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2021-01-08王彦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坏疽阑尾开腹

王彦峰

(平定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阳泉)

0 引言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率是所有急腹症中最高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阑尾点压痛以及反跳痛,该疾病病情发展快,变化多,除了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以外,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多数患者嗜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按照病理不同可将急性阑尾炎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坏疽与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阑尾周围脓肿四类[1]。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生与阑尾血供障碍有密切关系,发病后,患者部分阑尾或全部阑尾因血供障碍而发生阑尾管壁坏死的情况就成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该类型属于重型阑尾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发生穿孔,形成弥漫性的腹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对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阑尾以及处理并发症为主,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腹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中,目前,对于急性阑尾炎术式的选择仍旧存在一定争议,为此,本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展开了分析,分别应用开腹术与腹腔镜手术,以对比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200 例作为一般研究对象,以不同术式为分组标准,其中100 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另100 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中。本研究内容与程序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观察组中,男性53 例,女性47 例,年龄15~67 岁,平均(45.64±8.66)岁,对照组中,男性54 例,女性46 例,年龄14~70 岁,平均(46.35±5.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查,未见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固定性压痛于我院接诊,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③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①有手术禁忌证,选择保守治疗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③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④临床资料缺失。⑤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者[3-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侧麦氏点作为进刀点,做一切口,将腹腔积液吸净后,探查腹部情况,确定阑尾位置后,常规顺行(或逆行)切除,在其根部进行结扎,作荷包缝合包埋。完成后采用无菌纱布将腹腔内废液蘸净,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冲洗后逐层关闭腹腔,术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脐部上缘作一约1 cm 的切口,置入Trocar 作为观察孔,建立人工气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操作孔位置,令患者保持身体倾斜,取头低足高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对腹腔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后,切断阑尾系膜及动脉,电凝止血,清理阑尾根部残留物,进行双重套扎,修剪系膜,经穿刺孔用标本袋取出阑尾,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6]。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下床活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住院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腹腔感染、腹腔出血、肺炎、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计算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观察组100 43.22±11.64 31.25±19.21 1.55±0.54 4.25±1.03对照组100 55.36±13.25 66.33±17.32 5.36±1.31 7.24±1.64 t 6.883 13.563 26.889 15.4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首次排气、下床活动、拔管、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2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s)

表2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s)

组别 例数 首次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拔管时间(d) 抗生素使用时间(h) 疼痛时间(h)观察组 100 24.14±5.74 4.33±1.58 3.87±1.58 61.24±13.25 18.32±10.14对照组 100 47.64±8.97 8.31±1.74 6.74±2.84 72.55±11.47 32.14±14.24 t 22.067 16.934 8.831 6.454 7.9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在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综合影响下,阑尾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7]。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疾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阶段,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约占40%。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更高,坏疽性阑尾炎则多见于老年人与儿童群体[8]。阑尾腔内梗阻和细菌感染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阑尾与结肠相通,腔内存在各种微生物,而其远端连接盲肠,一旦发生梗阻,管腔内分泌物积累,使腔内压增高,对阑尾壁形成压迫,阻碍周围血运,加上腔内微生物和细菌入侵受损黏膜后,易并发感染,导致发炎。

目前,手术治疗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案。开腹手术通过切口将切除病灶直接取出,因此切口通常较大,容易并发感染,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该术式切口小,通过标本袋将坏疽阑尾取出体外,能够避免阑尾与切口的直接接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采取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切口较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此外,通过腹腔镜能够获取清晰的手术视野,方便病灶的清除,术后患者恢复也快,能够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坏疽阑尾开腹
阑尾真的无用吗?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