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2021-01-08计娜
计 娜
(国药北方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相关研究[1]证实,单靠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通常难以收获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2-4]。因此我进一步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中,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其情绪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5-7]。本次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以计算机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12±3.16)岁。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70.16±3.14)岁。2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抗感染护理、排痰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开展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呼吸功能训练:①腹式呼吸:取半卧位,指导患者将腹肌有效放松后,两膝半曲,手自然放置于腹部,然后指导其经鼻慢慢吸气,放松膈肌。②缩唇呼吸:嘴唇紧闭,然后用鼻吸气,之后慢慢呼气收腹,期间叮嘱患者胸部保持稍微前倾。③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短距离行走、同时通过转体以及扩胸等锻炼呼吸功能,每天一次,每次60分钟。(2)护理干预:①环境干预:为患者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确保空气新鲜干净,温湿度适宜。②健康宣教:耐心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同时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③饮食干预: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其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④心理干预:积极和患者沟通,对其消极心理及时进行疏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以及肺功能(包括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肺功能比较(±s)
表1 组间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肺功能比较(±s)
分组 例数 心理状况(分) 肺功能(mmHg)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动脉氧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参照组 49 47.68±5.11 50.34±5.83 62.28±11.98 77.59±11.87观察组 49 41.01±4.92 40.88±4.62 75.05±12.15 62.50±10.44 t-6.582 8.902 5.239 6.682 P-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也会逐渐加重[8-9]。本病的发生和较多影响因素有关,例如环境因素、年龄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发病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12-13]。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肺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