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

2021-01-08

关键词:急诊科心功能心肌

金 芳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24)

临床中各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时,患者多存在心力衰竭,带有显著的心脏舒张及舒张功能下降特征,均有气紧、心累及双下肢水肿等表现,致死率较高。基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临床开展及时有效的诊治[1]。本文主要对急诊科接收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现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42例为研究样本,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并由急诊科同一小组医护团队完成诊治;均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排除了合并脑卒中疾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在我院完成全程治疗患者。患者资料有男22例,女20例,年龄66~85岁,平均(75.5±2.64)岁,NYHA心功能分级有Ⅲ级22例、Ⅳ级20例。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应采取半卧体位,并保持下肢的下垂状态,给予充分吸氧。叮嘱患者不可随意下床走动,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等活动。鼓励患者在床上开展四肢的简单活动以此防止发生静脉血栓。在患者的心衰经诊治控制后,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展开如厕、室内简单行走等活动,随后在逐步过渡至室外上下楼梯等活动。告知患者吸氧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解释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心理方面,展开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在交谈中获取患者的需求信息,并满足其需求。尽可能缓解老人心理方面的负担及压力。

加强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关注是否有血压、呼吸、心电图等方面的异常,再有异常时及时迅速通知医师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方法,应对患者诊断治疗有清晰的认知,牢记患者的用药、液体量等数值,遵医嘱按时给药,并定期监测缓和的提质量及水肿情况,遵照医嘱给予利尿剂治疗。视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可考虑停止利尿剂治疗,随后加强抗凝药物治疗。以此同时,饮食方面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可为患者恢复提供条件,制定少食多餐的计划,避免过饱饮食后对心脏带来负担,控制蛋白质及脂肪摄入,增加高维生素食物摄入以保护心肌功能。严格每日水量及钠的摄入,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2]。

1.3 护理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的护理效果及心功能。护理效果有显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为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分为Ⅰ~Ⅵ级,等级越高表示心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23.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等级资料心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秩和检验(Z),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改善情况[n(%)]

2.2 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治疗后,护理显效有19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3 讨 论

临床中基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还会引发对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疾病发作时给予患者及时的有效治疗,并对应开展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积极作用。

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较好且护理总有效率可达92.9%。急诊科护理干预方法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根据疾病发作特点及患者群体特征,将护理工作中心放在提高患者心肌代谢能力和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方面,有利于心脏功能的增加,进而有效的缓解了相关的临床症状。在护理中开展个体化综合治疗,对患者病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治疗。随着近几年医学的发展,较多新治疗方法及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如强心、扩血管、利尿、营养心肌及心肌功能改善等,在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有重大的价值[3]。

综上,急诊科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心理衰竭中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急诊科心功能心肌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