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来源选择调查分析
——以宁夏、青海、山东三省区为例*

2021-01-08张爱莲曹晓晴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聘来源理论课

张爱莲,曹晓晴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与获得感,自2014年开始,青海、宁夏、山东等省区试点实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聘请本省区社科理论界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作为特聘教授,结合工作实践和研究领域,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参与指导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可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岗位,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通知》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任职标准,明确工作职责,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等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在对山东高校思政课相关领导和思政课教师进行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受访者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简称“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实现多元化,建议特聘教授的来源更加广泛一些[1]。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了解试点省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特聘教授来源的看法,课题组面向宁夏、青海、山东三个省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思政课特聘教授工作的推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9年3-4月对宁夏、青海、山东三个试点省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在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问卷中设置了以下题目:“您认为选聘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的来源应该是什么?请列出5个行业、职业或岗位。”用以考察参与调查的高校教师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的看法。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发布,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均通过网络平台在线答题。对于参与调查的教师所写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采用“图悦”在线词频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从宁夏7所高校收回来自思政课教师的问卷100份,其中,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回答的人数为96人,有效率为96%;从青海11所高校收回来自思政课教师的问卷127份,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一题进行有效回答的人数为126人,有效率为99.2%;从山东37所本科院校收回来自思政课教师的问卷344份,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一题进行有效回答的人数为340人,有效率为98.8%;合计从三省区55所高校回收来自思政课教师的问卷571份,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一题进行有效回答的人数为562人,有效率为98.4%。

三、结果与分析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教师写出了他们认为是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来源的5个行业、职业或岗位,少数教师未能写出5个,有的教师写出了5个以上行业、职业或岗位。以下是对宁夏、青海、山东三省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特聘教授来源的分析结果。

(一)宁夏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特聘教授来源

对宁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回答结果汇总进行词频分析,将词频排前30位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中的热词列于表1。

由表1可以看到,宁夏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所写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是高校、党校、教授、教师、政府等。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高校”并非现有特聘教授师资库的构成来源。但是,无论是从课题组小范围的走访调研,还是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来看,高校均被认为是思政课特聘教授的应有来源。

表1 宁夏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来源热词词频

除了上述被提及频率相对较高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外,一些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构成来源也不应被忽略。从参与调查的教师的原始表述中,可以更为具体地看到对特聘教授来源的多元化建议。以下是宁夏高校思政课教师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表述:知名高校,研究所,名家,道德模范,公众人物;律师,金融,党校,高校,教学名师或骨干;研究所,高校,安全部门,律师,法官;党校,教育厅,劳动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局,数据统计局;劳模,科研领军人物,一线劳动者;劳模,工匠,道德模范,创业者,坚守者,开拓者;高校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政府官员,老红军,律师;行业专家,劳动模范,高校,党校,社会精英;党校教授,政府职员,老革命,老红军;政府高官,企业高管,社会贤达,劳动模范,知名学者。结合以上原始表述和词频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老红军、老革命、律师、法官等来源不止一次被提及。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正处于立德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来自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鲜活榜样的引领,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在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曾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此次调查中,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应将劳动模范纳入特聘教授的选聘来源,可以说是与上述讲话和《意见》精神一致的。

近年来,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成为一个受到重视的课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和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则有利于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奋斗,不畏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2]。本次调查中,有教师建议选聘老革命、老红军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也是重视红色文化的体现。

法治思维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聘请法官、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担任法律课讲师,是国外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高校就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法治学习的兴趣[3]。“德性思维的‘内化’和法治思维的‘外束’是从两个不同维度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作用的。”[4]通过法治思维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在本次调查中,有教师建议将律师、法官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这样的建议如果能够被采纳,相信将有助于思政课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宁夏高校还有教师建议从“专职辅导员”中遴选思政课特聘教授。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之一,主要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曲建武教授曾担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后辞去领导职务去高校做了一名辅导员。曲建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心灵,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高校专职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热爱学生工作,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非常熟悉,因此,从资深、优秀的专职辅导员中遴选思政课特聘教授,有助于发挥辅导员的优势,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青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特聘教授来源

对青海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回答结果汇总进行词频分析,将词频排前30位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中的热词列于表2。

