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栽培冷藏网技术应用试验
2021-01-09万为民
万为民
(泉州市水产技术站,福建 泉州 362000)
冷藏网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紫菜叶状体的耐干露、耐低温特性,将出苗后的网帘阴干,密封送入冷库中保存,当紫菜发生病害或衰老时,重新换上冷藏网栽培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过程包括苗帘的阴干、入库、冷藏、出库和下海张挂等。目前,冷藏网技术在江苏、浙江等省份的紫菜栽培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海况条件正常的年份,利用冷藏网技术可在一定海区范围内,进行一次采苗、撤换老化网帘、分批养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在海况条件不良以及网帘杂藻大量生长的情况下,可弥补生产损失,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冷藏网技术应用到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栽培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条件优化后[1-3],于2018年正式颁布实施条斑紫菜冷藏网操作技术规范(GB/T 35907—2018),标志着冷藏网技术在我国条斑紫菜栽培中的应用已处于成熟阶段。坛紫菜(Pyropiahaitanensis)的自然生态习性、养殖生物学以及地理分布与北方的条斑紫菜明显不同,因此,两者冷藏网技术应用条件存在明显差别。1977年,谢土恩等[4]初步探索了持续冷藏时间对冷藏网紫菜生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十三个月的坛紫菜苗帘仍可重新恢复养殖,且比当年新采的未经冷藏的苗帘生长快、产量高。但在其后的二三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坛紫菜冷藏网技术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应用研究鲜有报道。直至2007年,陈昌生等[5-8]才又开始在实验室水平深入研究阴干程度、冷藏时间、冷藏温度、冷冻保护液、恢复培养温度等关键因素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坛紫菜冷藏网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2019年李鹏全等[9]在浙江南部海区开展坛紫菜冷藏网技术应用试验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在自然海区的坛紫菜栽培中广泛开展冷藏网技术应用已具备条件。
福建省是坛紫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近年来,受9—10月高温反弹及无风浪天气等因素综合影响,坛紫菜在海区下苗后经常会出现烂菜现象[10],给广大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此外,头茬坛紫菜品质最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产量却较低,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对于广大坛紫菜养殖者来说,如何保持稳产并增加头茬紫菜产量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报导了自然海区坛紫菜栽培过程中应用冷藏网技术的试验效果,同时对应用冷藏网技术栽培的坛紫菜产品进行品质分析,旨在展示冷藏网技术在坛紫菜栽培中的重要价值,为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坛紫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情况
选择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附近围头湾海域开展本试验。围头湾海域浅海区坡度较缓、潮差大、风浪适中,以泥沙底质为主,海水中营养盐含量高,为传统的坛紫菜养殖区。
1.2 栽培方式
采用浮筏升降式养殖方式栽培坛紫菜。浮筏升降式养殖筏架主要由毛竹、桩、浮球、聚乙烯绳等材料搭建,具体如图1所示。每台区长200 m,宽150 m,有45排网帘,台区之间间隔20 m;每排总长75 m,有25节网帘,排与排间隔1 m;每节网帘长3 m,宽1.9 m。
1.3 壳孢子采苗
在农历白露节气过后,当水温下降到29℃以下,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壳孢子采苗。贝壳丝状体苗经流水刺激后运回室内,于2019年9月13日采用循环水方法进行壳孢子采苗,每667 m2投放壳孢子10亿个。
1.4 幼苗培育
涨潮前,将采好坛紫菜壳孢子的苗帘运至暂养海区,以十层重叠方式张挂在浮筏架上,尽量拉平、吊紧。每天出海巡视,检查苗帘是否松动或过分下垂。坛紫菜苗在海区培育9 d分苗,17 d见苗。
1.5 秋苗网
秋苗网作为本试验的对照组,按照坛紫菜正常的生产方式进行栽培。为避免海区张挂时损伤紫菜叶状体,于2019年9月22日直接将秋苗网张挂到浮筏上栽培,此时尚未见苗,藻体长度大小为0 cm。当年10月26日,紫菜叶状体生长到26~28 cm时,采收秋苗网头茬紫菜。当年12月18日,采收秋苗网三茬紫菜。
1.6 冷藏网
冷藏网与秋苗网同时开展壳孢子采苗,未分苗,一直以十层重叠方式张挂在海区。当叶状体长度生长到(3.75±1.37)cm时,将网帘收回岸上。按以下过程处理。
1.6.1 阴干
参照陈昌生等[5]、翁琳等[6]的方法,将收回岸上的紫菜苗帘,在阴凉通风处阴干至苗表面有白色盐结晶,用手拉具有弹性为止。
1.6.2 入库冷藏
于2019年10月23日,将阴干后的网帘立即装入双层聚乙烯塑料袋中,每袋放25张苗帘,封口用尼龙绳系紧。聚乙烯塑料袋放入大的纸皮箱中,用胶带密封。做好标记后,堆垛在(-20±2)℃的冷库中,冷库控制恒温。
1.6.3 出库和下海
于2019年11月11日,海区水温降到21℃,此时冷藏网已在冷库中冷藏19 d。将冷库中的冷藏网取出,解冻,出海张挂栽培。
