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适时应用

2021-01-08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田新成

天津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文本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田新成

微课能够将教材中的课文以及声音、图片等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其原有的呈现状态,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且充满趣味性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体会语言的魅力,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预设,也有助于保障教学质量。而且微课的引入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导入时运用微课,活跃课堂气氛

基于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聚焦学生注意力,全面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文本展开更深层面的联想和想象。鉴于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微课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清晰地展现知识系统,也能简化课本中的语言表达,使其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一)借助微课进行趣味导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微课进行趣味化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他们高效化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收集精美的秋景图以及相关视频,以微课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聚集在一起,并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先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秋天的场景,然后观察教师提前预设的图片和视频,不仅实现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也能够展现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课件,使学生自主在脑海中想象故都的秋天,也能够感受当时萧瑟的景象,还能够对文本知识形成更深层面的理解。

(二)借助微课进行针对性导入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导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优质的课堂导入必然会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课堂导入具有深刻的认知,也应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如果可以在导入环节呈现图文并茂的音视频,必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微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短小精悍而且能够突出主题,所以是课堂导入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学习时运用微课,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微课创设阅读情境

对于教材所编排的课文而言,往往会与学生存在显著的时空隔阂,所以想要学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就此形成认知冲突,甚至产生质疑,教师需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诱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好奇心理非常显著,通过视频资源有助于发掘其学习兴趣,是推动有效学习的有力举措。以《鸿门宴》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显然和学生距离较远,虽然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文本内容,但是想要深入透彻地解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而言难度极大,而且很多学生对《史记》并不具备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文本内容向学生解析高祖刘邦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很难使学生形成深刻理解。引入微课之后,就能够改变课文的抽象状态,可以在其中增设相关情景的电视剧片段,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为学生呈现直观的图景,还能够置身其中。这样在解析文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就会更轻松、更便捷,也能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微课视频的引入,能够成功再现文本场景,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合作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完全丧失主动学习能力,经常会有学生有心学习,但是余力不足,不仅消耗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实现教学预期。此时可以引入微课,对于一部分力不能及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在课外完成观赏和自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覆盖所有的知识要点,而微课具有的典型优势便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微课,实现有效的查漏补缺。当然教师也可以微课的方式布置家庭作业。例如,学习《雷雨》时,在有限的课堂内学生针对文本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因此可以在微课中呈现话剧《雷雨》,使其对整部话剧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布置微课作业之后,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其他作业容量,以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压力。

三、拓展时运用微课,延伸学习空间

(一)运用微课整合资源

很多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会使课堂氛围出现不和谐因素,严重地滞缓了教学进程,引入微课之后,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新鲜感以及好奇感,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使用微课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确保课程的整体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如,学习《陈情表》时,可以辅以相应的背景音乐,这样就能够渲染作者在作此文时的悲痛心情,这样就能够改变教材内容繁杂冗多的状态,给学生播放既简洁又生动的视频,拉近学生和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李密的不幸遭遇,体会其不仅要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也要倾诉自己暂不能从命的苦衷。在这篇文本中,言辞恳切,表达委婉,处处流露真情,这样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就会更轻松、更容易。

(二)运用微课答疑解惑

中国文学拥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即使是专业的高中语文教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但是微课却能够实现有效解决。在个别课文中,会出现一部分令学生费解的疑难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之前以此为基础创设微课,帮助学生直击难点、有效答疑解惑。例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在文本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引发了学生的认知障碍,为何作者会惦记江南?开始教授这篇课文之前笔者制作了微课,在其中阐明了作者惦记江南的原因,不仅成功解疑,也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铺垫。

总之,微课的诞生与网络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足以满足现阶段的教育教学需求,但是由于对这一模式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为浅显的层面,本文中着重阐释微课的一些典型优势,说明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举措,希望能够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微课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