表2 青海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来源热词词频

表2显示,青海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所写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是高校、党校、教师、教授、专家等,与宁夏高校教师所写词汇有较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从青海高校参与调查的思政课教师的原始表述中,同样可以看到对特聘教授来源的多元化建议。以下是青海高校思政课教师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表述:高校,党校,机关单位,政府公务员;省委党校,高校思政课教授,社科院,省委宣传部,省民委;高校教授专家,省直机关干部,老革命,老同志,讲师团成员;专家,政府决策者,劳模,社会精英;政策研究者,讲师团,社科院,发改委,统计局;学者,军方人员,博物馆人员;党校,社科院,公务员,检察官,法官,基层社会工作者;学者,国企,私企,事业单位,领军人物,创业达人;教师,文学家,企业家,律师,军人;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省外知名学者,研究员,工程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政教师,长江学者,昆仑学者;工匠,劳模,社科院,党校,监狱;思政理论专家,道德模范,行业精英;学界专家,老教授,政府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创业导师;一线工作人员,政府基层官员,传统文化传承人,民间文化匠人,律师。从以上原始表述可以看到,被宁夏高校教师提到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老革命、律师、法官等特聘教授来源同样被青海高校教师提及。另外,我们注意到,青海高校教师还提到了省外知名学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政教师、行业精英、博物馆人员、传统文化传承人等。

课题组在山东高校进行走访调研时,也有受访者提到,可考虑从省外聘请高校教授、名师;有教师认为,思政课注重价值引领,特聘教授可以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先进模范,未必是专家学者,选择模范人物来讲课,有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强学生获得感;还有教师建议,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可考虑聘请一些博物馆馆长、讲解员等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1]。青海高校教师所建议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与走访调研中山东高校一些教师的建议具有一致性。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才能够得心应手[5]。对于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而言,要全部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本次调查中,有青海高校教师建议从“传统文化传承人”“民间文化匠人”中遴选思政课特聘教授,这一建议对于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说是富有建设性的。

“贪婪”已然成为了时下包括政、商、文、教、卫等各行各业的牵延性顽疾,譬如:官场上的当了县长就想当厅长,当了厅长的就想当省长,至于那些贪官则愈发的变本加厉……商界的赚到了上亿就想赚几百亿,赚到了几百亿就想赚几千亿,赚到了几千亿又想当首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下众多的演艺界明星,居然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形形色色的公司,少则十几家多则几十家—这些所谓的文艺界人士对财富的渴望和贪婪由此而昭然若揭……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强调“要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本次调查中,有青海高校教师提到将“工匠”“技师”“企业家”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这样的建议有助于上述《指南》和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精神落到实处。

(三)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特聘教授来源

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回答结果汇总进行词频分析,将词频排前30位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中的热词列于表3。

由表3可见,山东高校教师所写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相关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是高校、教师、党校、政府、专家、教授等,与宁夏和青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所写词汇有较多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从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原始表述中,同样可以看到特聘教授来源建议的多元化。以下是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表述:高校,党校,知名专家,文化学者,理论工作者;名校教授,知名企业老总,社会知名人士,研究员,杂志编辑;基层公务员,名校教授,研究员,劳动模范,优秀青年代表;党政领导,各行业专家,高校知名教授,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各战线模范;公务员,警察,工人,村官;科学家,企业家,作家,记者,政治家;公务员,军官,警察,外交官,社科院研究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企业家,创业者;知名人士,自主创业成功者,有典型事迹懂思政工作的人;政府机关,党校,公务员,大学教授,国际关系专家;基层社会,私企老板,传媒精英,独立撰稿人;党政领导,宣讲团成员,党校,社科院专家,行业精英;企事业单位,律师,经理,博物馆人员,英雄人物;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企业,民主党派;教授,研究员,官员,企业家,社会贤达;领导干部,道德模范,老革命,成功人士;领导,专家,英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检察官,律师,专家,模范;研究机构,行业精英,优秀校友,学界专家,专业教师;优秀地方企业家,劳模,优秀党员,产业部门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领导。以上表述可以看到,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老革命、律师、法官等来源是被宁夏、青海、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共同提及的。青海高校教师提到的行业精英、博物馆人员,山东高校同样有教师提到。除了这些来源之外,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提到了优秀青年代表、优秀校友、村官、创业者、创新创业领军人物等。

