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疆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援疆项目纪实
2021-01-08李力
李力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 1000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募集资金,聚焦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援疆项目,实施了一系列务实、扎实、朴实的公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 聚焦民生福祉,助力脱贫攻坚
(1)积极开展“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该项目起始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为民服务,联系群众,深入一线,基层环保惠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实践活动。通过“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将清洁能源应用于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无电村,优先解决居室、校舍照明问题。“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连续三年(2011—2013)为喀什地区无电村提供创新型电力解决方案,在叶城县柯克亚乡投入1100 多万元,为3 个村、3 所学校援建4 座太阳能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结束了这3 个村一直没有电的历史,使当地维吾尔族牧民和学生生活、学习有了照明,看上了电视,还用上了冰箱、洗衣机,使600 多户家庭、近5000 人用上了电。在伊犁州,为小西沟、吉朗沟、别西阿尕什沟和冬窝子等牧区,联系爱心企业捐赠50 套家用光伏发电设备。“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援助可持续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改善边远牧区牧民的基础民生条件,改善牧区的环境问题,是配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污降碳战略的环保公益惠民行动。
(2)捐赠机械设备、援建污水处理设施。为助力新疆原环境保护厅(现生态环境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全方位帮扶工作,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积极发挥“生态环境改善,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于2017 年向新疆原环境保护厅“访惠聚”阿克托海乡驻村工作队捐赠生态扶贫机械设备,支持了村级道路砂石料铺设,协助村委会对村里无主墓地、砖厂废弃取土区域等实施土地平整,增加各村村委会集体土地500 余亩(约33.33公顷)。土地平整完成后,一方面增加了村里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将平整的土地承包给村民,进一步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用管网将村委会周边污水管道与水冲式厕所进行连接,定期通过吸污车集中收集排放或绿化。五个特困村按照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已经建成37 个暖圈,上百户村民的围墙也已建成。该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善了各村村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了养殖业扶贫的基础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真正脱贫、真实脱贫。
(3)资助生态农业发展。阿克托海乡有悠久的苹果栽植历史。2021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玉斯屯克亚巴格村在增加的100 亩(约6.67公顷)土地上发展黄金维纳斯苹果产业,建成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生态农业项目。该项目不单纯地着眼于产量和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苹果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该项目充分凸显了乡村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经营的红利,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及物质保障。
2 关注饮水安全,保障群众健康
(1)捐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新疆伊吾县前山乡石磨沟村集中饮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新疆地区的第一个捐建项目。该项目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水环境专项基金出资,在历时近半年的时间里,通过前期考察、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共建集水井3 座、井房1 栋,挖管沟2000 米,铺设PVC 水管2000 米,用铁丝、木桩等材料修建水源保护地围栏1340 米。项目实施后,不但大大改善了该村牧民的饮水困难问题,更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畜共饮的问题。饮水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提高了农牧民尤其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饮水条件的改善,增加了家庭饲养畜禽的数量,为发展庭院种植和家庭农副产品加工提供了水源保障。同时,通过改造工程缩短了居民取水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平时用水。
(2)开展校园安全饮水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为我国村镇学校的孩子们提供“更加安全和足量的饮用水”。通过选择有需要的村镇中小学作为资助对象,根据其水源和水质情况定制安装安全饮水设备和配套设施,并设专门的安全饮水教室,为师生提供安全的冷热饮用水,同时开展相关的安全饮水和节约用水的科普教育活动。2017 年,为新疆乌鲁木齐县庙尔沟中学装上了安全的饮水设备和配套设施,师生自此告别苦咸水,喝上了健康的纯净水。2021 年,为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小学和和田市墨玉县雅瓦乡中心小学安装安全饮水设备和配套设施,为师生提供安全的冷热饮用水,同时开展相关的安全饮水和节约用水的科普教育活动。
3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助力美丽新疆建设
(1) 实施公路荒漠化治理“驭”沙计划。2018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环保公益项目“驭”沙计划,在京新高速G7公路相关路段植树造林,打造特色生态走廊,帮助当地减少荒漠化侵蚀,并探索公路沿线不同荒漠化类型的治理方法。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京新高速G7 公路连接北京与乌鲁木齐,总长2739 千米,沿途地貌多变,风光旖旎,堪称“最美沙漠公路”。但由于道路两旁天然植被稀少,无法阻挡大风和砂石侵蚀路基,G7 公路面临着严重的风沙威胁。项目选取G7 高速公路新疆境内相关道路中受到荒漠化挑战较大的两个路段,在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为了减少当地环境消耗,项目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种的植物品种均为当地常见的植物,抗旱、耐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部分植物抗盐碱能力强,并有固沙增肥、提高地力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项目区配套节能型滴灌水利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驭”沙计划的实施不仅打造了特色生态走廊,帮助当地减少荒漠化侵蚀,并探索公路沿线不同荒漠化类型的治理方法,减少荒漠化对公路的侵蚀,而且为当地经济社会带来多重效益,提供劳动岗位,为居民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打造优美的景观,带动当地的旅游及经济发展。
