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因素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影响与策略

2021-01-08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体育风尚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田径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在我国,田径项目一直是弱项,想要提高当下田径项目的成绩,就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质量,才能让田径项目得到发展。然而,青少年往往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训练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这些情绪通常会影响整个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练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定要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拥有较为良好的训练质量。

一、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为了改善我国田径运动的弱势地位,国家往往更加重视对于田径人才的培养,将田径人才的选拔与培训的对象放到了青少年中,然而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在训练的过程中,青少年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这些情绪也会被无限的放大,各种情绪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教练加强运动的情绪认知可以为后续调节情绪提供一定保障。

不同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情绪往往会直接体现在表情或者言行上,对于教练而言,这是观察青少年心理状态的优势,可以让教练更为直观的观察到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并且制定相应的训练模式与安抚方法。

(一)积极情绪

在训练过程中,青少年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陷入不同的兴奋状态,这样的兴奋状态就是积极情绪[1]。积极情绪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为身体各个器官的技能进行加强,进而让整个身体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当青少年处于积极情绪中,教练也要尽可能的保持这种积极情绪,尤其是在比赛前,教练也需要利用言语或者动作让青少年逐渐兴奋起来。

田径训练是枯燥漫长的,如果仅以平常心进行训练,往往无法突破自己的极限,而人的潜力往往在逼近极限时爆发的,而积极情绪往往可以让青少年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为自己带来提升。教练在青少年训练的过程中,也要利用言语行为等让青少年保持兴奋,进而逼近自己的极限,挖掘自身的潜力。

积极情绪也不仅仅是兴奋,适当程度的愤怒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但是教练在激发学生愤怒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度”,避免学生因为过度愤怒或者亢奋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二)消极情绪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青少年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由于田径运训练是一个枯燥的运动过程,长时间的训练往往会让青少年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导致训练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在青少年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自身天赋的差异以及训练时长的关系,产生自卑感,对运动产生厌恶感。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消极的态度,无法将田径动作做的标准[2]。同时消极的运动态度还会让田径青少年对突破自身缺乏信心,缺乏进取心,而各项体育运动,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不懈与进取心,一旦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失去进取心,无论训练内容多么科学,训练强度多高,都无法让青少年突破自己,得到成长。同时,消极态度还会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青少年在训练的过程中,完全无法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让整个训练过程“事倍功半”。

相对的,在训练过程中,过度兴奋也会影响整个训练的训练质量。当青少年过度兴奋时,往往会不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与训练模式,一味的追求更快。尤其是在部分需要技术的项目时,不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导致动作不标准,无法达成训练要求。青少年过度兴奋状态训练就像是司机在酒后驾车一般,无法对各种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原本闭着眼睛都能做的动作在极度兴奋状态下变得扭曲,这样的情绪非但不能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突破,还会会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伤害,甚至影响青少年的未来职业生涯。

二、情绪在田径训练中的变化特点

(一)身体方面

在青少年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身体状态而产生各种情绪,当身体状态良好时,各项训练任务能够良好达成时,青少年通常就会产生一定的自我满足感与自我成就感,这时,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就会被调动。但是青少年身体状态较差时,往往就会产生自卑感以及对训练的厌恶感,导致整个田径训练质量降低。因此,在进行田径训练时,教练要根据运动的身体状况设定运动内容以及运动目标。例如青少年在前一天的训练中过度劳累,第二天的训练教练就可以酌情减少训练内容。

在田径运动中,天赋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一定的要考虑到青少年的运动天赋,明确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训练方式,让青少年的每次训练,都能感受到自己可以突破目标,而非遥不可及。

(二)安排内容方面

青少年对教练制定的训练目标往往会产生三种看法,一种是“我很容易做到”,一种是“我努力就能做到”,一种是“我完全做不到”。第一种往往会让青少年产生自负的心理,进而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第三种想法往往会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进取心[3]。因此,教练在制定训练目标时,就需要积极地听取青少年的意见,根据青少年的想法科学制定训练目标,让青少年能够保持在“我努力就能做到”这个想法上,让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乐于拼搏的良好品质。