表3 山东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来源热词词频

价值观引领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者提到,在面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语言通俗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建议在教学中融入大学生熟知易懂的案例、身边的人和事,比如本地本校的名人轶事、模范人物、优秀校友的成功故事等,以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6]。还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创造条件让“最美教师”“最美村官”等模范人物走进校园开展宣讲,用他们的精神感染学生,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7]。山东高校有教师建议将“优秀青年代表”“优秀校友”“村官”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与上述观点是一致的。

本次调查中,山东高校有教师建议将“创业者”“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青海高校也有教师提到“创业导师”。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这样的建议是颇有参考价值的。有研究者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单位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关心与关注各自专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树立立志报国、实现创业梦想的决心与信心[8]。因此,如果能从优秀创业者中遴选思政课特聘教授,到高校为学生进行专题教学,相信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获得感。

山东高校还有教师建议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中遴选特聘教授。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具有明显的界别性和精英性特点,其成员大多是来自科技、文化、医药等领域的精英人物,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9]。将不同的专业领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各类不同职业领域的认识,进而较早地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定位。如果能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中遴选特聘教授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还能够从不同职业领域为大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为其未来人生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引导。

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是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主要表现为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需要存在一定‘隔阂’,师生关系生疏、‘距离’较远,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的‘目光’,教师的话语表达难以满足学生的期待等。”[10]本次调查中,山东高校有教师建议将“作家”“记者”“独立撰稿人”作为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这些群体的主要工作是文学创作或新闻采访等,优秀的作家、记者与独立撰稿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入的观察、了解与思考,以传播正能量为己任,如果能聘请他们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话语表达来说,都可能有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优秀作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富有成就的人,有些大学生可能是他们文学作品的读者。文学作品是作者运用艺术的方式反映现实,会在精神层面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聘请优秀作家进校园,结合他们的文学作品开展专题教学,往往能够引发大学生强烈的听课热情,对大学生的现在与将来产生积极影响。

(四)三省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的特聘教授来源

为了从整体上考察试点省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特聘教授来源的看法,我们将宁夏、青海、山东三省区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对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这一问题的回答汇总进行了词频分析,将词频排前60位的热词列于表4。

由表4可见,三省区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所写出的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是高校、党校、教师、教授、政府等,其中,“高校”出现180次,排在第一位。再加上出现37次的“大学”和出现36次的“高校教师”,“高校”这一来源至少被提及253次,也就是说,在参与调查的562名思政课教师中,建议将“高校”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来源者占比超过四成。因此,今后在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将“高校”作为遴选特聘教授的来源。

表4 三省区高校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最合适来源热词词频

从表4还可以看到,除了现有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的构成来源外,三省区参与调查的教师还提到了较多其他来源。其中,出现频率排在前60位的其他来源主要有:律师、行业精英、模范、一线工作者、基层、法官、优秀工作者、劳模、先进人物、道德模范、文化名人、杰出人才、军人、劳动模范、警察等。这些词汇有的是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如“劳模”与“劳动模范”、“行业精英”与“杰出人才”、“一线工作者”与“基层”等,将含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出现频率相加,表明有更多参与调查的教师建议将这些群体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遴选来源。

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指导推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思政课教学人才新体系的重要举措,目的是组织社会资源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思政课、重视思政课建设,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自主探索的有机统一,是我国高校努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有益尝试,是形成思政课教育合力、拓展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综观整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三省区参与调查的教师对思政课特聘教授遴选来源的建议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在对思政课特聘教授遴选来源的建议中,被提及次数相对较多的来源有的已在现有特聘教授师资库之列,有的则尚未被作为遴选来源。另外,老革命、老红军、博物馆人员、传统文化传承人、工匠、技师、优秀校友、村官、创业导师、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作家、独立撰稿人、外交官、国际关系专家等,虽然被提及次数不算多,但如果能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的来源,相信会使更多的学生因此而获益。

长期以来,“知识本位”取向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思政课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本位”取向因过多强调外部要求而忽略了学生个人需求,致使思政课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以学生的正确思想和积极行为来体现。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产生积极行为,思政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13]。因此,为了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无论是现有高校思政课教师,还是思政课特聘教授,都不应只是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宣传者,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切实有效的影响。在思政课特聘教授工作推进过程中,如果能做到特聘教授来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大学生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的鲜活榜样以及与社会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抬头率”,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猜你喜欢

特聘来源理论课
宁夏大学特聘教授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宁夏大学特聘教授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不求千里 静待朝夕——记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大为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