(2)开展新疆伊犁草地生态修复示范。这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实施的一项环保公益项目。该项目结合修复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改善土地盐碱化和土壤贫瘠状况,使目标土地实现以优质牧草和青储饲料为主、其他经济类作物为辅的作物种植模式,提供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索“生态+产业”扶贫之路。该项目在伊犁清水河镇牧业村选取20 亩(约1.33 公顷)盐碱化撂荒地实施生态修复,一期的修复周期为3 年。整个修复通过土壤改良、灌溉系统建设、物种选育组合和植被群落更新替换等技术手段的组合运用,逐步提升土地利用价值。2019 年是清水河镇全面脱贫后的巩固年,本项目为霍城县的牧业现代化的饲料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起到技术助推作用。
4 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COP15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调查工作。2020 年,为加强对生态环境知识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传,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在新疆阿勒泰区域,尤其是阿尔泰山脉实施了“山地之王”雪豹保护项目。2020 年6 月至2021 年4 月,该项目在阿尔泰山山脉区域内持续开展了十一个月的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工作,在大约3000km2监测面积的约400 个位点共布设了60 台红外相机(含重复位点相机)。全部红外相机累计作业13200 个相机工作日,单个位点每台红外相机平均有效工作日为240 天,拍摄到鸟兽类活动独立有效照片与视频共75290 多张(含不能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和视频),共识别出12 个独立雪豹个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带两个幼崽和猞猁带三个幼崽活动的视频画面。这些影像资料将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及资源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
根据2020—2021 年度红外相机记录的有效影像资料和样线调查结果,项目研究区域共记录到兽类3 目10 科16 种,鸟类记录到2 目2 科2 种(表1)。拍摄率最高的前5 种兽类分别是阿尔泰马鹿(Cervus elaphus sibiricus)、北山羊(Capra ibex sibirica)、貂熊(Gulo gulo)、赤狐(Vulpes vulpes)、狼(Canis lupus),拍摄率分别为2.57、0.73、0.53、0.41、0.39;分布最广泛的动物也是以上5 种,分别在37 个位点(67%)、23 个位点(42%)、20 个位点(36%)、13 个位点(22%)和20个位点(36%)被红外相机捕捉到。鸟类拍摄到金雕(Aquila chrysaetos)、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等(表1),其中44%的物种在地理分型上为全北型,28%为古北型,11%为高地型,11%不易归类,5%为中亚型。通过调查监测,记录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 种:雪豹(uncia uncia)、貂熊、紫貂(Martes zibellina)、北山羊、金雕。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种:欧亚猞猁(Lynx lynx)、棕熊(Ursus arctos)、阿尔泰马鹿、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保护等级濒危物种(EN)有2 种:貂熊、阿尔泰马鹿;易危物种(VU)有3 种:雪豹、紫貂、阿尔泰雪鸡;近危物种(NT)有4 种:狗獾(Tetraogallus altaicus)、香鼬(Mustela altaica)、北山羊、松鼠(Tetraogallus altaicus)。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录Ⅰ收录的有5 种:雪豹、貂熊、紫貂、北山羊、金雕;被附录Ⅱ收录的有4 种:猞猁、棕熊、阿尔泰马鹿及阿尔泰雪鸡。
在此次雪豹保护项目中,针对阿尔泰山固定的研究区域进行了针对雪豹的调查,使用红外相机结合牧民保护共管体系,对阿尔泰山的雪豹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明确了区域内十二个雪豹个体生活的区域,同时也对其他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联动牧民的保护体系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全方位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状况和结构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5 致力于环境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知识
建立爱心阅览室,推动生态文明教育。2018 年,爱心阅览室落地乌鲁木齐县永丰中学。经过改造后的永丰中学图书室拥有电视、投影仪、一体机电脑、多功能打印机及音响等设施。图书室整体风格清新整洁,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学习环境。同时为地处贫困地区学校不断改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帮助。
6 经验总结与讨论
多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高度重视援疆工作,聚焦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碧波新能源援助计划”、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农村和校园饮水安全工程、“驭”沙计划、草地生态修复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调查等一系列生态环保援疆公益项目,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美丽新疆建设、推动民生福祉增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还将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围绕环保宣传教育、生态修复以及绿色低碳三个方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范围内资助开展环保公益项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新疆。今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援疆工作继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扛起责任,砥砺初心使命,加强品牌项目建设,力争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