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价值
2021-01-09蔡杰瑞陈洪
蔡杰瑞 陈洪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将肠道炎症控制在缓解期,维持肠道黏膜愈合状态。目前评价肠道黏膜愈合最直接的方法是内镜检查,但其成本高且有侵入性;而间接检查中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敏感度和特异度仅为50%~60%[1];大便钙卫蛋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但检查费用较高[2]。因此,寻找一种成本较低、易于获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生物标记物作为评估UC活动度的指标很有必要。近年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全身炎症反应标记物[3]。有报道显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全身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4-5]。既往有研究将NLR和PLR与UC的疾病活动度相关联[6-7],但对比评价两项指标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及评估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NLR和PLR独立评估及联合诊断预测UC活动度的价值,以期为临床U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UC患者127例。UC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其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型[8],采用改良Mayo评分系统对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价(评分≤2分且单个评分项≤1分为缓解期。3~5分为轻度活动期,6~10分为中度活动期,10~12分为重度活动期)[9]。根据评分将127例UC患者分为UC活动期组(66例)和UC缓解期组(61例)。UC活动期组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5.7±16.9)岁;UC缓解期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5.2±14.0)岁。其中UC活动期组有21例患者为首次接受激素治疗。纳入同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8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47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8.2±12.6)岁。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方法: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情况、病变范围。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和ESR,并计算NLR和PLR。其中UC缓解期组中首次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首次接受激素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进行收集。
结 果
1.3组受试者实验室检查结果、NLR和PLR比较:UC活动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s-CRP和ESR、NLR和PLR均高于UC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UC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UC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和UC缓解期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首次接受激素治疗的UC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NLR和PLR的比较:治疗后UC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系数、血小板计数、NLR和PL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见表3。
表1 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表2 3组受试者实验室检查结果、NLR和PLR比较
3.UC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PLR和NLR与CRP、ESR和改良Mayo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UC患者的PLR与NLR分别与CRP、ESR及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UC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PLR和NLR与CRP、ESR和改良Mayo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4.PLR及NLR对UC活动度诊断价值的logistic分析:将UC活动期和UC缓解期作为因变量,NLR及PLR取值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Comb=-1.111+0.003×PLR+0.100×NLR。见表5。
表5 PLR及NLR对UC活动度诊断价值的logistic分析
5.NLR、PLR及联合预测因子Comb诊断UC活动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NLR及PLR对于UC活动度的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P<0.05)。计算各指标诊断UC活动度的约登指数,以最大值作为评价准确度指标,当NLR取3.22时,诊断UC活动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和70.49%,当PLR取151.5时,诊断UC活动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6%和50.82%。当Comb取0.4时,计算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709(95%CI0.622,0.786),高于单独使用PLR及NLR评估UC活动度的诊断效能(P<0.05),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见表6和图1。
图1 NLR、PLR及联合预测因子Comb诊断UC活动度的ROC曲线
讨 论
由于UC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不易治愈,临床上需反复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以指导治疗。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机体内白细胞水平改变,全身炎症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时伴淋巴细胞水平相对下降。中性粒细胞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过程,异常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的先天性和适应性信号传导途径破坏会促使UC的发生发展[10]。同时,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诱发肠道慢性炎症,提示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UC活动度。UC患者体内循环常为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有研究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非活动期UC患者[11]。
NLR和PLR相比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独立预测UC的活动度更为稳定和准确,有研究显示,NLR可用于评估恶性肿瘤预后[12]和脂肪肝严重程度[13]。还有研究发现,相比于白细胞计数,NLR更有利于预测急性胰腺炎不良事件的发生[14]。另有多项研究指出,PLR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可用于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银屑病、糖尿病肾病和部分恶性肿瘤等疾病预后[15-19]。PLR还与急性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同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好的评估价值[20]。此外,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作为两项较易获得的血常规指标,具有价格低、稳定性较好等优势,且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NLR及PLR,因此探讨这两项指标与UC活动度的关系意义较大。
表3 首次接受激素治疗的UC活动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NLR和PLR的比较
表6 NLR和PLR诊断UC活动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UC活动期组患者NLR及PLR水平均高于UC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提示这两项指标有助于判断UC的活动度。研究同时发现UC缓解期患者PLR和NL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两项指标对UC的诊断意义不大,其价值更多体现在UC活动期与缓解期的鉴别诊断。目前评估UC患者疾病活动度最常用的手段为改良Mayo评分系统。本研究发现,UC患者的NLR和PLR水平与改良Mayo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外,还与评估UC活动度的常用指标CRP和ESR同样具有较好相关性,进一步提示PLR及NLR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比较了UC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前后NLR及PLR变化,发现接受激素治疗4个月后UC患者的NLR及PLR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提示监测PLR及NLR的变化可为评估UC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PLR和NLR单独用于判断UC活动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和0.667,提示这两项指标对UC活动情况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PLR较NLR能更好地反映UC活动度。本研究将PLR及NLR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转化为参数Comb作为联合诊断因子,发现其对于UC活动度的诊断效能有一定提升。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NLR用于评估疾病活动度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22,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0%和70.49%,与田景媛等[21]的研究结果比较,其诊断界值略高,而检测的敏感度较低,原因可能为纳入人群的选取存在差异。同时我们得出PLR用于评估UC活动度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5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6%和50.82%,与景丽玲等[22]得出的结论类似。
综上,NLR及PLR作为两项低成本、非侵入性且易于获得的指标,对于UC患者临床分期的预测及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将其作为辅助评价手段评估UC活动度,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用药。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样本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偏倚,且样本量较小;此外,由于条件限制,尚未将这两项指标与UC内镜下评分进行比较,需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