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及对策建议

2021-01-09崔志斌薛高尚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超级稻种粮杂交

崔志斌,薛高尚,何 超

(1.桃江县桃花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400;2.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湖南 常德 415000;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 长沙 410005)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为3 000 万hm2,全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型水稻品种[1]。我国从1996 年开始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科研项目,提出了三期高产攻关目标[2]。2010 年,我国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即亩增产一百斤、节本增效一百元),进一步推动超级稻研究和示范推广[3]。近年来,我国超级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7 年底,我国超级稻累计示范推广面积为9 000 万hm2,累计增收稻谷6 000 万t[4]。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已认定超级稻品种总数达197 个,现行有效的数量为133 个[5]。湖南省积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超级稻研究开发,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数据,自2005 年以来,全省累计推广超级稻1 327 万hm2,粮食增产约1 000 万t,超级稻已成为湖南省稳定开展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和进行水稻生产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支撑。

1 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主要工作成效

1.1 品种选育硕果累累

湖南省以两系法杂交稻为突破口,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塑造相结合,着力加强新超级稻种质材料创制和骨干亲本选育,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育成了培矮64S、株1S、陆18S、准S、Y58S 等一大批配合力强的不育系,选育和筛选出了明恢63、R819、R900、R5814 等一批强优恢复系,育成审定了一大批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稻配套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超级稻品种选育新格局,加速了全省水稻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截至2020 年6月,湖南省现行有效的经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有22 个(2006 年:株两优819、Y 优1 号;2009年:陆两优819;2011 年:陵两优268;2012 年:准两 优608、深 两 优5814;2013 年:H 优518;2014年:Y 两优2 号、C 两优华占、盛泰优722;2015 年:N 两优2 号;2017 年:隆两优华占;2018 年:隆两优1988、深两优136、晶两优华占、五优369;2019年:隆两优1308、隆两优1377、Y 两优957、隆两优1212、晶两优1212;2020 年:晶两优1988),占全国现行有效超级稻品种的16.5%。其中,2019 年新确认10 个超级稻品种中,湖南省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有5个,占全国的50%,表明湖南省超级稻选育和推广工作居全国领先地位[6]。

1.2 配套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超级稻的繁殖、制种、栽培、种养模式等生产配套技术的研发力度,专门设立了栽培技术、气象与繁殖制种等技术攻关小组,对超级稻高产机理、理想株型、库源调控、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安全制种气候生态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不同品种类型和生态条件,形成了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和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配套生产技术,制定了两系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为超级稻高产示范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应用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四良”配套技术系统,2014 年在隆回县Y 两优900 的超高产示范攻关中获得了15.09 t/hm2的超高单产[7]。

1.3 种植模式不断创新

湖南省以品种适应性筛选和百亩示范片为基础,针对不同生态区域提出相应的种植模式,既发挥了超级稻品种潜力,又规避了超级稻的区域风险。现在全省主要推广的种植模式如下:一是双季稻区的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的双超模式、超级杂交早稻+优质常规晚稻的早超模式、优质常规早稻+超级杂交晚稻的晚超模式;二是一季稻区的一季超级杂交中稻+油菜(马铃薯)的中超模式;三是在光温条件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区域的中稻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四是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综合种养模式。在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的双超模式中,湖南省配套推广了双季机插等集成技术,实现了“双季双超双机插双过600 kg”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中稻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因省工、省药、省肥和再生稻米质较好等优点,受到各地种植大户欢迎。湘潭县通过开展超级稻+再生稻大规模示范推广,两季纯收入约为27 000 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53.1%,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8]。

1.4 高产攻关迈上新台阶

在袁隆平院士的直接指导下,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超级稻育种产量700、800、900 和1 000 kg/667m2的四期高产攻关目标,创造了多个高产纪录。2019 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湘两优900(超优千号)新组合(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3),超高产攻关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16.35 t/hm2,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第五期目标[9]。

1.5 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通过项目促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在全省范围内精心挑选示范县,着力办好超级稻示范片,层层抓好技术培训,户户落实技术指导,全省超级稻推广面积呈逐年增长态势。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自2005 年农业部启动超级稻品种认定以来,湖南省当年超级稻推广面积26.7 万hm2,平均产量514.0 kg/667m2。2016—2019 年,全省超级稻年平均示范推广 面积达141.5 万hm2,平均产量533.3kg/667m2(详见 表1),2018 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到峰值,为151.5 万hm2, 较2005 年增长467.4%,产量增加18.3 kg/667m2。

