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环境决定下的风景与尺度
——英国、荷兰、意大利园林对比与例析

2021-01-09潘延宾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尺度花园园林

潘延宾

(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湖北 武汉 430025)

1 引言

地理环境决定论影响深远。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等人都曾论证过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是明确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学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在其之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在《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地理园林与欧洲园林发展关系密切。众所周知,欧洲诸国的古典园林都发源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曾经在古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比如见于记载的尼禄皇宫及留下实物的哈德良离宫。塔西佗、李维、老普林尼、小普尼林的作品中都多有谈及古典园林的盛况。在文艺复兴后,意大利台地花园在古罗马园林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并影响了西欧诸国。但在其后的几百年,各国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代表性较强的如法国的凡尔赛式园林,英国的自然风致园。直到近现代的城市公园兴起,各国的园林形式仍然受到其地理环境的极大影响。

笔者尝试从地理环境所引起的园林尺度差异结果,对西欧英国、荷兰、意大利的园林进行实例考察,剖析不同地理环境下所造就的自然风光、风景园林。

2 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

英国、荷兰和意大利虽同处欧洲西部,但地理位置和气候各异,这也造就了不同感受的自然风景和园林。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的文化差异,对园林风景尺度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2.1 英、荷、意三国地理环境比较

英国是一个丘陵国家,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纬度很高,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也因此广泛引种世界各地的植物作为观赏和造园使用。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西、北濒临北海,面积只有4万km2,全境为低地,1/4的土地海拔不到1 m,1/4的土地低于海面,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个非常平坦、四季温度均匀、降雨量也比较均匀的国家。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与北非的埃及、突尼斯隔海相望。气侯比较炎热,主要以山区为主,在欧洲属于比较炎热的地区。因山地多为火山造就,土壤厚度较小,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只有东北部的波河平原农业较为发达。

2.2 英国、荷兰、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对比

英国以缓坡地形为主,视觉展开面很大,田园风光以大片起伏的牧场或农田为主,间或有小片的落叶树丛。荷兰以平地为主,主要是平坦的牧场,直线比较多,通常喜欢使用运河或者排水渠将方形的地块分隔开来。意大利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的山坡上有大面积的葡萄园、橄榄园,建筑周边通常有笔直的柏树和开展的伞松树。管理粗放的地方会有大片的野花。

由于地形不同,地表风景的展开面有明显的差异,水平目力可及的范围差异颇大,英国是最舒适的(图1),荷兰最平坦、最单调(图2),意大利地形最为陡峭和丰富,但有时视野会为山野所阻隔。就植物构成而言,意大利常绿植物较多,主要有伞松、丝柏、月桂、冬青栎、橄榄、地中海荚蒾等,有时候有大片的葡萄种植园;荷兰和英国落叶树较多,且多数植物较为耐盐碱,常见有椴树、夏栎、栓皮槭、欧亚槭、挪威槭、钝裂叶山楂、欧洲接骨木、欧洲七叶树、荷兰榆等。由此,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植被景观。相较于荷兰,英国人更喜欢使用园艺植物,即使在自然林地中,也会使用树形或者叶色异于野生植物的“紫叶”欧洲山毛榉、“紫叶”挪威槭、“塔型”欧洲鹅耳枥或者“密枝”夏栎等。而荷兰因为国土进深小,有更多的耐盐植物如芦苇、黄菖蒲等。

图1 英国自然风光

图2 荷兰自然风光

3 关于园林尺度的常见理论

欧洲造园历史上,古罗马很早就开始研究空间与尺度,这一点从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中可以证明。到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建筑师和造园师、艺术家开始更加关注比例,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关于完美人体比例的阐述,阿尔伯蒂的《建筑四书》对空间尺度和视觉关系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其著作《外部空间设计》中进一步提出了十分之一理论及外部空间模数理论。

