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需求的相关性
2021-01-07朱雨亭
朱雨亭
当今社会处于媒介技术高度融合时代,呈现出各路媒介集大成之态。媒介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基于竖屏短视频为例分析其产生原因与运行机制,探究竖屏短视频面临的局限性以及如何能更加适应人类生理、心理的需求。
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APP深深影响人们娱乐领域多年,为了更加贴合人们高效率、碎片化阅读习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应运而生。Quest Mobile《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2018年3月,国内有100多个短视频独立客户端,月活跃用户达4.61亿,网民渗透率达42.1%。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内容构成的重要形态,“无视频,不生活”逐渐变成人们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短视频迎合受众心理并从其视觉感受上进行反常识性突破,“竖屏风”的出现让人们观察世界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竖屏短视频的产生原因及现状分析
受众利益需求的副产品
不同于往日社交媒介精心制作出的视觉盛宴,如今受众更加注重交互体验感,双向传播日益满足人们利益化需求,媒介技术也会因受众需求而不断推陈出新。竖屏格式影像依托智能手机、无线网络,以互动式传播的特定承载方式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了较好的受众基础。就拿人工智能的VR虚拟技术来说,英国的视频营销机构Unruly公开数据表明,约53%的受访者不喜欢看视频时翻转屏幕,同时约有34%的受访者称他们会锁定竖屏视频状态。从PC端到移动端,技术进步与人类的进化不断磨合发展,寻找着相辅相成的平衡点,而手机作为受众使用率最高的移动终端,竖屏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成为了更适合人们使用手机的行为方式。竖屏视频以上下滑的方式“翻页”,单手即可操作,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竖屏短视频的“涅樂重生”
这次突破常规的大胆转型在出现之初并未受到人们重视,甚至遭到传统横屏爱好者的抵制。他们表示更喜欢16:9的屏幕播放比,排斥被主体填满画面空间的幽闭感,并控诉很多视频内容受到播放器的播放限制。但如今竖屏化趋势已无可置疑,它已被应用到多元化的行业中,包括新闻、医疗、游戏、电商等领域,各家媒体巨头竞相抢夺。著名带货博主李佳琦、薇娅都是采用竖屏直播方式,他们表示竖屏直播具有更沉浸式、内容更聚焦、用户视角更集中、与KOL的亲近感更强等与生俱来的营销优势,比起横屏能更让受众产生购买欲。
媒介进步与人类需求的联系
5G技术重塑竖屏传播
5G的到来使得视频上传速率更进一竿,它以高容量、低时延、低耗能等特点推进了信息时代的技术革新。
5G的技术创新之处在于它可以打开不同场景下的多屏内容消费,获得自然流畅的视听体验。它能够满足人们处于高密度终端中的连接需求,不仅仅是网络信息,全部领域将通过5G实现智能化与一体化。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短视频平台利用5G网络、融媒体、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了“两会”新闻现场直播、采集、手机竖视频新闻多终端分发等报道形式创新。同时,它比4G具备更强大的网络云盘,能够将现有数据压缩存储在一个更小的空间里,提高网络空间利用率,扩大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5G的内容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原有的15s竖屏视频播放时长限制,在5G技术的赋能下,高通讯效率与低流量价格势必推动视频成为新的主流信息载体。以往人们需要待在场景里观看完整的视听内容,受众观看空间会有局限性,而依托移动终端的竖屏技术解放了空间的桎梏。视频的井喷式涌现也使得竖屏传播中UGC、PGC、AGC三者身份边界被逐渐模糊化,受众获得更多的话语主动权,使得传播内容更为多样化。
