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01-08吴颖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

■吴颖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成果

近年来,我国安全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受大环境的影响,校园的安全环境也不容乐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高校内部的配合下,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国家大力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理念日益提升

由于高校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维护校园安全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俗话说“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同时国家在购买高校安全设施方面也投入大量的经费,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落实、督促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理念,与高校师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在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下,通过安全教育,师生自觉地以安全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为追求,高校内部努力构建与自身发展需要相符的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促进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了安全文化理念。高校师生的安全观念已从被动服从的“要我安全”文化转向师生自我管理的“我要安全”文化,广大师生时时注意安全防范,懂得自我保护,在遇到安全危机时能及时应对,有效保障了校园内正常的工作学习环境和秩序。

(二)校园安全文化研究日益深入,安全文化体系不断完善

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内容相结合,能有效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目前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研究正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已经从物质层面的安全物质文化加强到精神层面的安全精神文化再到实践层面的安全行为文化,层层不断深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化网络技术,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安全文化的真正落实。[1]高校的安全文化体系也不断完善,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各高校的管理机制也不断健全,一般会设置专门机构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来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且采用层级式管理,层层下达责任和任务,制定督查、奖惩制度,促使学生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完成任务,推动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位。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位

作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各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通知文件精神,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将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摄像监控设备等保证校园安全环境无死角。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对师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从被动的事后处理转向主动的事前预防,调动安全主体的安全保护意识,防微杜渐,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方面保持增长性和可持续性,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完善的投入保障体系,以使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持久地发展。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反思

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安全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够,自救互救能力缺失

尽管目前高校已在不断完善安全文化体系,但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尚需加强。很多高校试图通过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编制安全指导手册、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宣传教育,贯穿安全理念,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具体的事例分析,缺乏有效的数据佐证,难以引发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在思想上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对学校推行的安全教育抱有抵触侥幸的心理。认为校园是一片“净土”,基本不会发生重大安全事件,似乎灾难离自己很遥远,在思想上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再者,安全文化课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一样,它不需要考试,使得学生不屑接受安全教育,认为这是浪费正常的学习时间,许多学生只顾埋头读书,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和神圣性置之脑后。大量惨痛的安全事故案例表明,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缺乏起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当伤害事件发生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应对,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自救互救能力缺失,灾难发生时缺乏科学的求生知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基础防范薄弱

从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上来看,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都明显不够。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跟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一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虽然国家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增加了资金投入支持高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高校众多,国家财政投入总额有限,使得众多高校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些高校在思想上对安全还没有足够重视,随意缩减安保人员以节约成本,没有配备专门从事安全文化教育的专职教师,只是在需要做宣传教育时从校外聘请专家、消防人员讲授一下安全知识;一些高校缺乏必要的安全、预防设施设备,一些需要重点防护的部门,如学生宿舍没有安装监控和预防设备,仅靠安保人员巡逻,不可能每个角落都能顾及防范到;一些高校缺乏现代化的安全监控,无法形成威慑力,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给安保人员巡逻工作带来难度;有的高校只偏重于应急性防范设施而忽视了基础防范等,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灭火器材、药品过期等。

(三)安全文化不健全,制度体系不严密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生源的增加,对安全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众多高校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显然滞后于需求,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管理者只注重发展教学和科研,安全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在管理者看来,只要安全不出问题,或者出了问题能妥善解决,就无需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多数高校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活动组织零散,难以形成全民共建平安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各部门在制定安全制度时缺乏相互沟通协调,各自为政,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导致执行力不够,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精神文化建设不丰富,安全内涵不深刻

许多高校在安全文化精神建设中,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教育者的自觉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度都不够,安全文化精神内涵不深刻。师生在有限的安全文化活动中,缺乏主人翁意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只是依靠保卫部门、二级学院的领导建立的工作小组来开展工作,在构建平安校园上,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工作上,忽略安全文化本身的内涵建设,对安全文化的内涵凝炼不够,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2]。在安全文化的传播方面,路径比较单一,只是局限于保卫处宣传栏、校园电台和校内报刊等。在安全文化的内涵建设上,未能提炼出能够代表安全文化内涵的文化用语,没能形成全校范围安全文化的学习氛围,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待拓宽,平台有待拓展。

(五)行为文化建设不规范,安全建设形式化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师生认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己无关,是学校领导、安全保卫部门的事情,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自己是受保护的,采取不重视、不配合、不参与的态度。在教风上,学校教师很少利用课堂进行安全教育,未能在日常活动中有效地贯穿安全教育观;在工作作风上,管理者也未能经常性地始终贯穿安全观,如制定安全指导手册、召开专门会议等方式;在学风上,学生更关注专业领域的学习,对安全教育置若罔闻。总体而言,校园的安全行为建设不规范,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六)评价指标体系未建立,预警机制不健全

跟其他任何活动一样,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运行需要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既要在日常的安全预防中防患于未然,又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到目前为止,校园安全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尚无一套统一的衡量标准和体系。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各高校各自为政,建设重点各不相同,区域特色明显,这就导致很难用量化的形式展现出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优劣,也就无法达到预警的目的。

