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的巴人图腾视觉化与活态化传承研究

2021-01-08马啉姜龙

工业设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

马啉 姜龙

关键词:巴人图腾;视觉化;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2-0126-02

近年来,随着视觉新技术的发展与融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图腾文化的视觉化如何能够更好的发展与传承,其中也包括展示中华文明的巴人图腾。巴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图腾的传承保护,使巴文化得到宏扬,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中国图腾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巴人图腾展现出的民族文化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此外,巴人图腾在民族文化中也可求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巴人图腾的形式构造也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气质,从而以生生不息之力进行着文化的传承,进而影响图腾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巴人图腾的活态化传承需要结合多维视觉化,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巴人图腾成为“活的艺术”。

1巴人图腾概述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1]。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2]。也就是说图腾是一种文化象征,而巴人图腾是巴人在其生活居住的范围内逐渐形成的文化创造与传承,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因此史学者们称之为巴文化。根据先行研究和查阅资料发现,蛇、鱼、鸟、虎等都属于巴人图腾,不同图腾代表了巴人不同的部落,也代表了巴人发展的不同阶段[3]。在母系氏族社会初期,巴人图腾以龙蛇为主;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时期,出现了白虎次生图腾;而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又随着巴族的不断发展,图腾崇拜也产生了衍变,因而出现多层次的图腾崇拜。这种多层次图腾崇拜,并不会因为一层次衍变为另一层次,前一层次的图腾崇拜就消失,而往往是多种层次的图腾崇拜并存[4]。随着时代的变迁,巴人图腾作为巴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要素,便于当代人了解巴文化的历史、民族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巴人图腾视觉化表现方式

图腾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视觉文化的必然表现。当人类把视觉的造型与原始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图腾就产生了[5]。法国人类学家雷纳克(S·Reinach)在1900年出版的《图腾崇拜的规则》中,对图腾视觉化定义为:“许多民族在他们的旗帜和武器上用动物的形象作标志,而人则把图腾动物的图形或描绘或用鲸墨(tattooed)的方法画在自己身上”[6]。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图腾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进行划分,分成三个形式。首先,图腾是具像的,图像包括动物、植物或其他的一些人们视野中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原始人在信仰中把其视为图腾;其次,图腾是抽象的,如图案、花纹、花边装饰等,在中国的彩陶文化中,存在着图腾文化的背景,都是古代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综上所述,巴人图腾作为诠释图腾的一种也可以进行可视,并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逐渐的形成视觉化。因此,文章将巴人图腾的视觉化表现方式归纳为如下。

2.1巴人图腾视觉元素动态化

当下视觉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非照搬照抄,是基于巴人图腾视觉元素中的文字、图像等元素通过立体建模等手段以动态化的方式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为巴人图腾设计作品的传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2巴人图腾多元信息化传递

在信息传播日新月异的多元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视觉化形式提供了更多丰富的手段,也为巴人图腾和巴人文化的传播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让受众群体的心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受,这也是多元信息化传递的主要目的。

2.3巴人图腾交互式传递

打破维度的限制,即除二维平面空间外,构成多维度的视觉语言的同时带给体验者多层次的感官体验,促使巴人图腾交互式传递为受众呈现出更加充实饱满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人们对巴人图腾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因此,若巴人图腾与科学技术融合呈现多维度的视觉化表现,可以保留更多的巴人文化,这对巴人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巴人图腾的视觉化可以帮助民族文化传承,如建设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特色文化产品等。视觉化传达是艺术设计展现的形式,也是一种传达内容的重要手段,随着艺术语言多元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并非照搬照抄,应结合其中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进行艺术化的创新加工(如圖1)。

3多维视角下的巴人图腾的活态化传承

巴人图腾作为人们传统生活的表现,文章认为应该从当今社会需求以及艺术性审美性的角度进行考量,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巴人图腾重新回到当代生活中,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其传承。在科技科学的迅速发展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形成活态传承是值得探索讨论的课题。跨界创新交叉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活态流变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形成活态传承的“无界化”,通过对巴人图腾采取活态化,开拓新的思维、路径和方法,在保护文化的同时也为大多数人带去新的文化体验和人文财富。

3.1政策等相关措施的支持

研究中发现如果对巴人图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或传承,需要对巴人文化展开有形无形的创新。因此,巴人图腾开展活态化传承时,国家及所在地区的政府要采取相关措施或给予一定政策上的支持,为该文化的区域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附加的经济价值。

3.2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在多维角度下对巴人图腾展开视觉化与活态化传承,利用新技术及跨界创新等手段,打造基于巴人图腾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巴人图腾进行保护和发展的同时,丰富其形态艺术表现,促进巴人文化的活态流变,刺激新文化的产生,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促进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打造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巴人图腾文化创意产品,巴人图腾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巴人文化的延展。因此,将巴人图腾视觉化后可作为当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形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体验和民族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拓展巴人图腾的表现方式和展现形态,也保护和传承了巴人图腾文化,将区域经济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

3.3加强巴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巴人文化的传承发展的教育工作,便于受众对巴人图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刺激传统文化的创造。同时也构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达成互补、互识,既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创造和更新,又可以展现出人类多样性的魅力文化,换发新的民族力量。

3.4打造巴人图腾的公共空间及设施

巴人图腾的艺术形式具有传承和利用价值,巴文化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组成的一部分,并与当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质相互渗透而形成了融合性文化。巴人图腾作为民族特色,可以提供具有特色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如若将图腾与城市再生、改造相融合,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生态文化环境。特色的区域文化特征有益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与参与,在空间中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流变与创新,形成良性的可持续传承方式,为当下艺术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提供新鲜的血液。

4结语

巴人图腾向大众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与意境,不仅呈现出巴人祖先对自然文化、生活生命的解读,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艺术形式。巴人图腾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如若长期停滞不进行革新,就一定会落后于其它文化,甚至可能被人们遗忘最终淘汰。因此,对巴人图腾的视觉与活态化传承推进也是对巴人文化进行改造与更新,既可以保护民族特色文化,又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与继承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以独特的视觉美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具有应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化保存,以及形成具有可持续性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因此,对巴人图腾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将成为该地域或地区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
艺术职业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实践探讨
以“非遗”市场化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美术的活态传承研究
蒙古族音乐活态传承之衍变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河北蔚县古堡建筑群落文化结构表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
试论贵州苗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