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基础教育的红色基因传承实施策略

2021-01-08■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红色

■陈 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国红色革命的起点是农村,红色基因的独特价值是在乡村环境中积累、发展和沉淀的,因此红色基因的传承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

一、红色基因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一)红色基因对产业兴旺的重要价值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兴旺。红色基因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红色基因产业链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旅游的产业机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三大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对于劳动力就业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根本目的。因此,大力开发革命老区红色基因资源,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精神,发展新时期红色基因旅游产业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利途径。

(二)红色基因对生态宜居的重要价值

生态宜居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挖掘红色基因资源,进行农村生态环境的打造,以第三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另外,对革命老区红色基因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有利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对于革命老区乡村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可以有力推动革命老区向着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方向发展,确保革命老区乡亲可以生活在舒适美丽的环境当中,感受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三)红色基因对乡风文明的重要价值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塑形,更需要铸魂。通过建设文明乡风能够使乡村内部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进而达到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对于吸引有志青年返乡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进而推动红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融合,村民的文化生活可以更加丰富多样,村民精神面貌能够更加焕然一新,进而实现良好乡风的培育与改善,推动革命老区建立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以及淳朴民风的新风尚。

(四)红色基因对治理有效的重要价值

治理有效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进一步将乡村治理体系具体化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革命老区长期积累的红色基因在乡村社会治理当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参考价值。目前社会不断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法制建设等方面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乡村振兴过程中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在农村工作以及乡村治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红色基因对生活富裕的重要价值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根本目标就是确保村民生活能够更加幸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富裕所提出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富裕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的,同时也包括精神方面。因此,通过开发红色基因资源,达到代代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同时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达到物质富裕的目的。另外,也有利于人们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实现精神富裕的发展目标,即“钱袋”和“脑袋”都实现了大丰收。所以,红色基因在实现生活富裕当中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红色基因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功能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其在历史长河中所淬炼出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更是民族革命建设中至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产生于近代中国的革命时期,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非常深厚和优秀的。从功能与作用上来说,它比其他文化对乡村学生的教育功能更加直接、更加突出。例如,红色历史、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等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人物对乡村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而音乐中所表达出的更为直观震撼的红色精神,也能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在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等地也在人们的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红色精神,体现了红色基因在教育功能方面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一)红色基因有利于乡村学生认识世界

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人民革命和发展建设中扮演领袖的角色,领导着中国走出旧的社会,迈向新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优秀的红色基因。这种更贴近现实的、有迹可循的历史事件能直接地影响到乡村学生的思想。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和品质更是对学生有引导作用,让他们对世界的变化产生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映射到自身,考虑自己在某阶段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怎么体现等。由于这些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之大,将这些纳入乡村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红色基因的探索和了解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对于乡村学生有重要的意义。

(二)红色基因能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品质

对于人的才德的讨论自古以来就络绎不绝,更是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样的名句,这个所体现的就是品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也说明在教育中“立德”是根本,要用品德去引导一个人的行为。那么如何正确进行思想教育就很重要,严格刻板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更多的应该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红色基因的大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循序渐进,汲取红色基因的营养,对学生的品德与行为进行矫正,让其真正受到感染,从内心深处强化道德与品行。红色基因蕴含着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长征精神”教导人要自强坚忍,勇敢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导人要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此外,革命历史中有许多事例和优秀人物,这就为乡村教育提供了合适的素材,也为学生展现出优秀的品质让其学习传承,帮助乡村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红色基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红色基因所体现的优秀精神文化非常重要。在红色基因引导下,中国取得的各种成就数不胜数,这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光辉,同时也容易让乡村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更加坚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同时那些鲜活的例子也引导着乡村学生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所以说,红色基因是乡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首先,它是爱国主义重要的精神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和传承爱国主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坚定了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对于历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是难能可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基因已淬炼为一种民族精神,促进着文化的发展,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内与国际接轨,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民族也更加团结凝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意义重大。最后,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应该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基因的结合是对红色基因的精神价值的肯定,但是为了使这种教育更加有效,应该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创新,顺应历史潮流,探索更加新颖的方式方法,将红色基因教育深入到乡村学生的学习中。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红色基因融入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红色基因融入农村基础教育的内涵不深

升学压力大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当中更加如此,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基本都仅仅关注考生的分数,这种分数唯上的观点十分深入人心,此时,学生被关注的重点仅仅是他们的成绩,学生个人的愿望志向等都被一定程度地抹杀,个人理想信念也未得到有效地培育。作为当前最先进、最有凝聚力的文化,红色基因在充斥着各种文化的当今校园并未展现出其应有的生命力,许多乡村学校未对红色基因加以应有的重视,未在校园教育当中深入展开红色基因教育。乡村学校应当对红色基因进行继承、发扬、传承,为红色基因注入新的血液,使红色基因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接受红色基因教育。同时,许多教师自身接受的红色基因教育就不够,并未很好地了解红色基因的核心意义,未发觉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使得在授课当中,学生也未能接受高质量的红色基因教育,使得红色基因教育不够鲜活,没有吸引力。在当前的环境下,红色基因想要深入农村基础教育行之不易,很多环节都有许多阻力。

