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通淋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08朴哲辉金哲
朴哲辉,金哲
(延吉市中医医院 肾病科,吉林 延吉)
0 引言
有数据指出,国内人口中有大概2%的人都有尿路感染症状,属于泌尿系统范围的疾病类型,在临床中越来越普遍,其中患者性别主要集中在男性,男女比例1:8[1]。研究尿路感染的疾病特点发现,患者中有大概5%~10%比例在治疗后会反复发作甚至病情发生迁延,这类患者如果满足在半年之内反复发作次数2 次及以上、一年之内反复发作次数3 次及以上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为再发性尿路感染[2]。除了反复发作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还会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败血症、菌血症以及肾周脓肿就是再发性尿路感染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在肾病科的相关研究指出,慢性肾衰竭的危险成因中就包含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4]。因此,临床必需重视对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外,还对预防慢性肾衰竭起到积极作用[5]。笔者此次立足中医学,提出自拟益气通淋丸加上穴位贴敷中草药膏的疗法,结果指出,该方式有较优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 年5 月至2018 年12 月,研究对象气阴两虚证为主的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患者人数共60 例,分组依据随机,将其中30 例患者列为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通淋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另外30 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治疗组由3 例男性患者和27 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53~70 岁,平均(61.1±3.6)岁,病程6 个月至5 年,平均(2.88±0.98)年。对照组由2 例男性患者和28 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53~71 岁,平均(62.1±4.3)岁,病程8 个月至4.5 年,平均(2.97±0.8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组间差异小(P>0.05)。本次研究中的60 例患者均已在治疗前获悉研究相关情况,自愿参与,并签订好了相关的书面文件,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案,患者在睡觉之前先排尿,然后给予小剂量的抗生素口服,同时交替使用200 mg左氧氟沙星片(国药准字:H10970045,生产厂家: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和100 mg 头孢克肟(国药准字:H20060932,生产厂家: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间隔7 d 进行1 次药物更换。
治疗组:口服自拟益气通淋丸加上穴位贴敷,自拟益气通淋丸的主要成分有5 g 黄连、5 g 肉桂、5 g 灯芯草、15 g 天花粉、15 g 麦冬、15 g 黄芩、15 g 赤芍、15 g 柴胡、20 g 石韦、20 g 党参、20 g 车前草、30 g 白头翁、30 g 黄芪、30 g 败酱草,药材备齐后制成粉末状,辅以纯净水、冷开水或药汤将药粉粘合成为丸状药剂,患者每天早晚服用,10 g/次。在服用自拟益气通淋丸的时候,还需要针对患者具体的主症状对药丸的成分做增减处理。例如,患者有消化不良、腹胀,肢体疲惫,不想讲话等症状,制丸时可加入适量的甘草和白术等药材;患者有气短懒言、咽喉干燥、口干口渴等症状,制丸时可加入适量的五味子;患者日常尿急、尿频甚至尿道有灼痛感觉,制丸时可加入适量的滑石、车前子、萹蓄、瞿麦等药材;患者有耳鸣、头晕症状且记忆力变差,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足心、心胸),制丸时可加入适量生地和沙参。穴位贴敷,主要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敷上中药材研制的膏药,本次穴位选择主要有膀胱俞(双侧)、三阴交(双侧)、气海、肾俞(双侧)、命门,膏药成分包 括10 g 红花、10 g 附子、10 g 肉桂、20 g 桑寄生、20 g牛膝、20 g 当归、20 g 丹参、20 g 党参、30 g 金钱草、30 g 车前子、50 g 黄芪,备齐药材后制成面状,用姜汁、氮酮、医用黄酒和凡士林混合面状药材制成膏药,敷在选定好的穴位。敷用1 次/d,1 次敷药时间大概6~8 h。穴位贴敷时禁止沾水,并且需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进行观察和预防,当观察到皮肤上有水泡、红斑、出疹甚至发痒等症状,并且有更严重的倾向,需要即刻停止敷药,处理皮肤出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疗效并将两组进行比较。判断标准:患者主要症状表现完全消失,即表示痊愈;患者主要症状表现基本消失,还存在的症状也比较轻,即表示显效;患者主要症状表现都未消失但有了改善,即表示有效;患者主要症状表现没有较大的变化,即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63.33%,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3 讨论
中医学的疾病中有一个“劳淋”,出自《内经》,指长时间没有治愈,遇劳即发的疾病,分为心劳、脾劳和肾劳,其中便包含了再发性尿路感染,这是一种使患者排尿不畅甚至尿道堵塞的疾病过程[6]。汉时张仲景的著作中认为“焦炭下热”是再发性尿路感染疾病发展的机理,久病不愈的情况下,膀胱中集聚湿热,经由脏腑迁延至肾脏和脾脏,最终导致正虚邪弱致病(劳淋病)[7]。此类疾病患者的发病基础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即禀赋不足,后天即失于濡养,导致该疾病发作的诱因主要是受到外邪的侵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患者的脾胃致其受寒,无法正常运作,最终于膀胱处聚集湿热导致病发。笔者这次研究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的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自拟的益气通淋丸主要作用为清热利湿通淋和益气养阴,针对尿道感染症状效果比较明显。研究所用的穴位贴敷法,是中医学常用的外治方法,使用医用黄酒、姜汁、凡士林、氮酮等混合中草药粉末制作药膏敷料,并根据中医辨证选定合适的穴位每日贴敷6~8 h,意在通过穴位和中草药给予患者双重治疗效果[8]。在中医学中俞穴和脏腑的联系非常紧密,人体的经气将汇聚于脏腑,俞穴阳性反应或按压疼痛可提示脏腑有病,并且俞穴的排列与脏腑部位的排列对应,且该处皮肤相对薄一些,更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本次笔者将俞穴作为主要的治疗穴位。本次对照组选取了30例按照西医常规进行治疗的患者,在1 月后和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
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0%,63.33%,对比结果治疗组的值更高(P<0.05)。
总而言之,中草药制成的益气通淋丸,通过对其成分的增减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能起到针对性作用,再加上在对应的穴位上贴敷中草药膏,对症状改善有更确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