竖屏传播增强受众安全感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骈兴错出,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掌握信息、判断信息正确与否,信息压迫式涌现会给人的心理造成紧张和焦虑。由于物理距离的切近,人的视野范围与观看距离成正比,横屏经常采取全景镜头会使受众视觉和想象力都得到无限延伸,与之相反的是竖屏传播可以使信息更集中,能够瞬间吸引读者眼球,受众也可以迅速抓取有价值的信息,减少注意力和想象力的短暂迷茫。经典沉浸理论就曾表明沉浸感来源于受众主观意识和对象内容物的高度融合,注意力会自动屏蔽掉内容物以外的信息,使人全神贯注。而竖屏使用手机则可以形成人感知上的闭合空间,竖屏的垂直框架构图迫使屏幕减少信息噪音,与此同时,竖屏影像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观者仿若与之对话,形成闭合的心理场域,受众自然而然进入高度专注状态。
竖屏传播打造完美沉浸式体验
竖屏短视频更迎合短视频时代用户的娱乐心理。人们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浏览视频时,竖屏方式不需要旋转屏幕因此要比横屏更加节约时间,拥有横屏难以比拟的表现力,让用户享受沉浸式体验。在近期如火如荼的综艺节目《青春有你》中也大量采用了第一视角直拍的竖屏播放方式。通过删繁就简、压缩视觉元素的方式,跟随一至两个主体拍摄,不移动摄像器材,拉近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亲密关系,呈现聚焦的视觉空间。此外,竖屏观看、消费、评论等操作的同步性拉近了与受众的交五互体验感,受众从视频外的“局外人”轉变为视频内的“当事人”。电视剧《爱情公寓5》中便以竖屏第一视角的方式使观众融入到剧中,并设置了简单的选项让受众决定剧情的走向,这次大胆的创新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立体化时代的竖屏技术还可以打造人体感官体验与产品互动的结合,引发共鸣。2019年底在上海开展的“新影像·不止所见”手机影像艺术展中,便是采取手机竖屏放大50倍的长焦镜头展现影像作品,此展表现手法新颖、丰富,给予受众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在移动消费场景中,尽管消费者无法真实地触摸商品,但借助视听元素感知仍然可以有效调动存储在脑中的触觉信息库,根据以往积累的触觉记忆信息形成一种接近于真实情景的“虚拟触觉”。例如在近几年的“双十”,电商便紧抓新兴媒介技术,上演了场又一场网络购物狂欢盛宴。
竖屏短视频面临局限性与发展蓝图媒介进化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进步旨在服务和满足人类需求,但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人性化绝不等同于媒介智能化、媒介类人化。媒介始终是人类进行传播所使用的工具,它所传播的内容不可以左右人类思想。但如今竖屏短视频时代降低了自媒体门槛,视频内容良莠不齐。相关媒体平台和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就很可能导致短视频违法行为与低俗内容层见叠出。而作为未来信息主要呈现方式,竖屏短视频在技术方面依旧无法满足人们多场景、精细化的需求,竖向视频内容的制作、播放器无法兼容、用户需求的不断细化等问题成为了竖屏短视频危机与挑战。
人类对媒介的理性选择决定了媒介技术适者生存的状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一定会“衰落”,它需要不断寻找与人类利益相符的契合点,增强用户黏性。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是动态且循序渐进的,因此媒介绝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互补性。竖屏短视频具备突出主体人物、使画面更具冲击力的优势却缺少了必要的宏观语境,所以竖屏短视频与横屏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满足人们纵深感、维稳性的需求,又可以使人们拥有私密性的沉浸体验,提升用户体验好感度。
从横屏长视频到竖屏短视频,媒介技术与人类进步的同时已然有重大突破甚至质的跨越。但竖屏短视频在未来争夺受众注意力的道路上道阻且长,要更加注重人们的体验与需求,在符合行业法律法规下不断挑战所面临的局限性。面对已出现和潜在的漏洞,竖屏短视频未来的落脚点应当在于:更加贴合受众心理,将新媒介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变迁紧密联系;升级技术应用,最大化利用新技术发展新兴科技,让新旧媒介技术有机结合;深耕优质内容,不断摸索创新,打造竖屏短视频差异化体系,日臻完善,砥砺前行,发掘竖屏短视频新高地。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