三、推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责任。身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树立“以师生为本,以安全为纲”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根本理念,营造良好氛围,夯实软硬件设施,建设高素质队伍,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构建平安、美丽、和谐的校园。

(一)营造全校建设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营造安全校园的环境氛围,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要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筑牢思想上的安全防线,积极营造安全健康的文化氛围,更好地规范和协调师生的安全行为,提高师生安全素质和修养,建设良好的校园秩序。

1.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有效提升师生安全素养。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对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理念,积极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和安全实践教育活动,如有关安全方面的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安全演练实践等,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其安全文化素养。

2.凝炼安全文化精神,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要发挥师生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发的安全意识,激发全校师生职工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形象认知感和理念认同感,凝炼富有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精神,引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3]。确立长效的校园安全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实现校园的长治久安。

3.建设校园安全教育平台,开设安全文化相关课程。以校园安全教育课为平台,开展安全文化相关课程。教会学生“四懂四会”等消防安全知识和紧急避险、逃生技能,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建设校园安全教育平台,定期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校园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师生的安全素质。

(二)夯实校园安全文化的软硬件基础

校园软硬件设施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物质保障。

1.完善校园自然环境,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硬件需要。在校园内设置与安全有关的警示牌、警示标志、交通标线和安全出入口标志等,配备并完善满足师生健康与安全需要的安全设施,配备各种安全工具、器具和物品,构建安全校园环境。充分利用高科技及数字化校园网络,对相关的安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安全设施建设的有效性。

2.提升校园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园安全专题宣传栏、校园安全广播、校园安全墙报、校园安全提示角的建设,潜移默化提升师生员工参与安全文化的安全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建设安全标语文化、安全橱窗文化、安全楼层文化、安全宿舍文化等,普及安全的法律法规、信息、知识技能等内容,潜移默化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人文环境。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安全专题影片等,传授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各种自救措施,加强师生的法律观念、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夯实校园网络安全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校园网络,形成“多媒体+安全”宣传模式。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媒介,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专栏、网站,形成完善的校园安全网络系统,扩大安全宣传辐射面,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助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4]。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严格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禁止虚假信息传播和扩散,打击网络犯罪,洁净校园网络环境。

(三)建设高素质的校园安全文化工作队伍

一支“政治过硬、工作高效、作风优良”的队伍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广大师生的全员参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社会的协同推进。

1.提升保卫队伍的工作水平。保卫队伍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力量。校园安全文化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保卫队伍的自身建设。实行保卫干部网格化管理,通过招聘、培训和演习训练,提高保卫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其临场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保卫队伍形象,创新保卫工作方法,使全体师生员工更有安全感。

2.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员能够发挥有效的填充和补台作用。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员队伍,可以更好地保障校园安全。信息员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因此,要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注重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信息搜集研究和判断机制,形成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为提早预判安全情况、有效预防安全事故、有力控制安全局面、及时解决安全问题提供助力。

3.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作用。广大师生员工既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其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一是积极发动具有相关安全专业素养的教师发挥优势,通过开设安全讲座和安全知识课程、指导学校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校园安全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宣传、普及。二是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自发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熟知校园安全现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规范的安全行为。

4.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安全文化建设合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因此,高校既要注重内部力量的提升,更要联合校园外部力量,协同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家庭等联系,搞好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沟通联合机制,在理念创新、政策指导、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齐抓共管、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合力,建设“校企共建、法校共建、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

(四)健全校园安全的制度文化

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全员安全工作格局,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设有法可依、执法有力。

1.完善校园安全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实施制度,规范校园安全管理[5]。制定涵盖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网络信息等方面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确保校园安全工作职责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2.建立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建立以调研专干为轴心的、公秘结合、布局合理、反应快速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情报信息网络。定期进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重点对校园重大项目决策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定因素、风险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和先期评估,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监督和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提早预防、及时整治。把握安全工作主动权,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的能力,维护学校的稳定。

3.健全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建章立制,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工作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层层有人负责、人人皆有职责”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责任界定与追究并按章严肃处理。奖优罚劣,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成绩与部门考核、个人提拔、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新校园安全文化工作机制

树立创新意识,加大改革力度,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安全工作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内生动力。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预防”应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源头防控,建设安全预防文化。通过预先判断、分析各方面因素,制定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做好思想、组织、制度、物资方面的充分准备。采用专项检查与重点部位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升级改造硬件设备,完善校园安全规划,从根源上杜绝危险事件的发生。

2.健全校园安全应急机制。成立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校园安全领导责任制,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6]。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切实增强师生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理能力,形成快速启动预警和反应机制,提高安全工作效率。

3.强化校园日常安全管理。成立安全防范和遵纪守法协会,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引导师生进行自我安全管理、自我安全防范,增强师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设立校园法律服务机构,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提高师生员工法律素质,维护其合法权益。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定期进行校园设施安全检查、维修。与主管部门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推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不断遇到新问题、遇见新挑战。高校要始终以“增强全校师生幸福感”为宗旨,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认真进行实践探索,从“营造氛围、夯实基础、提升队伍、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