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络法联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特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
2021-01-08龚学全党治军
龚学全 党治军
1.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玉门 735211;2.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甘肃玉门 735211
肛门瘙痒症指肛门周围皮层肌肤出现的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皮肤疾病,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病变一般局限于肛周,可蔓延至会阴、阴囊或阴唇及双臀皮肤,病程缓慢[1]。肛门瘙痒症为肛肠科常见疾病,发作时肛门周围皮肤刺痒不适,似虫蚁爬行,奇痒难耐,常伴有肛周湿润及少许渗液。肛检可见肛周皮肤潮湿、抓痕、糜烂、结痂,若持久不愈,可并见肛门周围皮肤水肿、增厚明显,肛口皱襞粗大、加深,肛口裂纹呈放射状或呈苔藓样,伴色素沉着或脱失,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2]。上述症状较顽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中医的刺络疗法联合西医药物的坐浴治疗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联合方法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肛肠科门诊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40.1±5.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5±0.3)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平均(40.8±5.5)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1.4±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中提出的诊断标准,即以顽固性肛门周围瘙痒为主要症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肾等基础疾病者;经肛门超声、肛门直肠测压和肛门镜检查排除继发性肛门瘙痒的原因及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和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外洗坐浴,每日晨起后及睡前各1次,每次1000 mL,水温40℃左右,每次20 min。同时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肛门周围,每天2次,每次15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肛周皮肤疗法。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胸膝卧位,碘伏或酒精消毒肛周皮肤,选用梅花针在肛周皮损处匀速叩刺,叩至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见隐隐出血为度。叩刺时间每次控制在5~15 min,隔日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各项肛门瘙痒症状评分[4]及随访6个月后复发情况。①肛门瘙痒程度分值为0~3分,0分为无肛门瘙痒;1分为肛门瘙痒轻微;2分为肛门瘙痒明显,需局部用药处理;3分为肛门瘙痒严重,局部用药后无缓解。②肛门潮湿分值为0~3分,0分为无肛门潮湿;1分为自觉肛门潮湿,检查无异常;2分为肛门潮湿,检查见肛周湿润,但无黏液或粪渣;3分为肛门潮湿,检查见肛周有粘黏液或粪渣。③皮损颜色分值为0~3分,0分为与皮肤颜色相同;1分为皮损色淡红;2分为皮损色红;3分为皮损色鲜红。④皮损面积分值为0~3分,0分为无皮损;1分为皮损<肛周面积的1/4;2分为皮损≥肛周面积的1/4,但<1/2;3分为皮损≥肛周面积的1/2。复发率=治愈后复发患者数/治愈人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并根据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痊愈: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为>75%~95%。有效:症状缓解,疗效指数为50%~75%。无效:症状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5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肛门瘙痒程度、肛门潮湿、皮损颜色、皮损面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肛门潮湿、皮损颜色、皮损面积评分比较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程度、肛门潮湿、皮损颜色、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随访结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治愈患者电话随访及预约门诊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10.0%(1/10)]低于对照组[1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征是肛门周围皮肤严重发痒。本病发病率为5%[6],男性发病较多,一般仅限于肛门周围,但有时亦可蔓延前阴、后阴及阴囊部。肛门瘙痒症可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特发性肛门瘙痒的原因不明,而继发性瘙痒多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或见于肛肠手术之后,发病率较高[7]。特发性肛门瘙痒症,因无明确致病原因,治疗较为棘手,主要应用激素、抗组胺药物、钙剂等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很容易复发,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单纯使用亚甲蓝局部注射,但其剂量相关神经毒性会损害末梢神经髓质,一般需20~30 d 恢复,使用不当可引起肛管感觉性失禁、局部坏死等,限制了治疗本病的疗效[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瘙痒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瘙痒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肛门潮湿治疗前 治疗后皮损颜色治疗前 治疗后皮损面积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1)2.63±0.42 2.51±0.32 1.41±0.17*1.10±0.10*#2.42±0.44 2.61±0.40 1.30±0.24*0.91±0.11*#2.10±0.42 2.11±0.17 1.20±0.73*0.80±0.22*#1.81±0.42 1.72±0.38 1.10±0.12*0.81±0.10*#
在中医学中,肛门瘙痒症属于“肛门痒”“浸淫疮”“痒风”“谷道痒”的范畴[9]。亦有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谷道痒”范畴,中国最古老方书《五十二病方》中首载此病并称为“朐痒”[10]。中医学认为肛门瘙痒与风邪关系最为密切,但有外感风热、风湿与血虚生风之别。外感风邪,或风热相聚、风湿扶热,邪气滞留于营卫之间,皮肤膝里之中,结而不散,则发痒出疹,而成为瘙痒之症。目前中医对肛门瘙痒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11]、中药熏洗[12]、中药外敷[13]、小针刀[14]及针灸[15]等。
针灸刺络拔罐是一种绿色物理疗法,现代对刺络放血作用的研究表明,通过刺络吸拔,造成局部皮肤充血、瘀血或气泡,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相对应的组织代谢加快,促进病灶部位修复而达到治疗疗效[16]。刺络放血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通过刺络放血,使邪随血出,经脉疏通,散寒止痒的作用[17]。王芬等[18]对327篇文献进行研究后认为,刺血疗法的治疗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消炎、泻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过敏等作用,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奇效。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泻血可依据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改善瘙痒感受器的神经传导途径,减少致痒因子的释放[1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 周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肛门潮湿、皮损颜色、皮损面积评分比较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刺络法在特发性肛门瘙痒症治疗中可有效增强传统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疗法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刺络法联合西药高锰酸钾溶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