3.1 距离(D)与高度(H)的比例理论

D/H比例与空间围合感。D/H为1~2,被大部分建筑师和园林师认为是围合感较好的空间类型。欧洲的街道和广场,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大量应用,而D/H小于1的情况,在中世纪的街道中较为常见,因显得较为闭塞,受到人文主义设计师的批评,在文艺复兴后较少使用。D/H等于2左右是园林设计师更喜欢使用的,因为能看到景物的全貌,形成较为完整的画面。

作为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熟人交流空间时经常引用D/H以确定空间 的大小及使用人群的数量,实际上适用意义不大。

3.2 十分之一理论和外部模数理论

十分之一理论:将室内适宜的空间尺度放大至8~10倍,认为21.6~27 m(包含21.34~24.38 m可以互相看清对方脸的距离)可以创造出舒适亲密的外部空间。这是一个可以参考但不是普遍适用的理论,如对于某些构筑物如台阶之类,就不可以套用。

外部模数理论:以20~25 m作为重复变化的节奏,能很好地看到细节,又因不断变化,使视觉很丰富,在大空间中可以打破单调感,令其生动起来。

芦原义信认为,上述两个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室外空间的设计种,如小型广场的尺度确定,建筑外立面的节凑变化,大型场地的铺装和高程变化等。

4 欧洲著名园林的尺度比较与解析

4.1 恢弘的尺度——君主或者领主的园林

4.1.1 哈德良离宫(VILLA ADRIANA)

位于距离罗马城24 km的蒂伏里,是罗马帝国第十四位皇帝哈德良皇帝的寝宫,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园林,总面积超过300 hm2(图3)。整个别墅建筑中最主要的元素是水,里面修建了很多复杂的水系统,包括长条形的水池,包括运河、水花园。哈德良皇帝被认为是罗马历史上最有修养的帝王,一生几乎走遍了帝国的各个角落,回来后在罗马城修建了庞大的宫苑,其中的很多花园和建筑都是模仿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皇帝去世后,因为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和花园都已经荒废。目前意大利政府还在挖掘和修复该遗址。但参观起来,人们仍能感受到当时帝国的辉煌和财力。

图3 哈德良离宫鸟瞰

由入口停车场进入宫苑,是一条宽阔的林荫道,两侧是繁盛的橄榄树林,透过树梢能眺望到远处山腰上的小城蒂伏里。在文艺复兴时期,该地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受到权贵们的青睐,纷纷在此营造别院,直至如今,这里仍是名园荟萃之地。

五彩双柱回廊园(PECILE)是哈德良皇帝饭后散步的地方,处于整座离宫别墅的中心位置。回廊长429 m,为内外双层,以方便夏季和冬季的使用。9 m高的院墙围合了长200 m、高100 m的方形庭院,庭院中间为鱼池。鱼池是供离宫养殖食用鱼类的地方,而其四周的环形马车道是皇帝在此举行马车比赛的地方。正中巨大的拱门作为入口,内部设计有亭子、廊架。

在离宫南部的尽头,还有模仿坎奴帕斯运河(尼罗河的分支)的埃及运河景点,运河北侧的端点结尾为一个弧形的券廊。旁边的神像模仿自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运河两侧历史上建有拱廊,是皇帝举行宴会之地。两厢一侧较为平坦,与周边的建筑连接,另外一侧则有一个陡坡,坡上是一排高大的地中海伞松树,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生机盎然。

哈德良离宫是西方别墅的典范,一直是后世研究和模仿的对象,为后世欧洲的造园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模板,直接影响并促进了文艺复兴早期园林的建设。

4.1.2 布伦海姆宫( BLENHEIM PALACE )

位于牛津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始建于18世纪初,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第六世公爵的孙子,也有人称之为丘吉尔庄园。因时为马尔伯勒伯爵的约翰·丘吉尔在英法战争中的卓越战功,安妮女王褒奖,升为公爵并赐予领土建造宫殿和庄园,它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建筑。主建筑由著名的建筑师约翰·凡布高(John Vanbrugh)设计,被认为是现在英国最正统、最好的巴洛克式建筑。

