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时代价值及践行路径
2021-01-08周志鹏张仲毅
■周志鹏,张仲毅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迎来了一百周年。从建党伊始的筚路蓝缕,到解放旧中国的旧貌换新颜,再到改革开放的天翻地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百年中始终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追求国家统一与民族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带领人民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历史性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百年,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一百年,是见证辉煌既往开来的一百年。百年历程既铭刻着党的千秋伟业,也是再创新辉煌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建党百年视域下做好红色文化进校园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豪情满怀地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争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所体现的革命文化,反映了百年大党的奋斗史,内蕴党的崇高革命精神,蕴含党强大的红色基因,内涵十分深刻而丰富。
(一)党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真实写照
红色文化体现了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就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不朽篇章,红色文化则在这伟大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延安精神是党在带领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的13年里留下的传统和作风,包括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边区劳模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等。从本质上讲,延安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2020年4月,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艰苦环境下,始终对共产主义怀有坚定信念,坚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等观念和作风。可以说,延安精神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精神谱系的重要部分,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动力谱写了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无论是安徽小岗率先实施“大包干”、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还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温饱梦、航天梦、脱贫梦的伟大实践,而这些承载红色文化的历史正是党带领人民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真实写照。
(二)革命先辈伟大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
红色文化生动反映了无数革命先辈伟大的革命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史和奋斗史中,反映了党崇高的革命精神。换句话说,红色文化脱胎于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而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及思想,这是红色文化历经岁月流逝依然发出耀眼光芒,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和弘扬的关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虽然这些革命精神的形成存在时空差异,但却有着内在的承继性,都蕴含顽强拼搏、信仰坚定、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等伟大的精神品质[1]。这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而且更加突出了红色文化的价值旨归。传承红色文化既加深了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又强化了崇高革命精神的教化作用。
(三)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的鲜活载体
红色文化承载着党的红色传统。2021年2月20日,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命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无论发扬红色传统还是传承红色基因,都应首先把握承载红色传统与基因的鲜活载体,即红色文化。其中,特别是红色文化中的红色革命故事在讲述无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过程中,让更多人深切感悟到高尚的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发扬与传承红色传统与基因提供了鲜活的载体[2]。例如,“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心怀人民的初心与本色。1934年11月初,三名女红军临时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她们在临走时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问她们什么是共产党,她们说共产党就是仅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人民的人。回顾这些红色革命故事,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与人民共患难、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和红色传统,增强阔步前进的勇气和动力,风雨无阻地创造美好未来。
二、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时代价值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是引导新时代青少年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传播红色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传承红色文化和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
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一方面促使思政课教师在认真领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其政治站位,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升华了思政课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了思政课教师正确阐释政治理论的能力。在红色文化的启迪下,在革命先辈感人事迹的感召下,思政课教师不仅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地讲好政治理论,而且能够为学生更加科学地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还促进了思政教育在各地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圣地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懂、真信,促使广大学生自觉做到知行合一[3]。结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建党百年视域下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无疑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
(二)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红色文化反映了无数革命先辈高尚的革命精神,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广大学生有担当、有理想、肯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离不开对红色文化的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包含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如何更加坚定信仰,进行了怎样的艰苦奋斗等内容,为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传播红色文化,讲授先辈们始终保持革命必胜信念的革命精神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良传统;讲好先辈们在救国救民的征途上为挽救国家与民族危难所做的斗争实践;讲好先辈们在极端条件下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高尚品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实现思想道德境界的升华[4]。例如,2021年3月5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到了“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无不反映了革命先辈与人民风雨同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中传播这些红色故事,无疑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承载着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学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广大学生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在广大学生中间传播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在困难、危险面前表现出的忘我的牺牲精神和高尚的家国情怀,也容易受到先辈们高尚精神的感染,促使学生以革命英雄为榜样,自觉向革命英雄学习,将高尚的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肩负起传承红色文化的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深刻认知与情感认同,从而使他们做到身体力行。例如,在今天焦裕禄纪念园展厅立着的一把藤椅,右侧的一个大洞记录了50多年前焦裕禄在肝脏疼痛难忍时,就靠在藤椅上用茶缸死死地顶在痛处。时间一长,藤椅被顶出一个大洞。而就是这把藤椅伴随焦裕禄度过了400多个日夜,也见证了他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伟大精神。在学生中间讲述焦裕禄等英雄先辈的感人事迹,显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刻认同,从而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