1.6.4 冷藏网紫菜采收
2019年11月30日,紫菜叶状体生长到26~28 cm时,采收冷藏网头茬紫菜。
1.7 总氮和总磷检测
于2019年9、10、11、12月,每月采集养殖海区水样,检测养殖海区水质总氮和总磷含量。
1.8 藻体长、宽和厚度测量
用尺子测量藻体长和宽,用游标卡尺测量藻体厚度。
1.9 坛紫菜品质分析
1.9.1 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测定
分别采集冷藏网头茬、秋苗网头茬和秋苗网三茬坛紫菜作为样品,测定各坛紫菜样品中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参照史修周等[11]的测定方法。
1.9.2 粗多糖含量测定
分别采集冷藏网头茬、秋苗网头茬和秋苗网三茬坛紫菜样品各100 g,测定各组坛紫菜中粗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676—2008中的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1.9.3 氨基酸含量测定
分别采集冷藏网头茬、秋苗网头茬和秋苗网三茬坛紫菜样品各50 g以上,测定各组坛紫菜中天门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脯氨酸(Pro)等16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参照陈胜军等[12]、陈人弼[13]的测定方法。
2 结果
2.1 产量
秋苗网头茬坛紫菜平均每667 m2产162 kg鲜菜,冷藏网头茬坛紫菜平均每667 m2产342 kg鲜菜。冷藏网头茬紫菜产量比秋苗网增加了111.11%,见表1。
2.2 藻体长、宽和厚度
冷藏网头茬紫菜:平均藻体长为(28.10±6.25)cm,藻体宽为(0.95±0.31)cm,藻体厚为0.047 mm。
秋苗网头茬紫菜:平均藻体长为(27.52±5.78)cm,藻体宽为(1.02±0.42)cm,藻体厚度为0.048mm。
秋苗网三茬紫菜:平均藻体长为(22.46±10.71)cm,藻体宽为(4.60±2.56)cm,藻体厚为0.051 mm。
表1 冷藏网与秋苗网头茬藻体长、宽、厚以及产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length,width,thickness and yield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2.3 总氮和总磷
养殖海区水质总氮、总磷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养殖海区的总氮、总磷含量从9月到12月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此时养殖海区的营养盐在不断增加。特别是9月到10月,养殖海区的总氮含量增加了142.41%,总磷增加了92.72%,上升幅度非常大,促进了坛紫菜的健康生长。利用Pearson相关关系去研究总氮和总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总氮和总磷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04(P=0.005<0.01),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2 养殖海区总氮、总磷含量Tab.2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phosphorus in aquaculture area
2.4 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
各组紫菜中叶绿素a(Chl.a)和藻胆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冷藏网和秋苗网头茬紫菜的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总和相差不多,秋苗网比冷藏网略高,但是均明显高于秋苗网三茬紫菜的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关系去研究冷藏网头茬与秋苗网头茬、秋苗网三茬之间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的相关关系,冷藏网头茬与秋苗网头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78(P=0.022<0.05),冷藏网头茬与秋苗网三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87(P=0.013<0.05),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叶绿素a、藻红蛋白(PE)、别藻蓝蛋白(APC)和藻蓝蛋白(PC)在三组紫菜中的组成比例一致。
表3 冷藏网和秋苗网坛紫菜中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chlorophyll a and phycobiliprotein in Pyropia haitanensis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mg/g
2.5 粗多糖
各组紫菜中粗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和图2,可以看出秋苗网头茬紫菜粗多糖含量略高于冷藏网头茬紫菜。不论是秋苗网还是冷藏网,头茬紫菜中粗多糖含量均比三茬紫菜高。
表4 冷藏网与秋苗网坛紫菜粗多糖含量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rud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 Pyropia haitanensis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2.6 氨基酸
