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1-01-08黎思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黎思敏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631)

1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RFID、虚拟现实等方面,在智慧图书馆建立过程中,相关研究逐步加深,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智能化信息技术基础,为打造现代图书馆提供高效率、更便捷的互联平台[1]。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学者艾托拉等提出“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我国研究相关问题的时间在2010年。随后我国相关研究数量快速激增,相关主题也日见多元,重点在于智慧化特征分析、物联网标志技术应用、馆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最近几年,智慧图书馆研究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经过梳理与分析后,发现相关主题对发展现状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选择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V,以2010—2020年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为对象,在建构知识图谱的过程中,通过可视化方式来完成对研究领域热点及趋势的分析。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知识图谱指的是以图形学、数学、信息科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可视化技术来完成对信息数据的分析。CiteSpace分析软件以科学分析潜在知识内容为基础,根据计量学、信息可视化技术、数学模型的结合,形成一种引文可视化分析模式[2]。

本次数据采集自CNKI数据库,为了获取精准且高质量的文献,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智慧图书馆’)AND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智慧服务’+‘智慧化’+‘智慧图书馆员’+‘智慧空间’)”的北京大学核心及CSSCI文献,时间跨度为从国内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概念的2010年起至今,检索时间为2020年5月8日,人工去除相关度低的文献,最终共获得研究文献集318篇。由于文献集2010年的数据量为0,以下研究中的时间区间均默认为2011—2020年。

进行数据处理时,通过CNKI生成文献集信息,以格式化处理来导入软件CiteSpace。在时区分割(Time Slicing)选项下,设定跨度时间是2011—2020年,默认切割频率是每年为单位,经过关键词生成后形成一种具有共现性的网络知识图谱。

3 结果分析

3.1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特征

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特征可历时性地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2011—2020年国内智慧图书馆高质量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年度分布图

2010年,中国学界迎来了对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这是在2009年IBM“智慧地球”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概念,对物联网形成一种全方位感知的研究方式,分析其传递模式、处理方式、智能结构等。综合这些概念,智慧图书馆本身是一种综合概念,是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等进行全面整合的重要模式。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基本历程,可以总结出几个阶段:尝试摸索、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3]。通过对实际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研究智慧图书馆可从成本、技术等方面着手,各领域学者研究程度逐步深化,文献总量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2010—2012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多数研究集中在一般概念、常识、国外研究经验方面的总结;2012—2015年,研究成果总量持续增加,呈现出跨越式的增幅,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图书馆的重要目标,这是伴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发展的重要标志;2015—2018年,研究领域日益广泛,文献总量持续增加。随着“互联网+”计划、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概念的出现,信息技术发展获得新的空间和领域[4-6]。2018—2019年,关于“智慧图书馆”文献中高质量研究论文分别是69篇、66篇,这说明中国图书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注度依旧很高。

3.2 研究的作者分布及合作特征

本文经过分析与比对后,发现在2011—2020年间,我国涉及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为29人,发文最多的作者是邵波,共11篇,为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学者;王世伟、曾子明发文5篇,初景利、杨新涯、单轸、段美珍、周玲元每人发表4篇论文,属于该领域中的高产量作者。在导入下载文献后,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来划分年度单位,选择1年为期限单位,节点类型选择“作者(TOP30)”,利用寻径网络算法,通过软件运行来生成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网络图谱中可以看出,该领域已经形成了几个坚实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如邵波、单轸、陈力军、沈奎林等团队,智慧图书馆高水平论文发表中独自研究的相对较少。

3.3 研究的机构及地域分布特征

图2 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网络图

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学者共分布在75个研究机构中,其中发文量3篇以上的机构有7个(如表1所示),其中高校信息管理学院3个,高校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研究所1个,可见高校信息管理学院和图书馆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并列该研究领域高水平论文的第一产出高校。

表1 研究高产机构 ( 发文量3篇及以上)

从研究领域机构共现网络图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是存在的(如图3所示)。但值得注意的是,如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这两个主要合作机构群都是校内合作模式。跨校合作的模式比较少见。