最初的园林由亨利·怀斯设计,是一座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主宫殿气势巍峨,延伸出一条宽阔的林荫道,两侧分别列植两排高大的椴树,轴线的端点是高大的纪功柱,主人约翰·丘吉尔高高站立其上。18世纪中期,英国自然风景造园师“能人朗特”对园林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成为一座自然风景园(图4)。把原来的台地改成自然的缓坡,将水体改成不规则的湖泊,原有的堤坝则改为自然的瀑布,在湖泊的中间堆土为岛,岛中间种植竖向线条的植物,强调与平直水面的对比。将府邸周边的规则式花坛基本保留,对周边的规则林地进行了风景化处理,采取典型的树丛点缀于广袤草地的做法,并且大量种植园艺植物和外来树种。

图4 布伦海姆宫鸟瞰

布朗追求极度的纯净,不喜欢各种建筑和构筑物。目力之所及,不允许有村庄和农舍,不允许主建筑旁边有菜园、杂物院、下房、马厩,主建筑旁甚至不允许种树,只精心维护那一方草坪,简洁而开阔。这也造成了当时英国园林中只有形单影只的府邸和树丛伫立在乡下宽阔的草地之上,羊群有时候走过草地。但服务于贵族们的仆人则居住在远离庄园的村庄里,为许多当时的文人所不耻。

4.2 不宜的尺度——设计与选址失当的园林

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S)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执政的美迪奇家族所拥有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园林。但其在园林史上却少被提及,因为它的设计和尺度在当时文艺复兴台地园中代表性不强。它在佛罗伦萨西南隅,占地60 hm2,属于贵族园林,始建在1549年,附属于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碧提宫,是文艺复兴时期中期的花园。

波波里花园依山而建,靠近城市的小入口和碧提宫都与城市的高程相若,两个轴线都是陡峭的坡度。主轴是一条巨大的林荫道,两侧种满了高大的丝柏树(图5)。入口附近的椭圆形水池尺度夸张,无论从何角度都不能完整地组成可视的完整画面。主轴的丝柏树下漫步的人群需要不停地停下来休息,因为坡度实在太陡太长。小的园路两侧是高大的地中海荚蒾和月桂的高篱,D/H远大于1,因此显得格外闭塞不适。主要建筑碧提宫在横轴的末端,旁边是卵形的广场,广场四周布满了壁龛和雕像,尺度的设计也是不能观其全貌的。每级的平台都是非常陡峭的,中间较为平坦的地段则种植果树。在最高点可以远眺郊区的自然风光,中间的平台上可以看到佛罗伦萨古城,远远观看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和85 m高的乔托塔。

图5 波波里花园全景

4.3 失去的尺度——因维护不当而空间发生变化的园林

艾斯塔别墅(VILLAD’ESTE)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别墅,由建筑师维尼奥拉的弟子李高利欧设计,后来陆续由各个时期杰出的建筑师做一些小的补充。

园林主要的轴线是以建筑为中心的纵轴,横向的主要轴线有两个。第一个横轴一端是一个喷泉,下面就是整个园林最精彩的部分——百泉路(图6),两侧有小罗马与蛋形泉。蛋形泉是一个弧形的喷泉,像鸡蛋的形态,故名。其上端是模仿山峦的假山,其中间是先知像,右手牵着天童,两侧各有一个河神像,代表流经此地的两条河流。另外一侧是称作“小罗马”的平台,在平台上有7个罗马比较著名的建筑模型,包括大角斗场、第度凯旋门、卡比多山。从平台上可以俯瞰广阔的罗马郊区,远望罗马城。

图6 埃斯塔别墅的百泉路

园林的原址本来是地形非常陡峭的山坡,并不适合造园。红衣主教伊伯里多为了讨一个名字上的吉利,选中了这个名为“大欢乐谷”的地方。花园完成以后,层层的平台之间,都有坡道相连,但因园林的尺度并不大,每层之间的坡道不长,而且有防滑的处理,两侧的栏杆上则是潺潺而下的溪水,行走其间,使人心神摇曳。台地之间的高差以绿篱隔壁,避免游人产生高度变化带来的畏惧感。溪水最终汇集到模仿以弗所“阿尔特弥斯神庙”月亮女神的喷泉,以象征乳汁的形式喷涌而出,象征大地的丰饶和对众生的养育。著名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曾在此小住,留下了几首著名的钢琴单曲,如《埃斯塔别墅的喷泉》《埃斯塔别墅的柏树》。