(二)红色基因融入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效不足

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当中,红色基因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红色资源只是进行简单地走马观花式参观,事后并未采取召开相应研讨会、提交思想报告等后续措施,使得学生参加红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不过最终并未在其内心留下印象,某种程度上只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没有真正触碰红色基因的内核。一旦实践活动脱离了内容,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就会导致红色基因无法传达出去,难以培养出具有红色基因的学生。同时,存在学生实践活动次数不够、专业教师质量不高、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让红色基因实践活动无法真正传承,学生们并未接受真正的红色基因教育。

(三)红色基因融入农村基础教育的认同不够

社会当中各种思潮的崛起冲击着当代青年人的认知,这就使得学生开始对以往的红色基因产生怀疑,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偏离原轨道。当前许多居心叵测的人在微博、微信、抖音、知乎和哔哩哔哩等这些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新媒体平台上,散布相关的煽动、仇视信息,非理性爱国主义信息,或者无中生有刻意抹黑中国的信息,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辨识能力而受到毒害。同时有些学生推崇利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日常生活当中推崇消费主义,企图用超出自己消费水平的物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标榜自己的品味和地位;在学习当中并未做到踏踏实实,总是企图耍小聪明。在当前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对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等象征正确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不够,红色基因资源所体现的各种精神无法被充分汲取,爱国主义的推广受到了阻碍。

四、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红色基因融入农村基础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一)挖掘红色基因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以及伟大事业理想都具象化于革命圣地、历史文物以及人人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当中。通常情况下,许多农村都是革命老区,因此当地就有很优质、很独特的红色基因,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事迹便是最好的课本,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真相,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三观,所以应当在革命老区挖掘红色基因,用红色基因哺育新一代青少年。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内核主要表现为:坚持真理、威武不屈、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拒负盛名。对后人的教导主要表现为:有着正确的内心事业,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为新一代青年做出完美的榜样,激发其创新能力。以上的几种优良品质正是当今青少年所缺少的,也正是当今青少年应当培养的,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得乡村有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更好的条件以让他们为祖国、为家乡做贡献,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奋斗,为祖国的腾飞添砖加瓦。因此,应当将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大量运用到农村基础教育当中,培养出有红色基因的新青年。

(二)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对红色基因的认知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中,乡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态度和认同是重中之重,若想实现二者结合的最优化,唯有让乡村学生对红色基因产生兴趣,主动了解。第一,要培养乡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主动学习红色基因的历史,深化对红色基因的形成和发展的了解,增强对其传承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从而为学生红色基因主体性模式增添新的活力。第二,把握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课堂,增强学生们对红色基因的深入了解。第三,学校方面要定期邀请红色基因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定期开展红色经典名著读书会活动,同时面向学生举办红色基因宣讲团、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红色征文比赛、红色电影展播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们亲身经历,亲身感受。

此外,因为学生比较热衷于新潮体验,很容易接受新事物,这就要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将传统的红色经典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将能够调动人们爱国积极性的红歌用当前最流行的快闪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在青年人当中有更大的受众群体。另外,将经典红色电影进行改编翻拍,将最精华、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制作成“抖音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重温最经典的桥段。切实关注乡村学生思想动态,真正贴近当代乡村学生的思想脉搏,拉近与乡村学生的情感距离,在传统中融入新潮元素,传统才会在青年中传承。

(三)创新实践教学,增强对红色基因的体验

在所有红色基因教学当中,课堂是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组成部分。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在农村基础教育当中注入不同形式的红色基因,使其深入到农村基础教育的每个角落。第一,建立红色实践基地。在课堂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会受到一定层次的拘束,学生很多时候并未将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因而也并未切实地接受红色基因。当地学校应积极同本地的红色革命遗址景区等建立联系,创建相关的红色实践基地,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革命人物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艰苦,以此来珍惜当今和平的珍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红色基因的认知。在开展红色基因教学时,应当注意情感的投入以及理性的投入,让学生感受氛围学会思考,也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红色基因教育,通过情景结合来对学生注入红色基因,让他们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第二,在校园内建立红色基因文化体系,为学生营造充满红色基因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景观、建筑等来完成对显性红色基因的建设,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来展开隐性红色基因教育,使得红色基因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校园当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存在。第三,打造红色基因自媒体平台。当今已经是自媒体的天下,学生们更是十分热衷互联网以及多媒体,在互联网开展红色基因教育,能够使红色基因推广更快、效率更高。乡村学校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慕课等平台,打造红色基因传播平台,占据互联网阵地,为学生输入红色基因血液,打造通识性、生动性、互动性一体的红色基因传播平台,使红色基因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延安,老区的希望
红色在哪里?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