表1 2016—2019 年湖南省超级稻推广面积和产量

2 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主要举措

2.1 完善组织保障

为确保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的顺利开展,湖南省以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为组长的省超级稻研究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市、县两级相应设立了超级稻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各市、县的超级稻计划落实、品种筛选、技术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经费方面,省级财政设立超级稻研究开发专项,预算经费为1 500 万元/a,相关市县政府也投入了一定的超级稻财政资金。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研发团队还获得了总理基金的直接 支持。

2.2 实施项目带动

湖南省将超级稻示范推广与粮食高产绿色创建、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工程、“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生产等项目配套实施,把超级稻品种与技术融入到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加速了超级稻推广应用,又提升了各项目实施水平,取得了“1+1 >1”的效果。

2.3 强化技术支撑

在以袁隆平院士为组长的省超级稻研究协作组的带领下,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市、州农科院(所)和种业企业科研团队均是省超级稻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全省超级稻研究工作。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为超级稻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与“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超级稻推广提供技术服务,特别是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进行“定点、定人”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上做到技术服务到户、到人、到田。全省每年举办超级稻技术培训班1 000 场次以上,培训示范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农户5 万人次以上,发放技术资料、技术明白纸100万份以上。

2.4 开展示范推广

全省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办点示范工作,通过选好示范地点、选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办好示范点,以点促面,做到村有百亩片、乡有千亩片、县有万亩区。目前,全省每年建立百亩示范片1 000 个以上,千亩示范片200个以上,万亩示范区50 个以上。有的地方在创办示范片时,还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施肥管水、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机收的“七统一”服务。通过办好示范片,组织观摩学习,让老百姓跟着学、照着干,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有力促进了全省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

3 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全国稻谷最低收购价下滑,以早籼稻为例,2015 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2.7 元/kg,2019 年下滑到2.4 元/kg,降幅为11.1%;另一方面,农资价格却持续上升。在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的两头挤压下,水稻种粮效益微薄,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还可能会亏本,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19 年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较2018 年下降12.2%,就是上述情况的一个典型结果。

3.2 超级稻品种选育有待加强

湖南省现有超级稻品种虽然产量在全国领先,但在品质、抗性、适应性、稳产性等方面仍多有不足,如部分品种存在卖相较差、米质一般的问题,部分品种在抗倒伏方面存在短板,部分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差导致稳产性较低等。应进一步加强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技术创新,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超级稻新品种。

3.3 超级稻示范推广有待深入

一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除省级财政设有少量超级稻研究开发经费外,市县两级并未设有专门经费,仅从相关项目列出一定开支从事相关工作,全省对超级稻示范推广也无专门的补贴和金融支持。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全省超级稻示范推广仍以政府部门项目推动为主,各类种粮主体选择超级稻的内生动力不足,未形成超级稻示范推广的社会合力。部分超级稻品种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育种单位开展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的积极性不高。

4 加快湖南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建议

2005 年以来,湖南省超级稻大规模示范推广项目在全省稻米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湖南省超级稻研究开发工作已进入了新阶段。下一步,要从保障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相结合的角度,促进超级稻产量、品质、效益共同提升,更好地推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4.1 加强宣传引导

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逐年下滑的影响,农户种植超级稻种植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要加强宣传引导,着重宣传超级稻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性和绿色栽培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信任超级稻、选择超级稻,提高种粮大户种植超级稻的积极性和技能水平,促进全省超级稻的推广应用。

4.2 加强新品种选育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相关科研单位、育种企业加快优质高产超级稻品种选育,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是加快优质、抗倒、抗病虫、广适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的选育,改变当前全省优质超级稻品种不多的局面;二是加快适合于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超级稻品种选育,提高超级稻机械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快适合于做再生稻种植的抗倒、抗病虫的高产稳产超级稻品种的选育,促进超级稻再生稻的发展,提升超级稻种植效益。

4.3 加强示范推广

加大各级财政对超级稻示范推广的补贴力度,支持相关农业项目增加对超级稻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投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实施超级稻推广整县推进项目,增强超级稻示范推广效果。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育种企业开展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超级稻与优质稻协同发展种植模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重大配套技术与栽培模式的研究和集成示范。加大对种粮大户推广超级稻的扶持力度,获得更好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收益,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超级稻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超级稻种粮杂交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河南省农户种粮获得感研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至2020 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3 个超级稻品种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