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广西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的路径研究
2021-01-08■克琴
■克 琴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自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后,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对广西而言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提出“让创新成为引领广西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人才是关键要素。截至2018年12月,广西建设完成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个、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16个,成为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的重要载体。此外,广西通过举办人才服务活动,吸引了包括“千人计划”等类型高端人才的广泛参与,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总之,广西近年来不断拓宽人才服务地方的渠道,形成了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人才保障为一体的人才服务地方模式。
一、广西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分析
广西内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为欠缺。在此背景下,应当集中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分析目前广西区域发展的方向,在有限的资源下培养能够满足地方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以下从广西高校科研队伍建设以及优势学科建设两方面入手,浅谈未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立足地方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分析
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等教育院校,只有适时地改变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以适应地方的需要,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广西高等院校必须在立足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方向,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综合广西现状以及相关省份先进发展经验,主要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在对内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两个大的方向。
首先,广西具有北部湾、防城港等出海口,但是出海口的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尤其是内部腹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研究广西出海口及其相关腹地的建设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省内高校的重点任务。只有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在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之际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其次,广西部分地方的先进技术利用率不高,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该现状,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踏实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应用技术的推广,因为只有以技术推广为手段,才可能为地方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发展带来契机。简而言之,区域性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保证其质量和数量,更需要落实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制度,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二)立足外部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分析
广西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前沿阵地,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广西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立足时代紧抓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目前广西面临的重点任务。综上所述,广西高等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立足地方特色,更应当着眼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使广西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有着足够的人才支撑。根据当前形势分析可知,广西外向型的人才队伍建设应当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即“引进来”和“走出去”。
所谓“引进来”,即指广西依托对外交往的边缘优势,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大力引入省内建设急需的高质量人才。同时,省内高等院校为了契合人才建设方向,也应当积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等的提出使得广西的开放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等院校便应当以此为契机,大力培养高质量的旅游外语人才,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而“走出去”,即指广西需要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技术,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就业等方式扩大地区影响力,进而使得自身得到发展。例如,目前东南亚国家在诸多技术方面与国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广西高校便可以积极地开展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并投身对东南亚国家的技术输出中去,即以区域人才优势拓宽海外市场,并最终反哺区域自身的发展。
二、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广西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一)科学定位驱动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对各类人才队伍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定位驱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对人才队伍进行定位时需要在地方发展的框架下进行,此举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科学定位可以使人才队伍受到更大的重视,即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向其倾斜,那么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科学定位重在科学,在人才队伍建设评估时切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发展,更应当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更高的前瞻性。其次,科学定位下的人才队伍建设会使人员本身更负使命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从而在实际的学习、科研、工作过程中更加尽心尽力。
对人才队伍进行科学定位还有利于队伍未来扩大性地发展,以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例如广西某高等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其队伍计划人数为100人,其中包括了数字技术人才、工程信息人才、能源技术人才、装备制造人才等。但是该队伍如果在建设之初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定位,那么可能会出现队内人才比例失衡的局面,对人才队伍以后的发展极其不利。而在科学的定位之后,就可以对队内人才的数量、方向、级别等进行精确的计划,使之有利于未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二)特色项目驱动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社会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期,即正在从“工业类型经济”向“服务类型经济”转变,所以社会对应用类的综合性人才需求日益增大。广西高等院校应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对内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使之可以培养出具备完整知识体系和基本职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但是就目前广西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言,其在教学过程中偏理论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教学的本质,授课的内容和方向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甚至近年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出现如下尴尬的情况,即高等院校的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才能正常就业,这与高等教育的初衷完全相悖。针对上述情况,以下阐述以特色项目驱动的方式提升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的策略。
首先,可以推动校企项目深度合作,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例如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来讲,学校可以牵头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校外实习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逐步形成专业教学、校内外实践、科技竞赛等多维度的特色项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此类型的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合作是其中关键的纽带,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使得高等院校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衔接度较高。其次,可以与学生的兴趣对接,让学生参加创新、科研型的竞赛,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例如,广西某高校计算机专业,近年来积极践行以竞赛项目驱动人才建设的培养模式,在机器人竞赛、软件外包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获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绩。此方式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更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项目驱动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方式较传统方式更加灵活实用。
