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植草”助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援藏项目纪实

2021-01-08李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植草喜马拉雅种草

李力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 100016)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西藏有一半以上的草场重度退化,1/10 草场明显沙化。日益退化的草地生态不仅给当地环境和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还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都产生深远影响。西藏地区的草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在强风和干旱的共同作用下,风蚀作用加剧,土地沙化加速,使原生植被群落优势种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

为改善青藏高原草地沙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高原生态趋衡,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聚焦生态植草,打造新型公益平台,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1 生态植草项目发展历程

2011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启动了“藏北植草”公益项目,在拉萨贡嘎县扎庆村种植了1000 亩(约66.67 公顷)的牧草,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此行动得到品牌企业的捐赠和西藏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支持协助。

2012 年,上海瑞安房地产1000 余名员工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西藏贡嘎县岗堆村荒地河滩捐植1400 亩(约93.33 公顷)高原草地。西藏科技厅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植草项目”纳入“西藏饲料安全与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使“生态植草项目”有了更大的技术保障和生命力。

鉴于2011、2012 两年人工种草的成功经验,2013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品牌企业正式启动了“力士·绿哈达行动”,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动“一人一元一平米 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截至2020 年,“力士·绿哈达行动”先后在林周县、日喀则市、林芝市等地开展,累积种植牧草超过1000 万平方米(15000 亩),有效地改善了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净吸收二氧化碳近6000 吨,大幅度提高了高原单位面积牧草产量,使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该项目还使当地近15000 名农牧民通过参与行动持续增收,拉萨市林周等县的人工牧草已实现商品化,牧民可以通过出售牧草增收。人工牧草的种植在生态和经济方面发挥了多重效益,开创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共赢的公益模式。

2016 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企业联合设立“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专门用以开展喜马拉雅水源、植被、沙地等环保公益活动,旨在扎实改善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和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向社会公众传递环保理念,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围绕这一宗旨,从2017 年开始,“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持续开展“种草喜马拉雅”活动,通过人工植草的方式助力西藏地区沙化土地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在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和联络帮助下,“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的首个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落地。截至2020 年8 月,“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支持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南木林县等地区种植266 万平方米(3990 亩)绿麦草,对改善当地土地环境、缓解自然草场载畜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主要成效

“力士·绿哈达行动”和“种草喜马拉雅”项目都是在青藏高原地区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这一生态植草模式,一方面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质量,还能帮助当地农牧民解决饲草季节性严重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对加快西藏自治区人工草地建设、促进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农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切实改善了农牧民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2.1 科学种植增加牧草产量

植草项目采取紫花苜蓿和绿麦草混播的新型种植方式。在生长过程中,绿麦草可以为紫花苜蓿营造相对稳定的小气候条件,促进其生长。这是经过多方面研究分析选取的一举两得的植草方案。增加藏区人工草场面积,不仅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对当地的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牧草产量增加,能够供给当地牧民饲养牛羊,也能够让牧民通过交易牧草而获得额外收入。采用科学的植草方式,草种的株高、生长速度及产草量均优于当地燕麦,饲草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13%~19%,出草量比天然草场高出10 倍~20 倍。人工种植的牧草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每年为村民获得800 元/亩(12000 元/公顷)~1300 元/亩(19500 元/公顷)的纯收入。

依托项目的投入、运营和产出对贫困农户进行转移支付。以南木林县艾玛乡为例,在2019 年和2020 年的种草活动中,“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向艾玛乡农牧民合作社捐助了种草所需的人工成本、机械成本、草种苗等资金,并监督其使用过程。在2019 年草地收割的过程中,合作社外聘了约23 名当地贫困户帮助收割,每人每天支付工资180 元,持续支付工资天数超过30 天。另外,合作社也聘请了约24 名固定员工,并且优先聘请贫困户。

2.2 促进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培育现代农业

在开展种草公益行动的过程中,更加密切地关注当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以环保和可持续开发的理念,运用生物发酵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等创新手段,对泛喜马拉雅地区珍贵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可持续开发研究,为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2018 年,“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与西藏农牧学院展开“龙胆草人工驯化种植”产学研一体化公益项目。规模化人工驯化种植,一方面能够替代人工采摘野生龙胆草,减少对当地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为当地注入新兴产业,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该项目创新性采取“企业+公益基金+示范基地+藏族农户”的公益模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3 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19 年7 月,依托公益种草活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党支部与典型企业党支部在日喀则市开展党支部共建,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向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捐赠慰问金。

3 经验与启示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地球第三极”即青藏高原的公益行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公益模式,将环保公益项目深化成开放的公益平台,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打造“公益第三极”。开展公益行动,需要各界公益力量共同努力。“公益第一极”是政府部门,能够通过更加清晰的政策解读来明确公益行动的方向,给予政策性指导。而“公益第二极”是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发挥专业性作用,保持公益行动开展的专业与高效,还能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调力和资源整合配置能力,让公益行动产生更大的价值。而随着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公益行动中,“公益第三极”——商业力量也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更多的商业力量在公益行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为公益行动注入了更多活力。

3.1 覆盖全价值链的公益平台

“力士·绿哈达行动”搭建了一个吸纳商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公益平台,通过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零售商共同行动,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依托电商平台,邀请消费者关注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并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力。参与项目的商超合作伙伴在各大门店开展“一人一元一平米,青藏高原万亩植绿计划”主题环保宣传活动。消费者只需要通过购买指定产品就可以为西藏地区捐种草地。这一公益活动,一方面为消费者开辟了参与公益行动的一种方式,汇聚公众的力量,通过“小行动”产生“大不同”;另一方面,也不断提醒消费者关注“可持续生活方式”,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3.2 商业力量赋能可持续的公益发展

在开展公益行动的过程中,探索出可持续行动的商业闭环模式。邀请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农业基地,如在林周县卡孜乡合作建设的紫花苜蓿农业采购基地,将项目种植的紫花苜蓿运用到企业产品研发中,从而把企业自身业务与公益植草更紧密、更深度地结合,为当地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收益。

3.3 明星助力多元化高原公益项目

在2011—2020 年的十年时间里,“力士·绿哈达行动”得到了国内大量知名人士和名人明星的支持,他们作为行动的“公益宣传大使”,呼吁更多人关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并加入践行可持续生活的行动中。公益行动先后邀请了著名主持人、世界小姐、著名演员、世界冠军、歌手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力士·绿哈达行动”见证仪式并担任行动“公益宣传大使”,借助其影响力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守护青藏高原的行动。

在开展“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的过程中,利用明星效应和社交媒体,公益活动得到了迅速传播,不仅吸引社会公众关注地区环境问题,还为消费者参与环保公益提供了机会。通过发挥明星公益合伙人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传播声量,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加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生态扶贫及发展事业。

3.4 开展多元化的青藏高原公益行动

“力士·绿哈达行动”为了帮助当地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支持与鼓励,从2018 年开始,在林周县卡孜乡中心小学设立“力士·绿哈达行动”公益奖学金,助力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成为青藏高原的守护者、绿色中国的创造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开展公益行动十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公益平台,以开放的姿态汇聚更多社会力量,让政府部门、公益机构、商业伙伴、科研机构、合作社、农牧民、消费者等不同力量参与到行动中来。一方面避免了单方力量在资源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扩大了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关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同时以持续的公益行动帮助更多西藏地区人民改善生活,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创造长久的社会效益和公益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植草喜马拉雅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植草沟在城市降雨径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植草沟在去除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Cut off my Hands!
朱乐耕艺术作品
十六岁去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