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与借鉴: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021-01-08■海迪,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劳动德国

■海 迪,沈 萍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每个国家结合本国的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命名不同。“政治养成”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别称。由德国发动的世界大战,不仅钳制了自身的发展,其危害波及世界各国。但其能够在战争废墟之上快速使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实现国内政治稳定,清算纳粹统治的黑暗历史,不仅改变了“麻烦制造者”的形象,而且最终成为欧洲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典范,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德国的思想政教育历程和其国家历史进程一样曲折多彩,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总结不少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对比两国施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博采众长,参考德国有益的方法经验,不断吸收与融合,完善、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任何一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都离不开方法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中国和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总结了较多方法,在此对比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指的是教育者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隐性方式潜移默化地转移到所有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环境和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方法。在德国高校,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们未觉察到“显性教育”。例如伦理学、法学、经济学不仅肩负本专业的知识教育,同时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报告》中指出:“每一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政治教育做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2]明确了学科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不同学科在保持自身教育特点的情况下,将政治养成渗透进来,从而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也就是说,德国高校人文社会专业及理工科专业,每一门课都可以用来且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养成教育。另外,任一学科的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启发下,首先思考的是:“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3]学生们需要清晰该学科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以及所对应的伦理学。只有了解到该学科传统是什么,如何发展的,以及该学科涉及到的相关社会和经济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该学科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掌握必要的伦理和道德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者。除去德国联邦和各州郡政府设立的专门教育中心机构,一些从事政治教育工作的团体积极致力于民众的政治养成教育。比如,在1950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就创立了阿登纳基金会,同时还有农村青年联合会以及志愿服务队等机构。这些团体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关于政治养成教育的活动,提高人民大众的道德教育水平。比如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就经常会根据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经济事件做相关的报告会和讨论会等等。学校会邀请这些组织针对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举办大学生讨论会、论坛、展览或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咨询辅导法

这里指具备从业资质的人员或教育者,与来访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并借助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咨询技术,在思想、心理及行为方面给大学生们提供帮助和启发的方法。心理咨询是咨询辅导法常见方式。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观念、知识、经验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思想困惑、心理苦闷等负面情绪,青少年是极易产生困扰的群体。在德国高校中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该机构具有固定编制和经费,而且想要在该机构中进行就业,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另外还需要获得心理或者是教育相关专业学位,完成专业培训以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德国高校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个别谈话、团体训练等方式向学生提供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择业中出现的焦躁不安、思想困惑等负面影响。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咨询可以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社会的认知以及消除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和思想也会变得更加成熟,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实践锻炼法

德国高校深知理论的空洞性会让教育的效果打折扣,需要结合生动的实践锻炼强化理论教育。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观二战遗址、参加各类志愿者和慈善工作、安排学生访学等作为一项长期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活动实践中领悟到该学科的社会责任所在,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掌握基本社会生存技巧,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劳动教育是德国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特色。德国的家庭注重对孩子从小进行劳动教育,家长不包办、代办孩子的事情,从小开始让孩子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家务活动。在德国的法律条款中规定:孩子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也需要承担家庭中不同程度的劳动,比如扫地、刷碗以及为父母、老人擦理皮鞋等等。德国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小学阶段开设综合知识课程或手工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高中阶段劳动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家政、技术、经济、职业规划四个领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习得一些基本技能,练就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公民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熏陶。

(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理论教育法

保密性是无线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主要方式。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保密性业务主要包括语音与数据保密性、用户身份与位置保密、用户和网络间信息保密性等。采用保密性方式之后,除了信息的参与者之外,其他人即使截获了信息也不能破解其中的含义。

这是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方法,理论灌输的具体方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方式有讲解讲授、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2004年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的精神文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一系列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设立的必修课程。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本职。通过理论的宣讲启发学生们自觉接受相关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我国高校理论教育不拘泥于思政类专业课程,人文学科其他专业及自然学科专业都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

2.实践锻炼法

纵观新时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实际锻炼和社会生活经验。高校组织多样式的集体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实现知行合一,对大学生来讲是有益无害:一方面,具体的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所学知识,逐渐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们了解社情和国情,增强责任感。社会考察、劳动教育等都是实践锻炼的方式。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锻炼多以志愿者服务形式展开,如鼓励大学生参与乡村扶贫计划、参加“三下乡”活动、暑期社区志愿者等。

3.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指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来访者心理不适的问题,心理老师利用文字、语言等媒介方法为其提供帮助以及教育的方法。目前,心理咨询法在实践中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心理咨询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缓解内心痛苦的渠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各种焦虑、郁闷等消极情绪,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新时代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生存环境,正因如此,他们缺乏磨练的机会,抗挫折能力弱。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心智未熟,心理脆弱,有的经不起挫折的磨砺,由此引发心理疾病。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关照大学生的现实需要,解开大学生的心理症结。从现有高校心理咨询规模、人员配备情况来看,心理咨询在高校得到发展。实际上,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还有待强化,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怀疑抵触心理是影响因素之一。

二、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比

中国和德国,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各自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两国在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探索总结了适合本国的教育方法,通过对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一)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同点

