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医专业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为例
2021-01-08秦生发谭雁裙唐山茶任洁娜韦冬洁
吉 思,秦生发,谭雁裙,唐山茶,任洁娜,黄 萍,吴 双,韦冬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为大力发展中医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于2014年12 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中医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该标准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1]。在专业(技能)方向课上,又将中医适宜技术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改变了以往中医教育中把针灸、推拿、保健按摩、刮痧、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分散在不同课程中的状况,突出了技能教学,特别是技能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切实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中医专业人才。依据中职中医专业教学标准,我校2017 年修订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中医适宜技术课程。2018年4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适宜技术》出版,同年春季学期伊始,我校中医专业首次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授课。为实现中医适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公众自主学习服务,本项目组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现介绍如下。
1 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1确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通过文献查阅和整理,梳理目前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内容,结合现状调查国家级或省级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与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缩短资源库建设进程。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本着“边建边用边更新”的建设原则,以“能辅能学”为功能定位,按结构化知识点整合素材,主要内容是根据资源文件格式划分的文本、课件、图片、动画、视频和习题库等6种类型资源。
入库标准:①参考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技术规范汇编(2015 年版)》;②临床教学素材的收集须遵循医院保密工作制度。
素材收集策略:①吸纳教学医院临床带教教师,提供丰富临床教学素材。②学校教师利用每年的临床实践机会,收集临床教学素材。③每年12 月,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和医院的带教老师,提供学生实践素材。④每年8—9 月,学校教师从各出版社、公共共享平台上收集最新素材。所有素材均按入库标准筛选,用以补充更新资源库。
1.2确定资源库建设重点,完成资源库建设 通过学情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学生不喜欢阅读文本材料,喜欢看视频和动画,学习耐力不足,逻辑思维受限[2]。另外,公共共享平台中有关中医适宜技术技能实训视频,不完全适用于中职学生。因此,国家规划教材《中医适宜技术》正式出版前,依据2014 年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对照临床岗位需求,突出技能实训的要求,将中医传统治疗技术和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技术视频拍摄作为该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最终学校教学团队完成115 个原创视频,其中实习基地和教学医院完成25 个原创视频。同时,教学团队在各出版社教材、公共共享平台上收集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并制作PPT课件和建立习题库。目前教学资源素材涵盖的文本、课件、图片、动画、视频和习题库等6 种类型,均在出版社教材、公共共享平台和学校资源库中进行素材收集,然后自主设计制作。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完成情况如表1。
表1 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2 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2.1主要面向中医专业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 遵循“边建边用边更新”资源库建设原则,教学团队主要依托雨课堂、学习通和智慧职教等网络教学平台,自2018 年春季学期,面向中医专业,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并依据师生反馈,边建边用边更新教学资源。尤其在2020 年春季,学校响应国家部署要求,坚决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面对“停课不停学”的新任务,历经4 年打磨的教学资源库依托智慧职教平台使教学团队得以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网络教学。
从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进行教学资源库与平台融合,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学习通或智慧职教),首先创建课程、班级,然后选取资源库中预习课件、习题、视频等素材,推送到学生手机进行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后台查看每一位学生预习情况或习题正确率,以便教师课前了解学情,拟定教学重难点。课中,开启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学习通或智慧职教),学生通过扫码或直接登录进入网络教学课堂,授课内容直接推送到学生手机端。网络教学平台有许多优势,学生课中遇到疑惑,可在相应课件点击“不懂”,直接反馈;可随时将资源库中习题推送,限时答题,系统自动批改;可开启弹幕,将资源库中习题设置讨论,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还可发起投票,请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投票打分。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学习通或智慧职教),将资源库中与本次课相关的素材作为课外资料推送给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将资源库中习题推送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或单元测验,检视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课后对学生课堂中点击“不懂”的地方进行线上答疑。
2020 年春季学期期中,选取2018 级中医专业二年级401名学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学生满意度及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387名学生对资源库的应用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满意度达96.51%;381名(95.01%)学生认为资源库应用对知识点学习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378名(94.26%)学生认为资源库资源非常丰富或比较丰富。
2.2面向社会公众,促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学校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中广西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技能培训,项目涵盖小儿推拿、养生推拿等技能。将本项目教学资源向小儿推拿培训班、养生推拿培训班(共84 人)共享,对其学员进行资源库应用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81 名学员对资源库应用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满意度达96.43%,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2.3指导学生参赛,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备赛中,指导参赛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视频苦练技能、利用资源库题库反复练习,提高知识储备和熟悉技能。结果在2017 年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我校荣获(中职组)团体一等奖、(高职组)团体二等奖,其中学生个人单项拔火罐项目、耳穴贴压项目包揽一、二等奖,为全区甚至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培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 中医适宜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中的问题
3.1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教学素材收集存在难度。现有资源情况:第一,视频资源,在医院和实习基地配合下,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目前完成来自附属医院针灸技术视频和实习基地推拿技术视频(25 个),仅占本项目原创视频(115 个)的21.74%。第二,图片资源,目前主要来源于临床带教老师和学校老师的手机拍摄,受到灯光、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图片清晰度、颜色的偏差等影响,此类素材不能如实的呈现于课堂,影响教学效果。临床教学素材收集涉及医院保密制度和患者隐私,并受到场地、设备和人员技术的限制,因而增加了临床教学素材收集难度。
3.2教学资源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日常教学,还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培训班,抑或是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参赛,利用教学资源库丰富的资源、灵活的展现方式,适应当下学习者学习模式和碎片化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在推动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中[3],教师对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能力,影响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直接影响资源库的推广应用。目前教学团队成员共10 人,包括高级讲师1 名,讲师7 名,助教2 名,9 名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团队的学历层次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好,但我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起步较晚,教师对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4 今后研究设想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修改、充实、更新、完善和应用的建设工程,是以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改革更新为基础的、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工程[4]。长期稳定的院校合作机制和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保障资源库建设质量和保持资源库更新完善的重要因素。
4.1完善院校合作机制 基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以及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尽快完善以学校资源库建设主体,实习基地医院参与建设和院校合作模式。院校合作优势:第一,极大丰富课程教学素材。将临床一线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使文字上晦涩的描述成为鲜活的图片或者视频,增加学生临床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5];第二,保障资源更新。长期稳定的院校合作关系,让临床带教教师和学校教师有意识、有动力、有能力进行资源更新,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4.2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应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迅速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笔者建议:第一,加大软硬件建设。智慧校园的建设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加大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建设教学平台,支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6]。第二,加大培训力度。甄选基于平台建设的相关软件与相关技术、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等作为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教师在实践应用中的后顾之忧[6]。第三,以赛促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力的抓手。学校要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如广西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同时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奖励以激励教师,方能提高教师参赛积极性,并使其在各类大赛中能力得到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