图3 研究领域机构共现网络图

3.4 研究的出版物分布特征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共发表在39种核心期刊中,其中15种期刊发文量在10 篇以上(如表2所示),共发表260篇研究文献,占文献总量的82%,是该领域的重要文献来源。

表2 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发表量10篇以上)

4 研究总体趋势

我国自2010年以来智慧图书馆研究围绕着智慧服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情境感知、智慧馆员等关键词。将关键词按照频次统计后可以发现,词频4次以上的20个关键词已经涉及了技术、服务、模式等多个维度,如表3所示。

表3 关键词统计(词频4次以上)

5 研究的主题分析

5.1 研究主题分析

将图谱与分析数据结合后,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主题:信息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员及基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些主题是核心内容,在进行该领域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通过研究分析这些主题内涵来深化对研究的理解[7]。

(1)信息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这一概念提出的基础就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建构多模块协同发展模式,以技术角度来说,这是多技术集成的方式将不同应用网络进行融合,研究该平台实际应用时基本是以综合技术为主,涉及到的领域有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这些都是实现对“智慧图书馆”集成技术建设与应用的重要表现。其中,最受市场重视的项目有物联网、人工智能。这是因为前者主要是通过传感设备来传递信息,通过合同协议实现客观环境连接互联网平台,建立WiFi定位、Zigbee等多元技术并联结构,为信息交换提供新的空间[8]。这是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环境的重要前提,可完成定位、跟踪、监控等要求。人工智能将图书馆内部业务、外部服务等结合到一起,实现馆内员工知识组织的优化,结合用户行为后建立市场信息,形成馆内外信息知识系统匹配关系的建立,能让客户得到掌握馆内全方位信息的服务效果。

(2)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基本是经历了实物类、移动类、复合类、智慧型等,以当前发展水平来说,能通过结合互联网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是现代城市打造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这是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形式的重要新型平台,其存在与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升级的重要表现[9]。我们在这一平台下需要对不同用户需求进行确定,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服务目标实现,能利用用户行为来建立目标群体描述,通过建立个性化服务模式,为智慧阅读提供更好途径。图书馆服务将技术作为重心,针对某种微观服务聚焦研究,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智慧型图书馆服务中的实践方向。根据服务模式来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基于RFID和SoLoMo的自助服务模式、基于精确定位算法和数据挖掘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基于感知技术情景感知的微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共享的服务模式、基于推荐技术的智慧服务模式等。

(3)智慧图书馆员研究

这是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果的研究行为,针对图书馆馆员群体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将馆员视为智慧图书馆工作主体,属于用户获得服务的基本来源。这部分馆员不仅要有基本图书馆服务能力,还要有对新型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操作能力。这是用户能获得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前提。能凭借馆员个人及群体的专业性、服务能力、学习成长空间等,打造与智慧图书馆相符合的服务方式,这部分群体能有明确危机管理意识、实现服务水平的持续创新[10]。我们对智慧馆员能力分析后,将其总结为:①基本能力。这是全体馆员都应该具有的重要技能,比如基本的交流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②核心能力。以智慧图书馆各个岗位要求来看,馆员在核心能力方面也有明显差异。以图书馆建设视角可知,馆员群体的优化应该以招聘方式、配置结构、培养激励等为主,这有利于馆员招聘门槛提升,实现专业馆员充分发挥其能力优势,这是能让馆员有新的学习成长机会的重要方式。对于馆员本人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群体性专业能力升级,能保持个人学习发展状态,或者以项目驱动来实现群集协同工作模式的优化,能根据科研实践的方式来完成自我能力提升。这是实现馆员转变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群体的重要方式。再来看高等教育视角,可通过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基本教育模式,能将复合知识及能力合理培养出来。

