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改革与探索
2021-01-08任雅清黄国平东方
任雅清 黄国平 东方
[摘 要] 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食品职业人的职业归属感和就业竞争力。从以协会为载体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入手,深入剖析当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模式途径。
[关 键 词] 协会;现代学徒制;食品质量与安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2-0064-02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食品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升级转型,以及全球化进展和食品进出口业务的增加,食品行业已不是传统的对食品的简单的处理与加工,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和营养,对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更全面,具有职业素养兼具岗位综合技能全面发展技能型高端人才不可或缺[1,2]。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在2011年由教育部第一次提出,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发布后,165家单位开始进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3]。
一、校企合作单一企业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利与弊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推动为我国高校教育开拓了新思路,为呆板的人才培养方式注入了新活力,为企业的人才输送提供了新途径。经过几年的试点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双师育人、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不可缺现代学徒制,而且其对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促成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意义[4]。目前现代学徒制比较常规的合作模式是高校和一家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此种方式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弊端:一是学校专业方向设置比较单一,不利于专业知识拓展,很难达到宽基础多模块的培养原则。二是学生选择企业固定,不利于综合素质培养,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5],三是企业无法自主选择合适的人才,不利于企业人才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育现存问题
我国食品专业高职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原因非常多,其中主要包括不够重视实习实训,或实习实训收效甚微。实习实训是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转换途径,因此,职业资格培训时应该增加实践锻炼时长、提高实训质量,增加技术、技能考核。食品行业的创新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都是在一线的实践岗位和实验室产生。只有一线工作的工人和实验室检测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布鲁贝克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即在实践环境里是学习技艺的最好场所,因此,学习商业的地方是商场,学习农业的地方是农场,学习制造的地方是加工厂。针对实习实训时长占比不足的问题,解决方式便是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衔接、实际生产与教学過程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对接,进而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融合,最终形成合理、规范、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职业教育体系[6,7]。
目前,大多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结构中,课程进度的设定及教学课程的选取由学校决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含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内容,多数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磨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对企业的用人结构和用人需求了解不多,很难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原因主要是课本教学内容与食品生产实际严重脱节,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很难适应企业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8,9]。
三、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优势
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是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联合省内食品企业、科研机构与院校、专家等组成的社会团体,是省内一家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省级行业协会。融合了现代学徒制改革与创新的有利因素,以协会为载体的高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很好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主要通过学校与协会密切合作,协会深度指导企业,三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案,协会直接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需求对接,总结提炼多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就业体系良性互动发展。协会作为中介,为学校与企业提供培训基地、教师与师傅双授教主体搭建桥梁,实现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基础理论、核心技能、拓展素能”共同提升的人才培养水平,以满足企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中,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将是大势所趋,其可实现学校与多家企业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分担成本,共同收获成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都比较热门,在以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革新。
借助协会媒介,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来完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协会、企业多方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创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由学校编制大纲、课程标准,以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领域相关理论和职业能力知识;学徒岗位能力课程内容由企业提供,协会统一汇编,帮助学生学习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
学校和协会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班”联合工作小组,负责“现代学徒制班”的日常运作、学生管理、组织教学等工作,协调现代学徒制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等文件的编制,负责“现代学徒制班”的日常教学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
根据食品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确定学生的专业技能等级,每一项专业技能指标分解明确,形成考核和评估的指标体系,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标;学校、协会和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质量督查和反馈体系,成立教学督导部门,跟踪教学质量并对其进行评价,完善教学管理和运行制度,确保企业教学活动能保质保量完成,通过多家企业调研和学徒跟踪调查,调整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标,对接专业人才需求。协会对企业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检,并对带教师傅的语言表达、授课能力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一支优秀的企业师资队伍,保证企业传教师傅教学培训质量,确保企业培训的系统性、合理性[10]。
教师、师傅、协会专家等多方都要参与到学徒考核评价机制中,通过学校、协会、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操技能、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最终获得学历证书与企業入职资格。
五、结语
借重教育厅项目,依托粤港澳大港湾资源,站在国家食品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食品学院人才培养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以协会为引导,通过高效规范的高职在校教育,借助协会这个优良媒介,以多企业的联合栽培,实现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通理论、强实践、懂管理”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婷.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26):52-53.
[2]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大学生就业,2017(11):34-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 4583.html.
[4]丁希芬,杨力.《饭店前厅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基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92-193.
[5]吕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建设方案设计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5):106-108.
[6]宁喜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9(19):102-104.
[7]周家正.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现状[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87.
[8]何文兵,夏光辉,陈雪,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2):133-137.
[9]成艳娜,李兴霞.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工匠精神培养[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4):41-43.
[10]刘玉梅.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师傅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2020(45):38-3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