想要提高田径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体育运动的成绩不同于学习成绩,即便是临时抱佛脚也能看到效果,体育运动必须是长期的积累与突破才能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极限,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因此,在每天布置训练内容时,一定要避免过于突兀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强度,以此保障青少年每天的运动量都在突破自己,同时又可以保障青少年不会对每天下达的训练内容产生消极情绪。

三、心理因素的调节方法

(一)主观调节法

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要积极的让青少年调节自身的情节,让青少年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适当兴奋中。自我调节不同于教练的鼓励,其是从青少年内心出发,让青少年从心底里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激励青少年突破极限的方法之一。不仅如此,主观调节也是完全依循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调节作用。

比如在训练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为自己加油,例如在心里默念“我能做到”“再快点就可以”,让青少年暗示自己可以,让青少年在暗示的过程中,将自己假想的内容化为现实,真正意义上的在兴奋的情绪中突破自己。

在训练过程中,青少年也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训练中,抛弃其余想法,一心只想着完成训练内容。当青少年注意力极为集中时,身体的各项性能自然而然的就被激发出来,尤其是经过千锤百炼后,各种标准的姿势也能够得到强化,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青少年养成“唯手熟尔”的运动习惯,让青少年对运动拥有一定程度的条件反射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青少年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成绩给予自己鼓励,例如在跑步的过程中,第一次的成绩是13s,而第二次则是12.5s,这时,青少年就可以告诉自己,自己有一定的提高,让青少年对训练产生的提升有一个清楚地认知[4]。同时青少年也可以利用摄像机等设备将自己的运动过程记录下来,在运动过后,观看自己的运动录像,找出缺点的同时,用欣赏的心态观看自己的训练过程,让自己对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英姿飒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进而让青少年更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当中。

训练过程中,教练也要对青少年表现最好的时刻及时记录下来,并积极予以肯定,让训练员对这一部分动作印象深刻,让运动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与运动姿势。

(二)客观调解法

在训练前,教练要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态度,让青少年意识到,训练是为了提高成绩,是为了夺得冠军,为了达成自己的梦想,为国家赢得荣誉,而不是单纯的去比赛现场旅游,让青少年在训练前就正确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

在青少年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也要对态度消极的青少年进行刺激,利用尖锐的语言对其进行批评,利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激发青少年的进取心,让青少年在愤恨中进入兴奋状态,进而提高自己的训练质量。

教练也要为青少年制定丰富的训练内容,不能只进行专业训练,而不进行辅助训练,长时间单一项目的锻炼往往会让青少年产生厌恶心理,尤其是青少年这个群体,对新鲜事物往往更为感兴趣,这就需要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内容,例如长跑青少年可以组织青少年做一些游戏,让青少年在枯燥的训练过程中放松自己的身心。

教练在青少年训练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在训练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部分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会自命不凡,产生自负情绪,对于这些青少年,教练就需要安排一些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与其进行竞赛,让其正确认知自身水平,进而将自己的心态调节好,以此保障整个训练质量的有效性。

在青少年训练失利时,教练也要积极的安抚青少年的情绪。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安抚青少年,要考虑到青少年训练失利时的心理状态,是愧疚、悲伤还是不甘。对于不同的情绪制定不同的安抚模式,对于一些积极情绪,教练就可以有意维持青少年的这种情绪。但是对于一些消极情绪,教练就需要及时的安抚,并消除,避免青少年因为消极情绪的影响,妄自菲薄,逐渐放弃自己的运动生涯。

四、结语

我国的田径运动一直处于弱势阶段,刘翔夺冠为我国的田径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将田径运动的未来发展放到青少年身上,是目前我国加强田径运动的主要战略,而青少年的情绪因素往往会导致训练效果的下降,因此,教练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因素的掌控,确保训练过程中青少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静心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