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被动、半被动与伪被动语态受制因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08徐剑波张建佳
■徐剑波,张建佳
(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大学阶段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在英语语法知识体系构成方面已经成型,但被动语态应用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将被动语态应用到准确、合适的场景之中[1]。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理解与掌握,应从认知角度着手,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关语境,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用之得法。
一、被动语态概述
Jan Svartvik将英语被动语句定义为含有be或等同于be的助动词+过去成词的复合动词句子[2]。而臧骊珠将英语被动分为被动句、类被动句及类主动句三类[3]。在现代认知英语语法中,将英语被动语态分为真正被动语态、半被动语态和伪被动语态[4]。
真正被动语态可以在语句中找到施事者,同时又有理想被动语态和非理想被动语态之别,理想被动语态的句型,如“The cup was broken bythat boy.”中 that boy 便是施事者,并且施事者对象是人,它与主动句“That boy broke the cup.”直接相对应;但“马已被汽车所取代了。(Horses have been replaced by cars.)”这句是非理想被动语态的句型,它不能与主动句直接对应,因为它存在两种解释的可能,即“汽车已经取代了马”这个客观事实和“现在人们已经用汽车取代了马”这件具体行为两种句意。
伪被动句则是另一个极端,在被动语态句型中之所以有伪被动句的存在,完全是因为be+过去分词这个句型构成了它的谓语部分。除此之外,和其他被动语态相比,它既不能转换成主动语态,又不能在句中添加施事者,然而伪被动语态句型中的过去分词中的形容词部分可以和其他形容词共同应用。如:The car was old and ruined.这种被动语态的句子有时也可将其作为主、系、表句子。
半被动语态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它可以从动态或状态两个方面看,如,无法确定“Mypatience was exhaust-ed”.与“exhausted my patience”这句话相对应,又如“The door is locked”,对于这句话的翻译,可以将其翻译为有人把门锁上了;也可以将其翻译为门是锁住状态。
在英语文章中,所有被认为是被动语态的句子,理想的真正被动句比较少见,也从而得知被动语态不是由主动语态变换而成的,大多数被动语态均属于无动原被动语态,如果随意更改主动语态,使其变为被动语态,那么将会造成by短语一句多用的现象,这与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规律不符。
二、认知视角下影响被动语态应用的因素分析
(一)受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限制
所谓的语篇衔接,是指英语课文内容中所有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联性,而语篇的连贯则是通过运用多种描绘方式,凸显文章内容的黏聚力,致使整篇文章内容表达逻辑清晰,串联性非常强。英语语言分为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两种,其中被动语态是发言人以动作受事人的视角对某一件事进行评论,而主动语态是发言人以动作执行人的视角对特定事物进行评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信息结构理论,英语中被动语态需要将受事人放在语句的前端,将其作为语句表达的起点内容。为此,这种语态的前部分通常用来陈述旧信息,而后半部分则是对新信息的陈述,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清晰地陈述出事件的起始过程和发展规律,并且在句子开端重复旧信息,从而达到与上文衔接的效果,同时在句子后半部分引入新信息,又可以为文章内容的后续编写引出新素材和话题,以增强文章内容的生动性与连贯性,进而引人入胜[5]。如:
例1.A:where is your boy?
B:His favorite puppy was killed,and he is digging a hole.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将语句(1)Where is your boy?作为话语的主题衔接上文,帮助倾听者建立心理上的连贯。His favorite puppywas killed是对文章主题的叙述,属于文章内容里的新信息,为引出下一句话做好铺垫,以增强文章内容的串联性和连续性。如:
例2.Finally,we reached the mountain.The tent was put up.The dogs were released and a fire was set.
例3.We put up the tents.We released the dogs and we set a fire.
通过阅读得知,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准备休息。其中tent、dogs和fire,是读者通过上文中的mountain而联想到的景象,将这些词汇作为语句中的主语,不但不会增强语言突兀感,而且还具有很好的代入感。如果将例3语句作为内容的主动句,不但会降低文章的吸引力,而且还会将文章内部的连贯性就此打乱,从而干扰读者的判断。
(二)受制于需突显的焦点信息
被动语态是将原本出现在文章宾语位置的受事名词或短语与主语词汇的位置进行了调换,转换为语句的起点。基于以往对英语语言的认知,这种表达方式通常是用来突出这件事物,将其放在句子前端也是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种认知容易忽视被动语句的另一个作用,即是承载文章上文的作用,同时句子开端提及的信息是否是全文的焦点,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叙述人说话的语境和意图进行定论。根据图形-背景理论可以总结出,人们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时,会自动忽略环境中的其他物体,目光的焦点只对准这一事物,反而使环境整体沦为了背景。由此可得,在语句中想要充分反映出认知上的背景与图形,需要靠区别主语和非主语来实现。在主动语态中,支配动作的人通常处于主语的位置,充分突显其认知优势,属于图形-背影理论中的图形,而作为受动作支配的人则被看作是前者的参照物,放在语句的尾部,属于图形-背景理论中的背景部分[6]。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很好理解了,英语被动语态是将原本处于认知优势的图形放置在语句的尾端,将原本处于背景的部分移到句子的前端,当读者在阅读文章时,首先映入其眼帘的是背景部分,从而形成参照认知,语句尾端的图形则被当作认知的焦点[7]。如:
例4.Filial piety is always regarded as a lofty moral rule in China.