(四)有利于坚定广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2021年4月19日,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建党百年视域下,在校园中传播红色文化正是以真实的红色革命故事为重要载体,或借助真实的史料记载,或借助遗迹遗址遗存,或依托红色故事亲历者的讲述,重现历史事件,讲透彻具体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做出的道路选择、制度选择、理论选择和文化选择;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怎样一步步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卓绝的圆梦历史;讲明白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事迹,站在客观的立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拨开历史迷雾再现历史真相,有利于坚定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使他们树立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文化进校园的践行路径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各类学校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就要广泛开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切实促进广大学生铭记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占领思政课堂主阵地
教材是学校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纲领,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能够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占领思政课堂主阵地。第一,相关部门在编写学校思政教材时,就要着重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例如,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以及红船精神、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和大庆精神等对学生具有明显教育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被合理吸纳到思政教材体系中。第二,在广大学生中传播好红色文化,还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占领思政课堂主阵地,将传播红色文化贯穿于思政教学全过程。而且在思政课上传播红色文化还要体现出思政课独特的思想性与理论性,要按照理论的逻辑传播红色文化。换言之,思政课既要从历史层面向学生讲明白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也要从理论层面向学生讲透彻红色文化折射出的真理,深挖红色文化的理论深度。特别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讲清楚无数红色革命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核心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选择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就能够使广大学生在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深刻把握其背后蕴含的思想与理论内涵,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透彻理解,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唯如此,红色文化进校园才能真正占领思政课堂主阵地。
(二)以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离不开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更离不开以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第一,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强化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大力依托校园标志性建筑、校训标语等,加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为校园文化注入红色基因,力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形成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以红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应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化中的深度融合。第二,各类学校还要在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中注入红色文化。各类学校要鼓励和倡导学生社团将红色革命故事注入社团活动中,特别是要注入重要革命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中。例如,马克思诞辰、毛泽东诞辰、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建党建国、国家公祭日等有关纪念活动等。并借助创编、演绎体现红色文化的话剧、舞剧等文艺作品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邀请红色革命的亲历者、革命先辈的后代重温当年的感人故事,力争在广大学生中间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最大限度地凝聚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的共识,将红色基因真正注入学生内心。
(三)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传播红色文化
在今天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新媒体等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各类学校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红色文化进校园统一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各类学校要大力借助互联网和各类新媒体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积极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推动学校间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各类学校可以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学习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视频和微电影等形式,向学生推送有显著教育意义的红色电影、红色刊物书籍、红色文献资料等,并设置平台签到和开放留言功能,鼓励学生与教师积极在平台上展开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力争使红色文化更受学生欢迎。例如,学校的红色文化学习网站一方面要设置诸如优良革命传统等主题专栏,精准细化红色基因,这样有利于拓展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VR模拟技术,全面地、“跨时空”地再现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视听体验,推动红色文化深深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加深他们的红色记忆[5]。此外,学校可以研发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APP,或者利用学习强国等已有的APP宣传平台,作为红色文化线上传播的阵地,推动红色文化在校园的创新性传播。
(四)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丰富红色文化体验
要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体验,各类学校必须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实践教学中。第一,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发有助于红色文化教育的,诸如红色遗址、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教学基地,让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红色革命故事的发生过程,体悟其中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真理思想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同。为此,各类学校还要在这类实践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最大限度地重现红色传统,切实丰富并强化学生的红色文化体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作用,促进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政教育中的大力传承。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拜访革命故事的亲历者或见证者,通过面对面交流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激发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第二,各类学校要与各类红色教育基地达成红色文化教育的共识,为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体验创造基本条件。学校要定期、分批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研学、参观,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近距离触摸真实的红色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到红色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加深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实实在在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