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偶发事件渗透德育教育
2021-01-08彭小芹
彭小芹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头疼的就是偶发事件,偶发事件无法预估,处理时也需要耗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某些偶发事件因其高关注度,极易引起家长或家校间的矛盾,也影响家、校各方对老师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应该看到偶发事件中蕴含着无限的德育契机。巧用偶发事件,渗透德育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守住教育的底线,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是发掘偶发事件中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前提。如果没有处理好偶发事件,使家长之间、师生之间或家校之间矛盾丛生,老师便会非常被动,那也就谈不上发掘偶发事件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了。
那么,怎样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呢?首先,班主任要稳定情绪,沉着冷静。静能生慧,沉着冷静是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急躁、紧张乃至怒火中烧的心态,都会降低判断力,导致简单粗暴地处理偶发事件。其次,班主任要对事件的性质作出判断,做到迅速而准确。第三,针对学生的某些违纪及恶作剧行为可以退为进,幽默以对。此外,还要巧用班集体、校内外等各种力量来帮助解决偶发事件。在老师解决偶发事件的过程中,保持公正无私、理解包容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总之,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犯错误视为其生命成长的必然,才能以退为进,真正地帮助、教育他们。
二、保持教育的敏感,发掘偶发事件中的德育契机
15年前,接手四(2)班的班主任后,班上的学生三番五次地提出开生日会的请求,于是我便同意了,并放手让学生组织准备。生日会前,我向班长了解准备情况,班长说:“11月份共有两位同学过生日,两人合伙买了一个两层蛋糕,共花了230元,小罗还给大家买了许多大瓶的饮料,大概花了69元。”一合计,我发现两个学生的生日会花了300多元,不禁心里一咯噔:这两位学生这样做,是不是以后每位学生都要这样操办?这两位学生家境好,家长乐意花钱,是不是每位家长都愿意花钱?一个火花在心中一闪,何不利用这次生日会,给孩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谅父母,勤俭节约”的班会课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想着老师在课上说的那句话——‘父母赚钱多么不容易呀’,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攒钱,再也不大手大脚花钱了。”上完班会课后,有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真实而鲜活,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对学生的触动特别大。作为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只要保持对教育教学活动高度的敏感性,总能不断捕捉到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的教育资源。
三、把握教育的分寸,实施偶发事件中的点面教育
六(3)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缴获了一张学生上课时写的纸条,转给了班主任。展开纸条一看,我顿时又尴尬又震惊。纸条的内容居然是以两位异性学生为主角,仿照网络上的淫秽读物进行了大量色情描写,而且还配了图。
我很快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经过与6位涉事学生的家长深入沟通和商讨以后,决定分两步教育学生。
6位涉事学生在两性世界里误打误撞,涉入较深,就以座谈会的方式与他们探讨,让他们理解提前做成年后的事情对身体的危害、前途的影响和不可承受的责任之重。
对于班上大多数未涉事但听闻此事的单纯懵懂的学生则不宜过于直白。在青春期性教育课上,班主任用诗化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的身体开始发育了,这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长大了,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成熟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爱情是美好的。但它是属于成人世界的……接着,还以座谈会的方式与家长们探讨,在家该如何分别针对男、女生进行青春期的引导、保护和管理。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到处理时有点有面,尺度深浅恰当,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深刻领悟教育的价值,做好偶发事件的正面引导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六年级毕业班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学科终于考完了。我封完监考班级的卷子,刚走进办公室,就有一个学生慌张地跑进办公室:“不好了,彭老师,好多同学在疯狂地撕书,教室里都堆满了。”急忙赶到教室,眼前的一幕令我目瞪口呆:教室的地上、墙上、风扇上、窗帘上到处是被撕碎的书本、作业本,还有学生不断地把撕碎的书本抛洒向半空中……我强忍怒火,果断地发出了简短的指令:住手!
接着,请全班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写上这次事件的参与者及目的。读了纸条,我才知道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原以为只有一部分调皮的学生参与了这次撕书本事件,没想到几乎是全班(只有几个当时有事不在场的学生除外)参与了,包括那些优秀学生。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有些孩子是因为毕業了,很兴奋,想放纵一下自己;有些孩子是看到别人撕书很痛快,也随大流;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前一阵毕业考试的复习工作太累了,想放松一下……
我立马指出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摧残书本、摧残文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毕业的兴奋之情的原因。然后,还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了表达毕业之情的可行的合理方式,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毕业时刻,不要再用这种野蛮的方式——摧残书本和文化,表达自己的毕业之情。“我们要对知识怀有敬畏之心,要知道知识带给我们的是智慧、进步、文化。我们该有的态度是珍惜、敬畏、热爱,而不应该是摧残和毁灭。”
虽然临近毕业,我大有理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意识到:教育永远不毕业。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发掘偶发事件中的正面教育因素,更是十分考验教育智慧和教育担当。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