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1-01-08娄捧捧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江岚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娄捧捧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江岚 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的时代,这也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历史和方位[1]。新时代,新变化,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要求也与日俱增。体育社会组织既作为满足大众各种体育需求的主力军,也是促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进行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是必要的。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体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政府部门实现了“管办分离”,政府角色从“管理体育”转变为“服务体育”,体育社会组织独立发展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增多,《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已经是明确指出提到国家要积极加快推进基层体育相关社会企业组织的专项改革发展,重点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2],《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是明确指出提到国家要加快进行基层体育相关社会企业组织的整体建设工程,稳步加快推进我国体育行业协会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政策脱钩等所提出的政策要求[3],进一步为国家加快努力促进我国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团体的体制改革和健康发展而努力提供了强大政策资金支持。
一、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对体育的职能逐步下放,体育协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准入的门槛也减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体育协会和社会性组织,再加上对全民竞技健身战略及其对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需求,体育协会和社会性组织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和功能日益明显,而且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不断深化,为推进我国体育与社会团队实体化改革工作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实践经验和启迪。
(一)发展速度之快,数量增加之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家政策和体育需求的双重力量下,体育社会组织络绎不绝的成立起来,尤其明显的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立。通过对《2018年民政事业统计公报》发布的内容研究,体育社会组织已经由2012年的2.3 万增至2018年的5.37 万个[4]。六年来,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实现数量翻番,2017年达到4.8 万个,2018年增幅达到128%,比同一时期全国社会组织的增长率高66%。
(二)体育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2013年召开的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5],为新时代我国体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明确指导和理论方向,划定了基本路线。一方面,建设体育强国已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地位,再次确定了体育社会组织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作用,改革了体育行政管理制度中的“三不分”,使得体育社会组织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主导地位和其作用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反映在体育领域就是群众逐渐上升的多元化、多层次健身健康需求与健身健康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6]。国家文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要持续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力度,使全民参与健身的活力得到激发,并且要努力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7]。
(三)体育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取得进展
2015年,发布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总体方案》,正式开启了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序幕,尤其是篮球协会率先开始。2017年篮协新召开的换届代表大会,姚明担任篮协常务副主席,联合出台《关于篮球改革试点有关通知》,篮球协会正式从篮管管理脱钩。完成了换届后,顺利地完成了社团法人身份认证变更、启动经费拨付、人才双向的选择和配备以及人才待遇体系的设计[8]。各地各级体育协会正依照机构、职能、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外事“五分离”的改革方式,逐步与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脱钩[9],实现“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12 字方针的要求。
二、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
目前,虽然体育社会组织成长形势良好,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新时代下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健全,自身发展基础薄弱
体育和相关社会事业组织自身经济建设发展过程和其中的诸多突出问题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控制解决,大量的人民体育和相关社会事业组织正在逐渐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内部矛盾卷化[5]。即使是像篮协、足协这些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体育社会组织,虽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但其内部管理结构依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需要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与规范的规章制度。
(二)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
体育和社会组织必须要思想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更好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所以不可避免的要与政府进行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现代治理学基本原则强调,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合作关系,但在体育协同过程中,由于受到“全能主义国家”的思维与习惯性影响,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以往价值优先性得原则,使一些体育协同和社会组织在其成立伊始,就在资源、合法性、制度支持等各个方面全部依赖于体育协同政府,政府的行政干预是无法避免[10],政府和体育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被认为是界定模糊。
(三)管理机制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
一项针对体育社会组织中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体育行政管理技术人才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的体育社会组织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缺少五险一金等基本的社会保障,难以吸引优秀体育行政管理技术人才的加入[11]。一方面,中国篮协、足协等社会组织成功与政府脱钩之后,开始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性增强,然而依然由于专业体育管理人才人数少,在脱钩之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内部结构不完善,无法完全发挥体育组织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体育社会组织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人才引进机制,使得组织发展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
三、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推进路径
我国各级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发展环境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和提高,政府体育部门的改革不断加强,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体育强国建设及其全民健身更是巩固了各级体育社会团体在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与体育治理系统中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社会组织应该要从政府开始加强自己的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运动和文化服务,以提升我国社会的公信力,扮演好在新时代下推动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角色,提升社会公信力,扮演好在新时代下促进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角色。
(一)强化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组织结构
政府通过不断的简政放权,转变其职能,深化体育运动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改革,促进了体育和社会团体的持续性发展。但俗话说,打铁尚须自身硬。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构,建立健全体育和社会团队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体育和社会团体都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的结构,提升内部科学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体制;建立人员监督的机构,避免权力乱用和决策失误。第二,提高公共运动体育服务的供给和能力,形成一支高质量、专门的服务型人才队伍。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是体育社会组织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了解大众的体育需求,成立专业的体育服务团队,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中的影响力。
(二)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两者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为完成体育工作,政府部门可以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但不能越位干预或干涉体育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以保证体育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合作的过程中,在地方人民政府不愿意参与对体育社会团体管理的必要前提下,通过一些宏观手段,来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体育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体育社会团体通过向政府销售公共体育服务等方式满足其职能,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到国家的体育管理制度当中。要清楚正确地认识,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之间应始终保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明确两者之间的“伙伴关系”。
(三)优化管理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社会组织要想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全面健身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加强体育人才管理,完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一方面,体育社会组织要加强体育人才管理,建立健全体育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评价机制,既要留得住现在的体育人才,也要能够吸引未来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体育院校合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形成一个有效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双赢”。
四、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国家的治理制度和其治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体育社会组织在建立健全的体育治理制度的过程中承载着重任,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在我国体育发展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体育社会组织需要在新时代下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担负起发展我国体育的重任。体育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提高,能够满足群众不同的体育文化需求,社会公信力得到增强,才能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更好的推动全民建设,才能更好地建设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