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子“述作结合”思想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1-01-08欧阳玉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善者墨子双创

■欧阳玉章,唐 佩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科学技术发展呈日新月异之态势。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时代中,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成为各类竞争力中的第一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要实现民族振兴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而高职教育作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在中国加速制造业升级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墨子思想为视角,挖掘其“述作结合”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对新时代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墨子“述作结合”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墨学在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墨子身处社会失序及动荡的时期,以救世济民、治国安邦为理想,带领弟子著书立说、周旋列国,以亲身实践为构建“兼相爱、交相利”理想国度献力。在教育领域,墨家和其他学派一样将教育看作是实现政治理想和救世的积极手段,但是其在教育方式上又独树一帜,他不仅仅重视道德教育和人文品格,同时对劳动教育、生产教育和科技教育都保持高度重视。

他在如何开展教育方面,提出了“述作结合”,认为“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述,今之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者则述之,今有善者则作之,欲善者自己出也。今述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1]先从“述”与“作”的字面解释来看,“述”是指阐述前人学说,通常理解为继承或者传承,意思是对先前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墨子之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这里的“述”也是一样的意思,孔子所处时代面临周王室衰微、周礼废缺之困境,孔子“信而好古”,主张遵从周礼、传承优秀文化,因此强调的是“述”而非“作”,着眼于过去而非未来,是一种相对保守的观点。“作”的字义是创作、创造,其实质是实践与创新,和“述”的注重传承不同,“作”是在传承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的一种创新和再创造。墨子认为传承优秀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墨子一贯主张“行为本”,提倡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他在教育中主张将生产劳动纳入知识学习体系,倡导在实践中对原有知识实现突破和创新。可以说,相较于孔子的“述而不作”,墨子基于所处时代,在对儒家思想进行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有创新性的“述作结合”,他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述”与“作”二者的关系,认为“述”和“作”并不矛盾,是相互关联、不可分裂、相互统一的概念,“述”是“作”的基础,只有在对前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学习和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作”是“述”的发展,通过实践和创新,能产生新的知识、理论,能对原有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墨子以其特有的辩证思想,提倡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尽管受到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限制,但是其对传统因循守旧思想的突破,对实践创造的追求,体现了其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多项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如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等。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但是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被日益重视的当下,对于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施途径来看都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对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关系理解不足。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创新是创业能力核心特征,真正认定的创业行为必然是伴随着创新而发生的。从这个角度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内核,创业行为是伴随创新,将积累和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将创意转化为价值、服务或组织模式[3]。但是目前我国实施的“双创”教育,是在政策驱动下推进的,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对此高度重视,但是往往是延续了陈旧的“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理念,在“双创”之中更加关注的是与就业相关的“创业”而非“创新”,对于“创业”指标更多关注的是创业数量,以及通过“创业”带动的就业率提升程度,而对于“创业”的基础与核心——“创新”关注明显不足,很多学校安排的“双创”课程中大比重讲授的是创业知识,创新教育被一笔带过或者比重过小,鲜少有专门的创新课程,特别是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这就是为何我们在目前研究中经常看到对创业孤立特征进行研究,而不是对二者进行有机统一研究。如果还是按照旧理念看待新时代“双创”教育,必然会受制于传统就业观念,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就必然无法真正推进与时代相适应的创业教育。

其二,在教育方式上,囿于传统知识性学习,对实践性学习推行力度不足。尽管创新创业理念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工作进入到高职院校中的时间并不长,加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受普通教育影响,种种原因之下,我们看到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强调知识学习,忽视实践学习。很多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将其理解为像国文课、思政课一类的公共课程,主要依靠知识讲授、系统学习的方式,没有把握住“在实践中创造”的要点,也没有切合技术技能人才实践培养中的成长需求,导致知识学习缺乏吸引力,学习效果不显著。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课少、公共课多,未能很好实现专创结合[4],而众所周知,很多职业院校专业课中实践课时占比达到50%,不同的专业根据各自的特点,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最佳实施方式必然有所区别,因此如果能在创新创业公共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需求,将创新创业知识点和专业教育充分融合,不但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也能将“双创”课程实施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对创新创业考核方式固化。受制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化特征,高职院校现行“双创”教育考核中多以书面作业、课程论文、理论考试等形式进行,但是从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来看,创新创业的实践化特征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过程,更应该体现在考核环节,如果将理论性、知识性考核进行形式拓展,将更多实践性、过程性、创造性元素融入考核过程中,特别是增加一些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实践性成果考核,必然会对改革创新创业考核方式具有积极影响。

三、墨子“述作结合”思想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墨子的“述作结合”思想将传承与创新看作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注重对优秀文化传统和知识的继承,又注重在积累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墨子在教育方式上重视实践,提出“士虽有学问,而行为本焉”,主张将知识以及技术技能学习融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做”来创新知识。这些观点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注重以创新推进创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互动发展

墨子“述作结合”所强调的就是继承及发展,即为实现救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而当今时代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要,国家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空前。正如前文所述,创新和创业二者应该是不可分离的,蒂蒙斯曾说“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许多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究其本质,创新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在校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最终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过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地,所实施的“双创”教育除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还应包括就业理念、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将创新看作创业不可或缺的整体,将二者融合发展,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注重从课程到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开发和应用创新创业思维及技能,发展创业机会,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创新创业实现学生全面发展[6]。

(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实现专创融合发展

墨子在谈到教学内容时,不仅注重对古代典籍的学习,如:同儒家一样重视《诗》《书》经典著作的传承。同时,墨子的教学内容中也有很多和生产劳动及社会生活相关的课程,为了培养“兼士”,他主张文科与实科并重。这对我们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双创”教育与专业知识相割裂,学生在枯燥学习创新创业理论后,无法真正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相结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在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分析其知识和技能学习要素,分析专业就业创业前景趋势和现有案例,在此基础上来设计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专创结合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学习效果,真正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三)注重将“实践性学习”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

墨子的“述作结合”教育思想,竭力主张实践,“行为本”。而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最为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也是“实践”,因此将“实践性学习”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一是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设计实践环节。除了知识点、案例分析外,将更多需要分组实践、动手练习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体系。结合专业教学进行实习实训,尤其是在毕业生实习环节中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二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组建中,注重引入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的师资。美国著名的百森商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全球知名,他们的课程教师多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或者创业管理者担任,事实证明,这样的师资力量能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学习体验。三是在创新创业考核中,注重实践成果考核,不局限于知识点考核,可以结合实践体现更多元化的学习成果,比如创业计划、挑战杯等创新类竞赛、互联网+等创业类竞赛、创业实践项目等等。

可见,墨子“述作结合”思想强调传承与创新融合,注重以实践促创新,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又因其理念的前瞻性对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应积极秉承墨子“述作结合”思想内核,深入推进创新与创业双元协同、双创与专业教育融合互动,实现实践性学习全程贯通。

猜你喜欢

善者墨子双创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墨子破云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墨子教诲青年
《论语》节选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