冷藏网头茬、秋苗网头茬、秋苗网三茬紫菜16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冷藏网头茬16种氨基酸含量总和最高,明显高于秋苗网头茬含量,提高了38.98%。秋苗网头茬和三茬紫菜中16种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多,但头茬比三茬略高。
表5 冷藏网与秋苗网培养坛紫菜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16 amino acid content in Pyropia haitanensis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g/100 g
3 讨论
3.1 冷藏对紫菜产量的影响
冷藏对紫菜的存活和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国内的许多研究[1-4,9]证明经冷藏的紫菜苗生长快、产量高。影响冷藏后紫菜存活率和生长的关键因子,包括苗帘阴干程度、冷藏温度、冷藏时间、恢复培养温度等。随着坛紫菜冷藏时间的延长,其冷藏后的成活率逐渐降低。陈昌生等[5]的研究表明,坛紫菜叶状体干露至含水率为10%~15%后直接培养,其成活率在99%以上,增重率与未经干露的相比无显著差异。翁琳等[6]的研究表明,冷藏温度在5~20℃之间,随温度降低,坛紫菜冷藏后的存活率升高。此外,冷藏后恢复培养的成活率也与温度有关,在17~29℃温度范围内,当温度低于23℃时,经冷藏的紫菜苗恢复培养成活率可达100%,20℃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高。李鹏全等[9]在自然海区中开展坛紫菜冷藏网技术应用试验,结果显示冷藏网头茬紫菜的产量比对照组增加了9.4%,起到了较好的增产效果。本试验在自然海区的坛紫菜生产中,当紫菜苗叶状体长到3.75 cm时,将苗帘阴干处理后放入-20℃冷库中储备,经过19 d的冷藏后,将冷藏网重新张挂到海区恢复养殖获得成功。与传统的秋苗网相比,冷藏网头茬紫菜产量显著提高,增加了111.11%。产量提高与冷藏网经过低温、干露等环节处理,从而杀死苗帘杂藻、淘汰弱苗,提高了紫菜苗种质量有关。本试验头茬紫菜产量与李鹏全等[9]的试验相比增幅较大,可能与附苗密度和苗帘的冷藏时间较短有关。冷藏网头茬紫菜增产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下海时间节点的选择。2019年11月,养殖海区水温下降到21℃,达到冷藏网下海的适宜温度,此时出库下海有利于提高冷藏后紫菜苗的存活率。同时,养殖海区的氮、磷含量也在持续上升,为坛紫菜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每年11月,闽南地区的前二茬坛紫菜已收获完成,三茬以后的坛紫菜因品质较差导致价格下降很多。但是,此时海区的水温和水文条件却非常适合坛紫菜的生产。因此,为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生产上可以在一次采苗后,利用冷藏网技术储备苗种进行分批养成,从而增加头水优质紫菜产量,提高坛紫菜养殖效益。
3.2 冷藏对紫菜品质的影响
叶绿素、藻胆蛋白、粗多糖以及氨基酸含量一直是评价紫菜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1,11-13],紫菜中叶绿素含量与生长速度有较大关系,在不同种群和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受年龄、生长率、光照和营养条件影响。藻胆蛋白是紫菜中天然的光合作用色素,可分为藻红蛋白(PE)、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三大类。在坛紫菜不同生长期,藻胆蛋白的含量由初期到盛期基本不变,到末期大幅减少。藻胆蛋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既可作为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化妆品、燃料等工业,也可以制成荧光试剂,用于临床医学诊断和免疫化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紫菜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药用价值,如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抗炎、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但其含量由于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季节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紫菜中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出前期高、后期低的趋势。马家海等[1]的研究表明,同期生产的条斑紫菜品质冷藏网明显优于秋苗网,叶绿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多于秋苗网紫菜。本试验中冷藏网头茬紫菜中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秋苗网,这可能与冷藏网下海时海区氮、磷含量高,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有关。在李鹏全等[9]的试验中,冷藏网头茬紫菜的蛋白质含量也比对照组高,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头茬紫菜中粗多糖、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指标,冷藏网比秋苗网略低但总体相差不多。与三茬紫菜比较,不论是冷藏网还是秋苗网的头茬紫菜中,氨基酸、粗多糖、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指标均明显较高。由此可见,应用冷藏网技术可以提高坛紫菜中16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且其他品质指标未出现下降,对坛紫菜的提质增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