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对虚拟旅游的思考

2021-01-07文|

经济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录播景点虚拟现实

□ 文| 李 天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谓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学校不能开学,工厂无法开工,导致全国80%以上的人口困于家中。为了不耽误教学,几乎所有学校和教学机构都开设了网上教学,有直播有录播,除了部分老师在直播中有些不适应外,倒是学生们很容易沉浸其中,甚至在直播课堂中找到一些归属感。然而,旅游业则遭到了几乎是不可修复的沉重打击,原本熙熙攘攘的景区一夜之间全部关门谢客。损失的不仅仅是景区的门票和为长假做好准备的商家,对于准备利用假期放松心情的游客亦是痛苦的煎熬。虽然许多网站也开设了虚拟旅游的体验项目,但是在内容上似乎仍旧杯水车薪,而一个虚拟旅游最根本的问题也因此彻底暴露。

互联网旅游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网站

互联网上有众多的虚拟现实体验网站,绝大多数都是3D或VR设计公司的制作广告。VR技术很早就应用于汽车、房地产等销售领域的展示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全景VR图片很快在旅游网站上替代了普通照片,成为了旅游宣传的一大热门方式。虚拟现实技术通常由3种展示方式:全景图片、浸入式动画和互动式虚拟体验。前两种方式因其成本相对较低、制作技术难度小、成果展示周期短等特点,被各种宣传媒介所普遍使用。打开全国最大的虚拟旅游门户网站“全景客”官网,可以浏览到400多座城市、2000多处景点,10万多张全景图。在这里,全景图+讲解录音是其景点展示的主要手段,其特色就是涵盖面广,覆盖了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最富名盛的景点,同时每个景点的全景图数量、拍摄点选择以及制作手法都值得称道,可谓行业内的标准。

“虚拟”图片在旅游中的应用

此类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基础上的“虚拟拓展旅游”,即人在现场,在游览前、游览过程中、以及游览过后都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旅游”的软件来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认识、了解体验,也就是我们传统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旅游附加值”。通常,旅游景点会开设纪念品商店,或者其他现场体验环节,加深游客对“现实旅游”的感官体验和乐趣。而“虚拟旅游”则通过另一种方式,让游客站在不同的视角去体验。如虚拟留影:利用图像智能处理科技,将个人照片快速与四季美景合影,现场打印照片,满足朋友圈各种“晒图”需求。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一些景区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困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游客——再也不怕到了人山人海的景点,再也不愁拍不到一张美图了。另一方面利用游客的自传播,景区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轻松完成自传播营销。图1为虚拟拓展旅游关系图。

图1

然而,被疫情困在家的游客,是否能满足在网页上浏览这些众多的图片和耐心倾听导游的讲解?千篇一律的取景方式,固定不变的景色角度,甚至一成不变的阳光日照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雨中的太湖、夕阳下的竹海,即使有照片,也都是定格的瞬间。视觉上的体验已经不是在家中网上冲浪者的唯一需求,全方位的感受才是虚拟旅游的最终目标。

虚拟旅游的全方位应用

“全方位虚拟旅游”的概念

借用一下互联网直播的体验:疫情期间,学校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网课,部分是录好的视频,供学生在任意时间进行回放点播。然而最受欢迎的则是老师的直播时间。自从直播间这类APP在手机应用中火起来之后,几乎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的人群都会沉浸其中。其最大的特色即是具有“现场感”。学生看录播,可以暂停,可以快进、倒退,但在直播中,则必须紧跟老师的节奏,否则会被点名。于是另一种完全建立在现实旅游之外的“全方位虚拟旅游”的概念将适时登场——即人不在现场,仅通过虚拟数据进行旅游体验的方式。现有的虚拟旅游模式均是以“回放”形式的“录播”为主,这十分适合以“到现场”为前提的游前准备、辅助旅游以及回顾留念,却无法吸引纯在线旅游的需求。如果将现有的虚拟体验网站比作“录播”,那么“全方位虚拟旅游”则可称为“直播”。

“直播”软件火起来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人人都可以当主播,而“全方位虚拟旅游”的本质即让在线旅游的游客不再是被录制好的镜头带着走,而是以自我为中心,选择喜爱的景色。

“全方位虚拟旅游”的技术应用

在5G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物联网时代,技术已经不再是阻碍事物发展的瓶颈。在一个可以进行远程手术的网络环境中,几乎任何操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浸入式的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或许可以更多的应用于“纯在线”的“全方位虚拟旅游”。

通过各种感应设备,将游客带入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而这个互联网又不仅仅是事先制作好的“录播节目”,而是可以选择与现实景点以及当前状态进行互动。例如:利用悬浮设备模拟游船即可泛舟瘦西湖,而与此同时的瘦西湖上亦是通过架设的感应设备进行实时在线连接,甚至在遇到湖中真实的游船,还可与其他游客相互问好。

浸入式的虚拟现实技术,带给使用者的不仅是视觉感受,而是全方位的体感反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温湿度等等,这些甚至已经在一些5D影院中应用。而在线虚拟旅游最重要的特点即是互动,且是即时互动。只有具有了互动的功能,才能让游客切实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游览,而即时互动则是将现场感提升到了毫秒级的刷新程度。

AI人机互动的应用

另外,再借用一下疫情期间医院中的明星——人工智能机器人,其AI识别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甚至很多酒店也已经在使用。这种机器人,除了在酒店中服务外,亦可引入景区,搭载摄像头、麦克风及其他各类传感器后,就是一个移动的感应设备。如果游览车是景区内方便的载客工具,那么AI机器人就是“虚拟旅游”中的大巴车,甚至在游览路线、兴趣点、搭乘方式和人数方面选择性更广泛。AI机器人除了作为“公交车”批量搭载乘客外,亦可“包车”游览,届时或许又成为景区的另一道科技风景线。图2为实现“全方位虚拟旅游”的方式

现实困境和发展远景

当然,“录播”与“直播”不论是在网络教学还是在虚拟旅游,都存在成本投入的问题。网络教学中直播需要老师和直播设备的即时配合,包括录制设备、传输设备等;而虚拟旅游则是感应设备与使用者之间的即时互动,这其中包含了景区影像采集设备、资源存储设备、数据转化设备、流媒体传输设备等。另外使用者在体验浸入式虚拟旅游的前提是使用具有感应式和互动式的体验设备,除了VR眼镜外,还需要使用各类体感设备,甚至还有全方位体感式座椅。这一系列设备的前期投入使得这种“全方位的浸入式虚拟旅游”的门槛很高。在落实投入产出比之前,绝大部分景区似乎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投入,因此也需要当地主管部门开辟特色景区试点体验。参照平面虚拟旅游网站的运营模式,我们亦可引入合作经营的方式,通过媒体公司的投资增加体验数量,再通过各种方式的盈利扩大虚拟使用,从而达到流量的增长。

然而,正如在购物领域的实体店与网店共存的情况一般,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展,纯在线的“虚拟旅游”在应用方式和维度上将不断延伸,最终将与“现实旅游”并驾齐驱。借用“无人超市”的概念来延伸一下虚拟旅游的优势:景区的投入不再是将绝大部分人力用在游客行为管理上,而是将更多资源投入于模式设计和自助管理。

猜你喜欢

录播景点虚拟现实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