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路径调查研究

2021-01-08刘婷婷胡艳红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榜样责任

刘婷婷,刘 勇,胡艳红

(1.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01218;2.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01218)

1 引言

责任意识是什么?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1]。高职院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从已有研究文献及日常观察中表现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的认知,如行为随意散漫,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责任意识;对社会事物的态度淡漠,社会责任意识缺乏;嗜娇而宠,对父母经济生活依赖性强,家庭意识薄弱;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责任行为弱等。可见,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急需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培养,现实中,有一些责任意识突出的案例却展现出“00”后的新姿态,特别是那些逆行者,也为探索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2 新时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为有效探究其现状,本文通过问卷星软件线上发布问卷的方式分别采样四川范围内4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随机选择若干位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共获得有效问卷625份,借助Spa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实施相关性分析。总结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如下。

2.1 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自我责任意识较强

自我责任意识重在主观对外界的困境做出的选择,是处理个人与自己、个人与集体乃至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种认知,倾向于个体的内在意识支配着行为。通过问卷调研,95.2%的学生在特殊时期能主动并自愿遵守各项规定。表明新时代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能自发地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能清晰地判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从而在自我意识控制下选择正确的行为导向,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自我责任意识较强。同时,在调查中发现,3.68%的学生能遵守规定但不情愿,0.96%的学生经劝说后能遵守规定,0.16%的学生不会遵守规定。表明少部分的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不够,为寻求培养其自我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提出的迫切需求。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关注度,社会责任意识较强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表现为公德意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度及尽己之力承担的责任。在大数据网络信息发达时代,“00”后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度与兴趣度都异常地强,他们通过各种自媒体如微博、腾讯、网易、优酷、微信、bilibili等网络平台接收各类新闻。通过问卷调研,64.8%的学生在朋友圈或聊天软件宣传防控知识及注意事项;当问卷提到“对网络报道的郭某鹏等瞒报旅行史影响社会秩序,你的态度是”时,91.68%的学生会以此为反面案例,对其强烈地批判;92.16%的学生为众多志愿者的行为而感动,激发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学生的政治面貌与经历重大突发事件后自己社会责任意识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图1),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变化尤为强烈。说明新时代高职学生对社会问题关注度高,具有正确的意识导向,社会责任意识较强。

图1 不同政治面貌的责任意识情况分析

2.3 具有较强的家庭感恩心,家庭责任意识较强

家庭责任意识关键在于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恩之情。“00”后的一代大部分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付出很多,有时候由于沟通交流的缺乏,造成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不理解,难以用行为表达自身的真实感情。特殊情况让许多家庭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关心与爱化为了浓浓的感恩之情,化解了亲子许多误解与隔阂,在相互的理解中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在问卷调研中, 94.25的学生认为与家人的相处更加融洽,更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他们不再是娇宠柔软的孩子,而是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的人,能在成长中明白责任与孝心,慢慢回馈父母,增强自己的家庭责任意识。

2.4 具有较强的责任承担能力,责任行动力较强

责任行动力是将个人的责任意识外化为行动,以切实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内心责任信念。现代公民的“公”,包含着对国家公共事务的责任心。公民在特殊情况,绝不仅仅是单向的“受保护者”,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责任行动者[2]。根据问卷调查,26.56%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96.96%的学生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这充分说明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承担能力,责任行动力较强。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00”新时代的特殊表现改变了以往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固化认识,但问题仍然存在,根据调研显示,76.5%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仅仅在特殊时刻表现明显,但现实生活中,仍然会表现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仍然尤为重要,特别是形成持续性的具有深远影响性的内化和外显相结合的责任意识。

3 新时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路径

3.1 坚持教育为重,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内化与外显相融合

3.1.1 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将责任意识贯穿到“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去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关键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就是要将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之一,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3]。无论在思政课还是专业课上,教师要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纳入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中去,充分运用突出事迹这一“活教材”,讲好身边“最美志愿故事”,感悟身边“志愿精神”,将故事分享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践成为增强责任意识的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并通过行为外显延伸到岗位及社会生活中去。

3.1.2 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做中学、学中悟、悟后行的责任意识知行合一

稳定的责任意识是在理论感悟的基础之上,不断反复的、持续性的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而形成的。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离不开大学阶段丰富的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与他人、集体相处时如何正确处理对“应然”和“必然”的利益博弈,清晰的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产生的结果,强化责任担当。在危难时期,人人成为了责任的主体,有的成最美逆行者,通过实践深刻诠释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大无畏责任精神。同时,还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敬老院服务活动、垃圾分类活动、志愿者活动、企业实践、职业体验等,通过宣讲知识、集体体验、报名协会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实践对个人思想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充分认识到责任意识在岗位或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3.2 坚持榜样树人,感染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文化氛围

3.2.1 发挥教师言传身教、榜样引领作用,用教师自身的故事来感染人、影响人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内在影响力,对学生德育教育不能仅仅用言传的方式,而应更要注重身教来引导学生,说服力、影响力更强更深远,因此教师责任感的榜样引领尤为重要,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要负责,用心去教育感化学生,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心;另一方面是日常的行为要有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对象。例如,调研中的一位老师主动帮助他人,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演绎“德为人先,行为世范”的教师榜样精神,为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树立典型榜样形象,无形中感染学生,也引导学生在往后的为人处世及工作岗位中以此为榜样,润物细无声,发挥自己的责任奉献精神。

3.2.2 发挥同辈的示范影响作用,用学生自身的故事来互助互长

同辈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交往频繁,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4]。调研了解到,有的利用自己所学所长在网络中传播如何正确的相关知识,有的从“受助人”变为了“助力者”,有的利用自己的医疗专业身份成为了社区安全守护者。这些青春正能量成为了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这些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不是天边的人和事,而是学生身边的故事,同辈的影响力对同学之间产生了互为榜样的成长阶梯,这样的优秀事迹可以深度挖掘,将责任奉献精神延伸到生活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长期稳定的道德优秀品质。

3.2.3 强化社会、家庭、学校共育,营造育人氛围

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易受育人氛围的熏陶,学校、教师、同学间坚持多主体责任意识的培育,仍然不要忽视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影响,努力挖掘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共育的责任意识体系,帮助学生正确的辨识社会环境的是非善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意识的侵蚀,在社会交往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重视家庭教育对自身的影响,加强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密切融合,培养学生的孝顺、爱心、友善的家庭责任意识;利用校园场地开展责任的主题活动,举办模范榜样的宣传活动,感染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浓厚氛围。

3.3 坚持评价为标,制定考核机制

如何达到育人效果,检测责任意识的培养成效,关键还是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的构建。在高职院校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关键评判点,如构建制度化体系性的“工匠之星”评价模式,通过考查学生平时学习表现、优秀事例、道德品质等方面综合性的标准点,围绕道德品质突出点、创新突出点、工匠突出点或综合素质点评出“思政之星”“创新之星”“工匠之星”“全能之星”等优秀学生,将责任意识深度融入专业,体现职业道德的核心要义,使得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无形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循序渐进地培养德技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榜样责任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期望嘱托责任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