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教学要以语言形式的品析为着眼点

2021-01-07荚玉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山海雪峰现代诗歌

荚玉梅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符号。[1]因此,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内容的教学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

但是,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多引导学生关注意象、情感、背景等等,很少在语言形式上引导学生去品析。四大核心素养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摆在首位,是因为语言文字是载体,是过程和方法,也是文化目的。语言运用在12条课程目标中是最基础的学习活动,也是最高级的课程学习内容,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文化参与水准都基于语言运用。[2]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也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强调了诗歌学习在语言形式上品析的重要性。

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比,语言形式上的自由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所以,现代诗歌的教学更需着力于语言形式的品析,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独特属性。下面将从诗行的安排、标点的使用、押韵与否三个方面,主要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诗人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来品析现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及其依据。

一、诗行的安排依据诗歌节奏

分行是现代诗歌的重要标志,诗行安排凝聚着诗人的节奏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行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分行是后人根据诗句内的句读、平仄、对偶、韵脚等要素完成的;而现代诗歌把分行视为诗歌的直接呈现形式和自觉建构行为。

比如: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这句话是通讯性质的文字,陈述事实,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可是我们将他分行试试: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

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

车上四人

全部死亡

分行排列以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不再是新闻通讯,而更接近于诗了。所以,分行这种形式本身可用作识别文体的符号。

何时分行、分节,诗句长短的安排并不是诗人无意识的行为,而是诗人创作的一部分。例如,当代著名诗人昌耀的代表作品《峨日朵雪峰之侧》重新分行的情况。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重新排列: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驚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这句,诗人将原来完整的句子分成了两行,可以理解为句子过长,破坏了整首诗在长短比例上的美感,也就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新诗”的建筑美。但“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这句当中的“山海”留在这行,语意会更完整,也不破坏整首诗建筑上的美感,诗人却将“山海”放在了下一行,这是为了强调遍尝一切艰辛后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当太阳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的时候诗人的惊讶和慨叹。同样处理的还有“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一句,这里的“快慰”也完全可以按照语意的完整性放在上一行,诗人把它放到下一行,也有强调的意味,强调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这只蜘蛛正是诗人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与前面景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着力于对生命力的赞颂。除此之外“山海”“血滴”“快慰”三个双音节词交错在诗行的开头出现,读起来会有音韵上的节奏感,也有助于视觉上的享受。连起来还会有诗意主旨的暗示性。

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代诗分行主要依据节奏,依据建筑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情绪的节奏。分节、诗行的排列是对齐还是错落也大致如此。

二、标点的使用隐含创作密码

标点是拥有独立语用品格的语言符号,标点的使用体现着诗人的创作倾向。

读诗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标点的存在;事实上,标点也是语言符号,拥有自身独立的语用价值,是诗歌语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用什么样的标点,要不要使用标点都是诗人创作的匠心所在,凸显着现代诗歌的智性品质。标点在诗中可以表停顿、强语气、明层次、给人视觉印象等;同时,标点不像文字那样切实,形成一种空白结构,以隐藏的方式表情达意,留给读者更多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仔细品读,我们会发现《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标点使用很特别。一般诗歌诗行要么每一行结束后都有標点,要么每一行结束后都不使用标点。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入的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闻一多的《红烛》就属于前一种情况,2003年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选入的戴望舒的《雨巷》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而《峨日朵雪峰之侧》有些诗行结束有标点,有些没有。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雪莱的《致云雀》中也有同样的情况,“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周围消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能够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乐流。”前面的诗行没有标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为了不割裂句意的完整性,选择在句意没表达完整处分行是依据了前文所说的诗歌内在的建筑、音乐或情绪的节奏。

《峨日朵雪峰之侧》也有同样的考虑。“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原来的两个长句,诗人把它们切分后,放在了不同的诗行,诗行后没加标点。以第一处为例,这是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诗人不加标点,就是要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精炼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来体现登山后的视觉上的冲击和惊叹,加上标点后语势就会明显削弱。

“山海”“啊”“血滴”“快慰”分别放在诗行的开头,后面加上了逗号或句号,除了“快慰”独立为诗行外,其他三个词语在加上标点后,与其他诗句组合成诗行,以标点的方式彰显了昌耀“特立独行”的一面,脱离了时代基本的诗歌语境和语言方式,以自己全新的诗行建构方式诉说内心,观照世界,体现出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但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读这些标点的使用,我们将错过这些精彩的审美发现。

三、押韵与否决定诵读方式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阅读的过程,会希望能“听见”这首诗。诗人在创作时会自觉地突出诗歌的听觉效果。

押韵是最直接保证听觉效果的第一手段,它和断句、分行、修辞等组合在一起,完成对诗歌节奏的调节。比如《雨巷》《再别康桥》等,高声朗诵,会有极佳的听觉效果,朗诵者和听读者能因此与诗人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鼓舞。

可是,并非所有的诗都押韵。《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不押韵的,整首诗也缺少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它更多是诗人内心隐秘情感的抒发。但我们可以注意每个句子结尾处的音调,平声有11个,仄声有4个,而且集中在诗的后半部分。平声整体上扬,仄声整体下降,所以,诗歌整体的风格是“上升”的,但由于最后一句以降调结尾,整首诗在盘旋过后又回到了地面,有一个声调起伏的过程。这样的诗我们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但是需要同时用眼睛看着文字,来感受诗歌内在的节奏与表现。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3]所谓“辞发”“披文”就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现代诗歌教学要以语言形式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充分品读中去品析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之间的关系及特定的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4]

参考文献:

[1]中华函授学校.语文学习的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9.

[3]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77.

[4]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第1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47,195—196.

猜你喜欢

山海雪峰现代诗歌
《山海涧》
观山海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党建工作处处见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