反应却成倍增长。阿托伐他汀钙通过CYP3A4途径代谢,阿托伐他汀钙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后经胆汁清除,而瑞舒伐他汀钙是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弱底物,参与代谢的主要是CYP2C9,多种药物通过CYP3A4途径代谢,而通过CYP2C9途径代谢的药物相对要少得多,所以阿托伐他汀钙对肝脏的影响会多一些。
记者问:服用他汀类药物,如何进行监测?转氨酶升高就应该停药吗?
王迎春教授:NAFJD患者和其他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一样,发生药物性肝损伤风险及严重性并不增加,但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建议每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如果出现无症状性、孤立性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即使不减量或停药,肝酶亦可恢复正常,加用1~2种抗炎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等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1)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 ULN,且总胆红素(TBil)>2 ULN;(2)ALT 或AST>3 ULN,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发热及皮疹等;(3)ALT≥5ULN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及时停药,密切观察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4)治疗期间出现乏力、排褐色尿时,应及时检测肌酸激酶(CK),血清CK≥5ULN 或疑似横纹肌溶解症时,应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并予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