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1-01-08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山小学殷德玺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山小学 殷德玺
道德之于人的意义非常重要,必须从小就重视对道德的培育。因此,作为小学中必修的课程,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道德的培育中加入核心素养的构建非常符合当下的教育需要,伴随着当下对于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良好的教学范式研究也势在必行。那么,随着时代的改变教师应当怎样才能找到本课程的革新范式呢?下面就从小学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开始,在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上,对课堂上的教学状况提出一些思考。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在小学阶段,就应该给学生的心中种下繁茂的德行种子,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其在成长中理解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品行。这个时候的品德教育能够引领他们树立良好、端正的处世观。但在现实的情况下,由于现在的教师或者家长太过重视量化成绩,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在生活中有的学生虽然成绩非常好,但在平时的待人处事中却比较糟糕,甚至不知道礼貌德行,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明显的由于家长只关心最后的考试结果,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品行培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不大,因此想要完全吸收道德的理念不是那么容易,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得当的、端正的品行风貌,在还未健全的心灵上培育出高尚德行的种子,帮助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处世观念,为将来的教育做好铺垫。毕竟有了良好的处世观念,才能为其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其将来在人生旅途中迎风破浪打好基石。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效的思考
由于现阶段很多教师比较注重主科的量化结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甚至是由于个人在品德教学方面的不足,无法为学生指明成长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导致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各地学校都不断在实施新课改,新课程、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小学教师队伍里,由于有些老教师形成的惯性教学思维难以更改,始终秉持着偏颇的教学观念,例如把实践能力当成了认知能力培养、认为记住了某些知识就等于有了这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惯于从教的角度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教法吞没学法等。这些落后的教学思维就使他们形成了落后的教学范式,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德行发展。
(二)课本知识与生活脱节
知识本身有时候就不是那么联系现实的,因此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将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比较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表达。然而现在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例无法产生联系,部分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所学知识。
(三)授课方式比较陈旧
信息时代在进步,学生由于出生以来就经历了各种信息的轮番轰炸,因此现在的小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都比较强,这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有所改变了。但部分教师还是一味地去凭借传统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在感知中学习、在体会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的天性,因此自然就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部分教师虽然表面上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但形式仅仅只是形式,没有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就显得教学成效普普通通。最后由于现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数量对接较大,教师难以承担众多学生的德行教育,无法合理地运用场地配置,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也就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四、核心素养下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对策
(一)校领导牵头,转变教育理念
新的时期有新的教育范式、新的教学理念,就是需要教师去践行尝试。这部分应该由领导牵头,领导首先要吃透新型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中运用新理念,收获成效,带动其他教师。同时也要告诫教学工作者,不能停止在教育中的学习。只有通过不间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教师才能适应不同的教材版本,才能适应不断升级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学范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将教改落到实处,打造有助于教师学习的教学空间,不断地推动教学理念升级,不断探究新的教学范式。
(二)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育融入生活
教师在开展道德法治教育时,第一步便是要熟悉自己带领的学生,熟悉他们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作风。只有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灵活变通教材知识的授予方式,丰富学生的感知形式。同时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学于课本、用于课本,要学生真正能够从教材上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教师要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特点,通过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感受到知识之于生活的重要。同时在生活的实例中穿插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形成端正的品行态度、正确的德尚风貌,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进一步增强对道德法治核心素养的认识。
(三)创新教育范式,改变授课形式
道德与法治,相对来讲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比较循循善诱的课程。但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好活泼、好奇,无法静下心来去品味良好德行之于生活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继续照本宣科的给学生灌输这些品德知识,对他们来讲,无异于给他们添加束缚感强烈的条条框框。所以这样来看,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品德教学思路,不再使用灌输法,而是利用情景化情节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到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在实例中去感受品德的重要性。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设计,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熟悉度,进而提升他们在道德层面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当今的小学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重视程度,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相关措施和改革方案,对道德法治教育进行改进和完善,结合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在掌握了学生的性格习性以及基本的品行观念基础上,转变课堂主体,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吸纳知识精华,从而使得学生核心素养稳步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品性态度,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