从园林早期的图纸来看,视野开阔,没有太多闭塞的地方,在顶部的台地上,整个园林能一览无余。然而300年的沧桑岁月,改变了园林的外貌。原有的柏树已经郁郁苍苍,而底部的花坛长满了野生的冬青栎。只有沿着主园林有依稀的视线。所以说,随着视线的改变,这座优美的文艺复兴中期花园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尺度。

4.4 亲切的尺度——小体量的园林与花园、街道

欧洲的许多街道和城市与日本京都一样,保留着其古典时期的结构。没有太多高大的建筑,街道的宽度都较为狭窄,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的人文主义关怀。尤其是托斯卡纳山区的许多城市如佛罗伦萨、锡耶纳、皮斯托亚、比萨等,像意大利的卡斯特罗庄园,荷兰的莱顿居住区、羊角村,以及庭院式道路等。

4.4.1 卡斯特罗庄园

该庄园是文艺复兴中期的园林,位于佛罗伦萨古城东北侧的山脚下。其主建筑直面城市主干道,为了使人们能在合适的视角欣赏主建筑的外立面,其前方有一个很大的弧形草坪,车辆必须停在这里,人也不得不驻足于此。设计师刻意使人站在草坪之外距离建筑高度两倍的地方,以获得完整的视野。

主建筑后面就是这个小巧的花园,由16个方形花坛和8个长方形小花坛组成第一级花园,稍微有坡度和台阶的变化,比较适合闲庭信步,徜徉其中。16个花坛中间是一个喷泉雕塑,主题是大力神战胜安泰俄斯的传说。花坛之中原有的模纹花坛已经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宿根花卉和大量盆栽的各类柑橘。花园的尽头是淡黄色的挡阻墙,两侧设有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了花园后方的林园。林园中遍植各种树木,以冬青栎为主,有水景、雕塑和适合闲谈的小场地和凉亭,是一个适合与三五友人攀谈散步之所。林园的漫步道两侧以矮篱围合,空间亲切宜人。

4.4.2 羊角村

羊角村是近年中国游客赴荷兰旅游的网红村落。因历史上居住在此地的泥炭工人挖到了山羊的化石而得名。整个村落被水系分隔成很多独立的小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一个独立的带有花园的住宅,建筑的屋顶使用当地传统的芦苇杆,保留了历史上的原貌。大部分的花园都有精细的打理,种植有金色的美国皂荚、各类杜鹃和海棠等,每年绣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游人如织。中间的小河之上,有许多游客在河中任意泛舟,欣赏两岸的花园。步行的游客则可以跨越古朴的小桥。累了则可以坐下来喝着咖啡沐浴阳光。

4.5 舒展的尺度——空间多变的现代公园

冯德尔公园(VONDELPARK)建于1865年,是阿姆斯特丹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占地47 hm2。它跟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通过水系隔开,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公园内部的景色,在视线上跟城市融为一体。公园西部的岛屿是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用水面隔绝,游客难以进入。中东部以树林草地为主,以树林和水面分隔空间。漫步其中,游客能时而看到有缓缓而流的小溪和喷泉水景,情侣或家人在草地上聊天;时而面向开阔的水面和草地,成群的年轻人在草坪上正晒着太阳。公园的尽头有文学奖冯德尔的雕塑,隔水面与博物馆和整座城市融为一体。

5 结语

随着文化的融合和城市化的进展,园林的地域风格特征已经不再像古典时代那么显著。而都市人对自然和乡村的渴望,是园林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各国受不同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影响,园林在外貌上还是会体现出各自的不同。

猜你喜欢

尺度花园园林
论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夜晚的花园
宇宙的尺度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