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思考与建议

2021-01-08钟玲曹磊刘清芝张小丹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费绿色生活

钟玲,曹磊,刘清芝,张小丹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 100029)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 号)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各个领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任务。借鉴国际通用政策框架和工具,从实践层面开展试点示范,建立全国可学习可借鉴的样板,则是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措施。

1 国际上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政策框架和工具

国际上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均围绕着可持续消费而展开,其在促进可持续消费方面,主要有5 类政策和工具[1],包括制定战略规划及行动方案、监管手段、经济工具、信息化政策工具和自愿协议。战略规划及行动方案一般由国家制定,目的是落实国家的各种目标。例如很多国家制定了城市垃圾管理战略和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行动计划。监管手段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排放标准、限制和禁令三大类,即通过监管措施授权或禁止某些特定的消费行为。经济工具包括税收手段、定价制度、财政激励制度等,主要为了促进环境决策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因为目前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并不能恰当地反映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反而促进了自然资源消耗。信息化政策工具旨在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如产品质量、认证情况、使用说明等),即让消费者获知相关信息或提高对某种产品特性的认识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目前最重要的信息化措施是经第三方认证获得的产品标识。自愿协议指政府机构与一个或多个机构就实现环境目标或改善环境绩效而签订的协议,这些协议通常超出了监管义务的范畴。

2 我国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政策要求

2015 年11 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从强化理念、制定政策措施、引领转变三方面提出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相关实施举措,同时提出要发布«生活方式绿色化指南»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行为准则»,帮助消费者获取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循环产品信息,引导公众线上线下积极践行绿色简约生活和低碳休闲模式。

2018 年6 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包括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共建美丽中国等十个方面。

2018 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是其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具体措施的第一条即提出“通过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等,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019 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明确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创建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了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

2020 年2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要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2020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以绿色产品供给、绿色公交设施建设、节能环保建筑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为重点推进绿色消费。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2020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包括完善价格机制、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等。

2020 年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培育循环包装新型模式,加快建立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

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一次明确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3 我国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践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如,开展衣物回收的绿色衣着、实行“光盘行动”的绿色饮食、采用环保建材的绿色居住、实施垃圾分类的绿色回用、使用共享单车的绿色出行等。此外,借助“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也为绿色生活方式的推进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总体上看,绿色生活方式行动还相对零散,规模较小,效益不明显。

3.1 绿色生活方式相关政策未能形成体系,管理的碎片化问题突出

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用、行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劳动工作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均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推进相关工作,但多数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办法、通知、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操作性不够。同时由于相关政府职能分散,造成了管理上的碎片化。

3.2 新兴业态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尚未建立有效的管控手段

以快递、外卖、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的兴起,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以快递包装为例,我国快递业务量从2012 年的56 亿件快速上升至2019 年的630亿件,2020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 亿件[2-4]。快递业突飞猛进,对应的快递包装垃圾体量也正越来越大。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已经高达90%~95%,这一比例在部分大型城市也已经达到85%~90%[5],且快递包装的整体回收率不足20%。因此,新兴业态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管控不足。

3.3 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解读不足,各地不知从何处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尽管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政策措施,社会各界也在大力呼吁,但由于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解不到位,地方政府对于“什么是绿色生活方式”“如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后如何确认实现了绿色生活方式”等均存在疑问。此外,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政策背景下,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工作基础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可落地实施的绿色生活方式行动,亦是各地政府急需得到指导的方面。

3.4 公众绿色生活的意识不强,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现象不断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奢侈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等现象不断出现,少数民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缺乏认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同时,虽然一部分人有了绿色生活的意识,但离转化为绿色行动还有很大差距。总之,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4 关于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有关建议

4.1 加强绿色生活方式的顶层设计,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路线图

统筹政府各部门力量,明晰其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建立部门联络机制,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考核方式、时间节点等,形成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合力。制定各部门协同推进绿色生活方式的路线图,包括远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各级政府绿色指标和政绩的考核,督促地方制定适合绿色生活方式的实施计划,引导政府实现绿色管理方式的转变,把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4.2 针对新兴业态梳理环境风险,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针对新兴业态,按行业、领域制定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标准,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如第三方认证手段推进行业绿色化工作。围绕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结合物流、印刷、厕所革命等多个领域开展试点,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管理、消费与回收利用、废弃物管控等全过程推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并将经验在其他行业和领域推广,以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协同增效。

推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者作为废物回收处理、处置、再循环利用中的责任主体,以及消费者、销售者、回收者和政府等在整个产品生命链中的责任。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

同时,选择条件较好、工作较成熟、经验较丰富的城市,先行开展行业绿色化试点工作,摸索经验,树立典型。研究建立统一、科学、标准化、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政策导向。

4.3 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指导各地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实施方案并开展实践

从实施层面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可落地、可推广、可考核的«绿色生活方式指南»,用于指导各地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绿色生活方式实施方案,并开展具体实践。

«绿色生活方式指南»的构建涉及三个对象,分别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政府作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引导者,主要负责设计绿色生活方式的总体目标、提供基础设施及配套政策、监督落实及宣传等;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公众进行绿色选择和绿色消费。企业作为绿色生活方式的参与者,主要负责提供绿色低碳循环产品和服务、开展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等。公众作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主要是强化绿色环保意识、进行绿色消费、选择环保产品、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等。参照我国国民经济的分类,«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分别从衣、食、住、用、行、育(教育)、游(旅游)、养(康养)八个领域,对政府、企业和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进行指导,提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

为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指南»的落地实施效果,配套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对每条措施如何落地应用进行解释,并提出具体和细化的可达措施。

4.4 强化中国环境标志制度设计,扩大公众绿色消费及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在引领和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对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提出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搭建了政府—企业—公众的绿色桥梁、绿色生产与消费协同管理的桥梁、资源能源与环境污染协同控制的桥梁,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搭建了国际与国内协作的桥梁。

充分发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桥梁作用,应进一步强化中国环境标志制度设计,完善生活性消费领域(如纺织、家具、汽车等)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积极开发生产性消费领域(如钢铁、电力、化工产品等)和服务领域(如餐饮、快递、宾馆饭店)的标准,更大规模地引领行业绿色生产,扩大公众的绿色消费选择范围,将绿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方面,同时通过第三方认证体系的公信力,让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既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政府因其庞大的采购规模和其公共服务属性,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其他采购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多年来,政府采购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已作为绿色采购的代表而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议在海南省实行环境标志产品强制采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发挥政府绿色消费行为对公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4.5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全民参与意识的提高

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以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各类环境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向公众推介绿色生活方式。组织环境标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建立产品和服务的绿色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让公众知晓获取绿色信息的渠道。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宣传资源,建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联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持续宣传,提高全民绿色生活方式参与意识。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和活动中,开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主题的环境文化活动。

猜你喜欢

消费绿色生活
绿色低碳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40年消费流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新消费ABC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