德国和中国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各自教育经验,探索和总结了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两国教育方法共同点表现在:其一,理论教育法是两国普遍采用的方法。德国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无论是哪个学科的建设都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融入进来;而我国则设置了与思想政治相关的专门课程。其二,对咨询辅导法的重视程度较高。德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类相关机构,并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我国高校也逐渐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等。其三,两国都关注实践锻炼法的运用。德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各类场馆,参加校园劳动实践以及各类志愿者工作等。我国高校也注重借助实践锻炼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教育,如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社会锻炼、参加志愿者服务等。

(二)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点

尽管理论教育、心理咨询及实践锻炼在中国和德国思政教育过程中都有使用,通过仔细对比,采用的方法中也存在较大差异。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侧重点差异

德国的政治教育需要并且存在理论教育,更侧重以渗透的方式进行。德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最能体现这一点:学校并不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潜移默化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相融合,如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进行熏陶和感染: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场所,在参观游览中进行政治教育。邀请社会机构和组织开展各类讲座、专题研究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直白的、正面的方式:每一所高等学校都设置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利用"灌输"的方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但是在该过程中由于教育缺乏趣味性和亲和力,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使得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2.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取向差异

心理咨询起源于欧美国家,是特定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以价值中立为核心原则,通过一定的技术或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帮助大学生“克服轻度心理障碍,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4],疏通大学生由日常琐事、人生大事引起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德国的心理咨询沿用的是西方心理咨询方式,在咨询过程中严格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不对来访者做任何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和规劝;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在具体地开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中国式”的价值取向引导,与德国心理咨询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德国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扰时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心理咨询是认可的;中国学生多是被动地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对心理咨询秉有怀疑、抵触心理。

3.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差异

劳动是实践锻炼的一种方式。德国的家庭和学校都比较重视劳动教育。德国相关法律规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需要为家庭付出对应程度的劳动,家务劳动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学校把劳动纳入学生的考核标准中,不仅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还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相比之下,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学校抑或家庭层面都忽视了劳动教育。不仅体现在许多家长主动包揽一切大小家庭事务,孩子“无权无闲”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被迫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层面缺乏的是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且学生们可以参与的劳动实践活动少之又少。这样不仅造成现阶段学生动手能力差,甚至“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取向也被淡化、弱化。

三、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之处

受全球化持续推进影响,我国与别国之间的交往不局限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外国各种潮流、思想不断地涌入到我国,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渗透式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劳动教养,综合运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润物细无声,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一)加强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应用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另辟蹊径,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该类型教育的枯燥。常见的方式有举办各类学术论坛、主题演讲比赛、校园文化日等活动,其中劳作教育是特色。德国的学校开设经济、社会、技术、家政等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并在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技能。借此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熏陶,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和无味性。

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国家认同感有了一定增强,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取得了进步。但是还没有完全将渗透式教育方法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我国高校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时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显性灌输式教育,没有灵活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一些文科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渗透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科还是以该学科知识为主,并没有将思想政治的内容渗透进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我国高校中进行,我们可以将德国渗透式教育方法引入到我国教学中来,保证学生在不同学科教育过程中都可以接触到思政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外,还可以鼓励学校积极组织该类型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提高教育的趣味性。

(二)挖掘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社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多样丰富的,是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支撑。德国将全社会的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他们认为只有构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德国学校和家庭最先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行列,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地加入。参与的社会组织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财政支持的,免费向公众公开的博物馆、纪念馆等等;而第二类则是学会、社会团体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等获得教育部门认定的社会政治教育机构[5]。德国政府对这些教育机构设置了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实现对社会教育资源潜力的充分挖掘,同时还能够对社会教育力量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机构就会构建纵横交错、立体式教育网络。我国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这其中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比德国而言就略显匮乏。立足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教育资源整合的有益经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首先要对各类组织机构进行鼓励和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同时还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引导社会中相关团体以及具有教育功能的部门去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才可以真正的建立起全方位教育体系。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这些机构能够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府应该给予相关的政策或资金扶持。同时,还需要对这类教育资源的从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只有他们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以及专业素质,才能够提高受众的思想道德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依然是学校,家校社相互之间配合不融洽,并没有形成全方位教育的力量。针对这样的现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仅仅依靠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有志之士,调动社会团体以及大众传媒,凝心聚力,汇聚一股合力将教育辐射的范围不断延伸。

(三)发挥劳动教育的应有功效

劳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劳作和动手能力,强健身体,还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论是家庭劳务教育还是学校劳动教育,德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去保障这些教育能够正常实施。德国学校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小学阶段开设综合知识课程或手工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高中阶段劳动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家政、技术、经济、职业规划四个领域,在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技能,磨练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熏陶。反观我国的教育,长久以来,从幼儿启蒙到素质教育,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甚至更高学历人员,在教育过程中都淡化以劳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青少年成长在祖国不断强壮的时代,成长环境优越,但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玻璃心”“空心病”现象侧面反映了劳动教育的缺失,我们应借鉴德国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学校,除了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还要适当增加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家校联动,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既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又可以在劳动氛围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寓无形的教育于有形的劳动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人类世界面临资本主义变化与社会主义发展交叉的大背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迎来新的挑战,呼吁我们探索新的方法,应对新的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国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吸纳对方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劳动德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德国喝啤酒
热爱劳动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梦梦”“娇庆”德国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