(4)基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该主题关键词有“情境感知”“个性化服务”等。对于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来说,可通过用户中心群体建设的方式,实现用户服务根本目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人—人、人—物、物—物等与互联网连接,这是实现时空限制打破的方式,是用户获得优质服务的重要前提[11]。以物联网类智能系统技术来说,这是通过智能终端来感知用户情境信息,将其利用并形成有效反馈信息,再以数据处理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能终端设备指的是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将用户本人浏览信息、搜索记录等进行检索,这是定位用户偏好、需求的重要方式,能为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是投其所好的服务方式。曾子明等人由此来建立情境感知智慧图书馆服务结构,以个性化模型来深入分析用户实际需求,这是分析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基本形式。随着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其核心机器学习引起图书馆界研究学者的重视。沈敏等人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特征进行检索与分析,这是收集用户检索偏好的重要方法,由此设计出有效机器学习法,实现用户个性化服务的信息检索模式建立。

5.2 各时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领域的演化分析

对研究主题出现时间的定位可以看出在年度区域中的定位划分关系。从图4可以看到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主题不断扩展,随着物联网、智慧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研究变迁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图4 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图谱

(1)2011年,中国学界研究智慧图书馆获得一定程度的成果,最初以引介性、技术支撑性文件为主,目的是将研究主题相关概念、实现方式等进行说明。董晓霞等人[12]对智慧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综合服务模式。例如,北京邮电大学智慧图书馆示范系统BUPT-SLDS,由此来实现该平台技术实现方式。王世伟[13]对概念内涵进行分析后,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的就是实现时空限制完全打破的用户服务方法,建立网络化信息技术框架下的高效率、便捷服务模式。阮孟禹[14]对该概念进行分析后,认为其组成以智能馆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为主,将人主体操控物联网的个性化、智慧化变化发展进行综合优化。赖群等人[15]根据核心技术来分析物联网平台发展方向,通过云计算环境来探索分布式信息处理功能效果,通过新技术引入将图书馆功能进一步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概念兴起时学者研究更倾向于概念介绍、内涵解释、外延分析等,将智慧型图书馆视为物联网产物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而升级的重要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能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服务行为。

(2)2013年,研究重心开始向智慧服务模式建立发展,针对实际情况来分析建设模式与发展方向。陈臣[16]认为可利用CRM强化的方式,实现读者智慧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全方位感知,将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行深层次挖掘,实现智能服务模式的建立。这是智慧型大数据安全、稳定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实现智能图书馆服务、管理等方面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田梅[17]根据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智慧图书馆在情境感知、社会服务、信息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胡海燕等人[18]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时俱进,而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就在于能得到新的强化建设,根据服务用户基本目标,实现更高效率的自助服务,以时空建设限制被打破的方式,实现智慧课堂、移动学习、私人订制等服务模式的建立。武龙龙等人[19]通过对中国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建设及发展的深入解读,根据用户、图书馆、网络发展等相互关系,探索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黄辉[20]根据智慧图书馆高级建设相关技术障碍问题的总结,认为这是存储中心空间不足、结构化数据处理功能欠缺、计算能力不够强大的重要原因,可实现高级智慧化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确定。综合来说,这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概念,是分析智慧服务方式,探索新型建构途径。

(3)近三年,智慧图书馆研究开始向着路径分析、顶层设计发展。郎玉林[21]分析智慧图书馆后集群属性后,探索基础保障机制、目标认同模式,检验其发展战略规划是否能由此达成,为图书馆效能提升确定基本发展策略。余丹[22]通过对人力核心因素的分析,认为智慧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服务核心,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建构,将各类资源实现不同系统、空间的架构,形成立体连接形式,将传统物理时空限制合理打破,根据不同形式、方式、渠道等,将图书馆知识进行信息检索,并响应用户实际需求。侯松霞[23]根据其智慧功能定位,建构出智慧图书馆三个层次关系:“物”智能化、“人”个性化、“一次知识”转化为“二次知识”,由此探索建设过程必须的基础设施、人才引进、企业深度融合等具体形式。夏立新等人[24]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建设智慧图书馆必须将“资源”“人”“空间”等实现融合,打造智慧环境的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智慧活动空间,实现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优化升级,实现个体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展。

6 结语

通过对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贯穿十年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服务的研究,还是情境感知、移动视觉搜索、智慧馆员、数据管理、用户画像等大量创新技术及方法的融入,都表明了智慧图书馆研究已成为国内图书情报界学术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主题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因此研究者应随时关注其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合力探索智慧图书馆与新时代、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