(三)人才引进驱动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而人才引进则是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见效的人才队伍建设方式。为此广西高等院校可以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大某些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确保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例如广西某高校在其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由于本身是电子信息类高校,所以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引入较多,导致学校对其他专业的建设力度不足。如此单一性的专业特色实则对地方的服务性不强,对完整人才体系的形成也实为不利,所以该高校便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对校内较为薄弱专业的人才队伍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切实可以服务地方发展的综合性院校。
但是,高等院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也应当立足实际,切不可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操之过急。人才引进时首先应当充分明确引进人才的定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是高等院校人才引进的主要方式,而且其中青年教师的引进数量占据大部分。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人才引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定位:第一,提升高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使学校相关学科向纵深发展;增进学校论文发表的质量,以此提高学校声誉。第二,高等院校还应当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之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教学、科研之中。例如,针对目前房价较高的现状,高等院校可以为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以此提高其归属感。第三,高等院校在人才引进的大潮下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此举有利于将各级人才的成果进行量化,并且通过量化结果为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使之能够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四)先进方法驱动人才队伍建设
在高等院校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使之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应当利用先进的方法,以方法驱动的方式实现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下阐述当前形势下,两种常见的专业化高等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第一,理论分析法。此方法主要强调对人才队伍理论的完善和培养,使之具备较高水准的理论水平,为后续的科研奠定基础。第二,实践探索法。该方法是指引导人才队伍投身科学实践中,以实践的方式驱动理论创新和科研发展。总之,在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探索都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人才优势推动地方发展路径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地方的发展相契合。就目前形势而言,高等院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人才与社会职能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体系;二是鼓励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创新,让创新驱动当地企业、产业的发展;三是高科技人才通过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取物质支持,并以此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师资,形成良性的循环。以下从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个角度出发具体讨论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高校科技人才的服务质量
人力资源作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服务工作。为此可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接具体产业形成人才引进、培养、利用为一体的科技人才服务模式,将提高对地方的服务质量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切入点;其次,在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将各类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作为引入的载体,立足优势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特别是提升科技含量较高技术的成果转化率;最后,有关部门在提高科技人才的服务质量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科学的人才组织形式,为人才和地方企业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总之,高校科技人才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离不开引导和培训,有关部门应当落实相关政策,为人才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人才的服务质量。
(二)做好高校科技人才的目标规划
高校科技人才作为宝贵的地方资源,有关部门应当在立足地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人才服务地方的前景做出多种目标规划,以提高人才方向与地方发展的契合程度。首先,人才服务地方政策不仅需要有短期的目标,更应当制定长期的规划。但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缺乏组织积极性,导致很多政策的落实缺乏效率。例如,部分科技人才在参与基础项目时,地方有关部门往往将重心落于项目的策划和宣传上,但是对于项目本身以及参与方的利益诉求通常不能够得到有效地满足。所以,此类缺乏对科技人才宏观规划的项目,即使当时能够正常开展,但是就长远角度来看对地方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都会形成一定的制约。其次,各个地方部门应当基于当地的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科技人才长期规划。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既要满足相关产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也要充分保障项目单次实现的目标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目标清晰、需求完善的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的格局。最后,地方部门在推动人才服务地方战略时,在人才的选择、项目的实施、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使此类人才活动能够得到健康良性的循环,以保障当地后续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找准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在推动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过程中,找准服务的切入点是关键。同时,始终将推动地方发展作为人才服务地方的目的,而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其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首先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立足广西发展现状,通过科学合理地谋划塑造产业亮点,推动高校科技人才与地方发展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其次,各个地方的人社部门也应当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开展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对接和交流活动,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在当地能够形成一批特点鲜明的优势产业,进而形成完善的生态产业链。最后,具体产业和企业也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行业现状具体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为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提供基础性引导。总之,有关部门在推动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战略时,应当从大局出发,充分协调各方诉求,发现各个产业、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服务工作,切实让人才能够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
(四)推动建设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平台
以相关省份的先进经验来看,地方有关部门在推动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时至少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满足高科技人才对“名”的要求,积极地打造人才品牌,做好与国内相关高层次人才平台的联动工作,确保区域内的高科技人才能够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二是满足高科技人才对“利”的要求,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审批等环节给予一定的优先权,确保区域内的相关重大项目能够如期开展。此外,地方有关部门在推动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监察机制,确保不再出现“申请时轰轰烈烈,完成后悄无声息”的注水型项目。为此,有关部门在人才平台建立之初,就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围绕上述思路进行项目的开展和投入。同时为了保障人才服务平台的活跃程度,使平台能够真正惠及区域内的相关科技人才,有关部门应当充分贯彻落实相关理念,统筹区域内各项资源,确保将人才服务平台打造为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科研创新平台等。
(五)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有关部门在推动人才服务地方过程中应当始终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要在相关规定的框架内用好、用活经费,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实行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规范,保障任何层次的科技人才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经费的使用,同时鉴于科研经费数量有限,有关部门应当从大局出发统筹经费的使用。在项目审批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对其中某些优势产业、重大产业做到一定的资金倾斜。最后,有关部门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经费使用绩效机制,将历年经费投入产出比作为后续经费使用的依据,并根据市场变化、产业升级等适时地做出改变,确保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