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暂停,思考——量子画廊访谈

2021-01-09杨天渡YangTiandu

当代美术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艺博会个展藏家

杨天渡 Yang Tiandu

量子画廊李翔伟个展“爱 你有罪。”展览现场2020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2020年初,因疫情原因美术馆、画廊等展览空间被迫关闭。量子画廊于1月底开始闭馆,直到5月12日才重新对外开放。如果没有发生新冠疫情,2020年上半年量子画廊的原定计划是怎样的?

杨天渡(以下简称“杨”):我们画廊受影响最大的是海外艺术家这部分。量子画廊成立的一个使命、初衷,就是希望把海外的一些新兴的艺术家、新的艺术形式引入国内。我们上半年原本有很多外出的计划,包括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引入一些新的海外艺术家,这些计划全部被迫取消或者推迟。下半年几个海外艺术家的展览计划也都没有办法进行,因为艺术家没法进来,运输难度也很大。我们只能把目光投向国内,暂时只关注于国内的艺术家群体。

当:在展览空间无法开放的3个多月时间中,量子画廊做了哪些工作?

杨:我们画廊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代理艺术家的名单还需要继续扩张。这方面我们还不太饱和,所以一直在寻找有没有新的艺术家可能在未来达成合作。那段时间团队在家办公,把精力更多地花在搜集和整理艺术家资料这个方向上,包括对艺术家作品的梳理。那段时间没有太多外向性的工作,更多是对内的。

当:2020年上半年,全球范围的线下艺博会都处于停摆状态,只能以线上展会的形式与观众和藏家见面。对部分画廊来讲,线上销售开拓了新的业务方式,如高古轩画廊的Artist Spotlight在线活动,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也有部分画廊认为与藏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更为重要。量子画廊作为新成立的年轻化画廊,对先锋性的艺术家和作品较为关注,吸引的藏家群体是否相对年轻?对于线上销售和艺博会的线上展厅抱有怎样的态度?之后是否会考虑拓展相关的业务?

杨:我觉得线上平台可能更适合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艺术家。比如藏家在网上看到一位知名艺术家新作的图片,因为见过他以前的一些作品,或者对这位艺术家比较熟悉,所以能很快地反应和判断这件新作品的品质。如果纯粹当作一种商品展示,我觉得线上呈现没有问题,而且据说国外的一些线上艺博会反响都还不错,像巴塞尔艺博会的线上展览,画廊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本身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大家都很熟悉。

我们画廊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我们带来的艺术家都相对年轻,艺术形式上更加新颖,需要通过展览的形式让观众在现场感受他们的作品。我觉得目前包括VR展厅的方式,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呈现一整场展览。因为如果只是看到单件的作品,其实很难让观众很深入地去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线下呈现还是比线上的更加重要。

我们之前参与过北京当代艺博会的线上平台,但也只是作为一种尝试,我觉得大面积地实施还不太现实。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好的形式,通过线上的方式来推广和呈现我们艺术家的作品。

当: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目前都无法准确估量,无论是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甚至是国际关系方面,2020年将成为历史中重要的一年。量子画廊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是如何应对的?

杨:我们是2019年年中成立的,到2020年初其实才经历了半年时间。在画廊正式开幕之前,我们重点准备了在画廊空间的两场展览和两场艺博会,后面的展览计划其实都还没有想得特别具体。年初因为疫情,反倒给了我们喘一口气的时间,去思考到底要做什么,调整一下未来的方向。疫情期间强制关闭展览空间,对我们来说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是平常,我突然把画廊关几个月是不太现实的,可能外界会觉得我们画廊是不是关门大吉了。但因为我们成立不久,没有那么大的经营压力,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当然影响也不都是正面的,但至少没有那么的负面。

量子画廊陈抱阳个展“未被证伪 皆是科学”展览现场2020

下半年我们紧锣密鼓地连开了两三场展览,其实得益于上半年的思考,我们更加知道想要做什么。

当:艺博会对画廊的销售成绩占据着不小的比重,对于年轻画廊来讲,也是与更广大的藏家群体面对面沟通的重要平台。今年量子画廊计划参加哪些艺博会?在参加不同的艺博会时,对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杨:2019年的我们刚成立不久,就参加了两场艺博会。当时我们在ART021做了一个群展,因为带去的每位艺术家只有一两件作品,呈现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所以2020年,在西岸艺博会我们采用了个展的形式,在ART021的展位也只带去了三位艺术家,这次的效果就非常好。我觉得如果我们呈现的作品相对比较新兴,就要把艺博会的展位当作画廊展厅来做个展,效果会好过群展。因为藏家和观众需要一个现场展览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艺术家的作品。