这段语句讲述的是“忠孝”,其中被动语态为无施事被动语态,此语句中的已知信息filial piety,是想要强调的认知部分。由此可见,在无施事的被动语态表达中,容易成为人们认知焦点的往往是动作的过程。再如:
例5.The young de Tocqueville had been bred in the aristocratic society of France which had first been jolted and shocked by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n by the new and drastic laws ofNapoleon.
在这段语句中,无施事被动态语态成为了语句中的主句部分,而有施事语句则成了这段句型中的从句,按照文章句型,将前文中曾经出现的青年人de Tocqueville作为了句子中的主语部分,属于图形-背影理论中的图形,是认知的参照物,而“had been bred in the aristocratic society of France(在法国的贵族社会长大)”是句中的新信息,则是句子想要表达的重点。句中着重强调了影响法国贵族社会稳定的两大因素,足见by后面的内容是信息的重点,也是想要充分突显的图形。Alexander提出,表达者想要叙述某人应对某事件负责或以倾听者的角度叙述某人应对某事负责时,则可以使用by+行为主体短句,同时为了强调此行为主体的重要性,可以将其放置在句子的末尾部分[8]。
(三)受制于表达者的视角和意图
表达者从不同视角看待认知事件,那么,事件能表达出来的意义与态度也会截然不同[7]。
例:6.Seven men were shot dead at the school campus in NewYork last month.
例7.Last month a white shooter shot seven men dead at the school campus in NewYork.
这两个例句的英语语法结构和表达的意思均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则是前者语句使用的是被动语态,整个短句是以受害者的角度对枪击案现场的描述,通过两个短句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种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更能彰显出在暴力面前,受害者的无能为力感。为此,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的句式结构所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均存在一定差异。如:
例8.I was instructed tohold it in the air.
例9.Myuncle instructed me tohold it in the air.
语8中没有动作的施动者,表示不太愿意(my uncle)牵扯到这件事中来,从而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意图,而例9采用的是主动语态,表达者有故意摆脱责任的嫌疑。
三、认知视角下英语被动语态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差异的介绍
英汉两语除了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之外,两者的语系也截然不同,尤其在被动语态表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9],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被动语态在汉语表达中的应用频率较少,但是在英语表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二,在汉语句型表达中,可以非常明显地判断出是否是被动语态句型,这是因为这些句型带有明显的标记词,如“被、受”等词汇,并且在句尾部分动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英语中被动语态可作为语句的灵魂,它可以改变语句的顺序和信息的结构。第三,在汉语表达中应用被动语态通常都带有表达者的个人感情色彩,而在英语表达中,使用被动语态的主要目的是对事物进行客观、中立的叙述,不掺杂任何的感情色彩。汉语作为母语,使用的频率最高,而英语表达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基于这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化,即便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者也会因为长期受母语的影响,无法将英语被动语态进行灵活的应用。想要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应用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向学生讲解这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尽量减少母语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注重语境的创设
被动语态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充分体现表达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且还能在文章中起到衔接和串联上下文的作用,重点强调重要信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可以给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被动语态的语境,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语境当中,然后以表达人的视角,根据对事件的认知,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让英语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和震慑力,而不是在半知半解的状况下进行机械般的语态练习。语境创设的主要目的除了给学生提供英语被动语态练习的环境之外,还可以使其在选择语态的过程中,关注段落篇章的连贯性,关注焦点信息是否突出表达,同时更能站在表达人的视角充分体会其表达意图,进而增强学生对英语被动语态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注重语体的辨别
英语语句中,主动语态的应用远远多于被动语态的应用。即便如此,被动语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宠儿,这是因为它在一些语体中具有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为此,被动语态在知识性文章中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文献和新闻报道等客观性非常强的非人称语体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在小说、会话体等非正式语体中应用得比较少,在日常的应用教学中,英语老师也应向学生讲述这一方面的区别,使其能够将英语被动语态更好地应用到适合的场合中[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系,且两者语系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由于大学生长期受母语的影响,经常存在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误区。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老师应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着重讲述两种语言表达的区别,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使用的影响。英语语言分为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两种,但是关于主动语态可以转变为被动语态的说法是不够完整的,在特定语句之中,这两者之间不能相互互换,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英语被动语态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向学生讲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免学生将两者的应用方式搞混乱,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被动语态应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