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农学学科发展思考

2021-01-08修瑛昌郭尚敬于守超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农学院聊城农业大学

修瑛昌 ,郭尚敬,于守超

(聊城大学 农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1 引言

学科是现代大学履行人才培养使命、汇聚学术队伍、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1]。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加快推进,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任务,如何提高学科水平,早日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2]。

地方高校的学科发展关系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及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进而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4]。目前学科排名的主要依据是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排名,ESI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权威数据搭建的用于学术分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科研管理者、科研人员、政策研究人员及学术信息分析人员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5]。

聊城大学农学院对标ESI学科分类中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和“农业科学”,以2019年10月的ESI数据为例,全球排名分别为第2166位和3378位,结合聊城大学农学院当前学科、科研发展现状,重点以“植物学与动物学”为例,分析其在山东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剖析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学科发展的改进措施。梳理其在山东省的学科实力排序及特点,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排名的措施建议。

2 学科发展现状

在“植物学与动物学”专业排名中,全球进入前1%的机构有1254家,国内排名最靠前的高校是中国农业大学,全球排名第4位,排名最后的高校是吉林农业大学,全球排名第1249位。山东省内有4家高校进入了前1%,分别是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表1)。

表1 “植物学与动物学”ESI排名前1%部分高校对比(2019年9月数据)

从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两个指标看,在山东省内高校中,山东师范大学文章数量虽然只有343篇,但引用次数较多,引用次数与论文数之比达到11.52%,聊城大学农学类专业文章103篇,引用次数842次,即使与国内前1%排名最后一位的吉林农业大学也存在较大差距。统计数据显示,聊城大学农学类学术论文总体数量较少,高质量论文数量较少,导致被引频次、篇均引用量等均低于表中所列高校。虽然目前正在破除唯论文评价标准,但论文却是科研成果的直接体现,从某一方面代表着学校学科的总体实力。论文数量少,高质量论文数量少,从侧面体现出学科建设不足,科研影响力较小。

山东省内具有“植物学与动物学”相关专业的高校除聊城大学外还有9所,分别是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临沂大学、潍坊学院、菏泽学院。由于未进1%的机构无法查询相关论文数据,因此以2018年各高校的农学类学院官网发布的SCI论文数及师资队伍为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从SCI论文数上看,山东农业大学SCI论文数量最多,为32篇,人均SCI论文0.4篇;鲁东大学,发表了15篇SCI论文,但教职工只有44人,人均SCI论文0.34篇;聊城大学农学院发表SCI论文18篇,人均SCI论文0.24篇;其他高校SCI论文数据未披露,在此不进行比较。横向对比,聊城大学农学院的人均SCI数量相对偏低。

师资队伍方面,山东农业大学有5个学院涉及农林专业,以农学院为例,该学院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教授3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11人;山东师范大学专职教师115人,教授29人,研究员1人,具有高层次人才称号的达25人次;山东理工大学虽然未进ESI排名前1%,但其师资队伍实力较强,享有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的人数较多。聊城大学农学院人才队伍结构分布相比则不甚合理,教授人数仅为6人,所占比例偏低,享有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的人数少。师资队伍结构与部分省内高校仍有一定差距。

3 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科研产出较少

根据ESI排名中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的情况看,聊城大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仍处于劣势,重点研究方向不明晰,在论文数量、质量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SCI论文水平集中在三、四区,一、二区期刊论文较少,此外缺少与国际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文章。

3.2 科研团队数量少、实力较弱

虽然聊城大学农学院近几年积极引进博士充实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提高,师生比达到国家政策相关规定,但是高层次人才仍然匮乏,学科带头人建设有待提高,部分学科的专职教师仍存在人才短缺。其中,享有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的人数少,学院的教授人数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高层次项目和发表高档次论文的中青年教师较少。由于中青年骨干教师比例较少,导致在某些重要学科领域竞争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强。这也导致目前学科团队仍未全面形成。团队建设需要有明确的团队发展目标,以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为领导,以科研平台为支撑,带领青年教师、博士后等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因此,引进、培育科研学术骨干教师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3.3 合作能力和国际化交流有待提升

学科发展研究表明,国际合作的论文更容易被其他机构所引用。国际合作论文也是高校国际科研合作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和重要指标。发表或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意味着与国外机构科研合作能力较强,有利于增强学术影响力,研究成果也更容易被引用。通过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本校的学科科研水平。聊大农学院与省内高水平农林高校相比,国际交流意识与科研合作能力有待加强。

3.4 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科研团队建设的加强,人才分类管理的制度建设还不配套,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依然不足,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科研效率和高水平文章的产出速度与学院的预期和学校的要求还有差距。由于聊城的地域原因,经济欠发达,远离中心城市,工资待遇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4 学科提升措施

4.1 明确学科地位,加强顶层设计

学科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学科的竞争力是衡量一所高校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学科建设中,需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找准学科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基地建设。优先发展实力较强的学科,突出特色,以点带面,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以现有科研人员为主力,重点突破现阶段实力较强的学科发展瓶颈,加强资源配置,形成学科优势特色。

学科管理工作是保障学科有秩序良好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学科发展管理体系,明确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协调、服务作用[6]。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分别制定学科发展的短期、长期目标。

4.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科研是团队性活动,需要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互相配合、协作完成[7]。在科研团队建设中,要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同时培养已有的科研力量。

此外,科研平台建设同样必不可少。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中,实验室、基地等平台是师资力量考核的一级指标,这也充分体现了科研平台的重要地位。聊城大学农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力量较为薄弱,人均设备台套数较低。在今后学科建设中,应当重视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更好地为科研和学科发展服务。

4.3 重视交叉学科

学科交叉更有利于形成新的研究特色,形成学科优势,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实现学科创新发展[8]。尽管目前的学科排名体系还未完全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但随着科技发展,交叉学科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对于农学院来说,“智慧农业”就是农学学科提升学科水平很好的突破口。要建设高水平学科,就需要尽早地加强对交叉学科的建设。

4.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建设高水平专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积极与国际机构交流合作,合理借鉴国外农林高校的先进学科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9]。国际合作能力是国内外学科排名的重要参考指标,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也将其作为参评指标之一。因此,需要重视国际合作,共同研发课题,攻克技术难关。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农学院科研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而且对学科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5 结语

地方高校农学学科发展面临极大挑战,要坚持特色办学、差异发展,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发展,探索一条具有地方区位特色的农学发展之路,促进地方高校农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学院聊城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张振、李杰作品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