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09蔡明苟菊香宁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体淋巴结发生率

蔡明, 苟菊香, 宁宁

甲状腺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能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降低,造成手、足、口周针刺样麻木或抽搐,多数患者能在6个月内恢复[2]。但是,对于永久性低钙症状患者,则需要长期补充钙剂,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3]。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回顾分析178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78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2例)和未发生组(n=146)。入组标准:①符合甲状腺切除术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②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交流;③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查阅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范围、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否行淋巴结清扫、肿瘤大小等。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生化指标测定,对于血钙<2.1 mmol/L者诊断为低钙血症;PTH<1.6 pmol/L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低于正常值<6个月视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

2 结果

2.1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范围、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例(%)]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发生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为应变量(发生=1,未发生=0),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5项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范围、二次手术、甲状旁腺自体移植、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应变量与自变量的赋值

表3 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切除术是甲状腺手术中的常用术式,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时误切甲状旁腺、影响甲状旁腺血供等引起[5-6]。研究表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6.9%~49.0%,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0.4%~33.0%[7]。本研究178例患者中32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8%(32/178),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手术范围、是否行二次手术、是否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大小有关,提示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影响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均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范围、二次手术、甲状旁腺自体移植、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①手术范围:对于甲状腺全切伴双侧淋巴结清扫患者,手术中切除组织较多,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容易增加手术风险,从而增加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8]。因此,手术前应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②二次手术:多次行甲状腺切除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再次手术容易引起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切口感染率[9];因此,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手术效果。③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手术过程中必须做到细致,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同时,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指导心理评估,消除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④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0]。因此,对于淋巴结清扫患者,应加强监测其生命体征,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⑤肿瘤大小:肿瘤越大,切除的组织越多,甲状旁腺损伤风险就越高,从而增加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另外,体积大的肿物可使甲状旁腺的位置发生改变,容易导致术中误切。巨大的肿物使得颈部大血管、甲状腺主要血管移位,压迫导致甲状旁腺的血供受到影响,致使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11]。

综上所述,手术范围、二次手术、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淋巴结清扫、肿瘤大小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保护甲状旁腺,清扫淋巴结时注意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提高手术精细度,以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自体淋巴结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