2019年我们还参加了西岸艺博的xiàn chǎng单元,带来了德国艺术组合Quitessenz的公共艺术作品,效果很好,也促成了在2020年Quitessenz在北京有一个非常大的公共项目落地。

今年我们本来计划再拓展一下艺博会的版图,考虑过去深圳、北京、香港。但因为疫情的关系,这些外地的艺博会我们今年都没有参加,毕竟相对来说,参展的难度和成本还是要高一些。但是这些艺博会我们都有去看,还是在持续观望。如果明年有机会的话,也可能向外地的艺博会尝试一下。

今年上海的两场艺博会——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和ART021我们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作品销售情况非常好。可能因为有购买力的藏家们憋了一年时间,看到好作品更愿意出手,天时地利。

当:由于跨境运输和人员出国的难度、成本增高,2020年参展国内线下艺博会的国外画廊数量缩减,不少艺博会与往年相比总参展画廊数也有减少。在您看来,这对国内本土画廊来说,是否是新的机遇?

杨:我觉得艺博会还是需要氛围,其实国外的画廊和他们带来的作品本身也能够吸引更多藏家来到艺博会现场。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对整个艺博会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虽然大家在艺博会里存在竞争,但是我觉得如果有更多、更好的画廊共同参与,形成更专业、有热情的氛围,对整个艺博会的效果来说是更好的。目前上海的艺术氛围已经非常国际化了,就算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不带进来,大家也还是以国际的审美和标准去考量作品的,藏家已经具有了自己的判断。我觉得国外画廊的缺席给国内画廊带来的优势并不会那么的明显或者直接。

况且量子画廊原本的定位也是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去发展的。国外的艺术家要想在国内获得认可,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国内艺术家也好,国外艺术家也好,作品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做得到不到位,现在大家都会有一个横向的比较。所以我觉得国外画廊的缺场与否,对本土画廊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当:疫情的爆发,给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日常生活的差异化和病毒的肆虐,使不少艺术家重新思考生命的主题,以及异常化的生活方式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在您和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中,您认为他们的创作是否发生了新的倾向和变化?

杨:我觉得创作主题方面受到的影响不是太大。尤其对国内来说,整体感觉疫情是一个阶段性的事情,不像国外很多地方,疫情的影响可能会非常长久,可能也是因为国内控制得比较好。国内的艺术家们对疫情当然也有关注,但并不是全部,至少我们接触的一些艺术家,还是在坚持他们一直以来探索的主题,不会因为疫情的关系改变了创作的方向。

但反过来说,因为上半年不能出门,频繁参加展览的机会变少了,艺术家们创作密度也变高了。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艺术家的作品产出可能会比往年更多,或者说品质更高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艺术家创作的力度我觉得比往年要高。

量子画廊陈抱阳个展“未被证伪 皆是科学”展览现场2020

当:艺术界的跨国合作已十分常见,来自不同国家的策展人、艺术家可能因为一场展览相聚在一起;跨国驻留对于艺术家来讲也较为普遍。在疫情的冲击后,您认为未来艺术界的国际合作是否会产生新的形势或变化?在国际线下社交还未完全开放的当下,国际合作该如何展开?

杨:像我们这次西岸艺博会呈现的艺术家周蒙,是长期居住在伦敦的艺术家。今年他在上海斯沃奇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进行了驻留,带去西岸艺博会的作品都是他在驻留期间创作的。

驻留的方式我一直都比较喜欢,其实2019年我们也会让艺术家在国内驻留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进行一些创作。让艺术家能够到当地来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了解以后作品要面向的群体,也可能让艺术家在新的环境里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创作激情。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现在很难展开。包括比如说我们要出国去看艺术家的作品、走访工作室,都会受到影响。目前我还没有想到非常好的解决方法。线上会议或者电话沟通我们一直都在做,跟我们的几位海外艺术家也都一直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沟通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想真的看到作品,或者说驻地的项目,暂时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如果是大家相对比较陌生的艺术家在国内做展览,艺术家本人不能到场跟其他的艺术机构、策展人在当地交流的话,那这场展览的意义也不是非常大。这方面对我们影响确实很大,我们对海外艺术家这方面的计划现在只能是暂时搁置的状态,如果明年疫情的情况好转的话,希望明年下半年能够实现一些这方面的展览。我也很期待,如果同行们有好的建议或解决方案,我也可以参考一下。

猜你喜欢

艺博会个展藏家
藏家之友
杨海固个展:浮现
一分钟台北:欧文·沃姆个展
艺博会“围城”背后的城市战术
展览纪录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大北方”杨光个展亮相爱慕美术馆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